随着大运河的开通和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隋唐时期吴越文化的地位日显重要。

史学大家钱穆先生曾说:“唐中叶以前,中国经济文化之支撑点偏倚在北方(黄河流域);唐中叶以后,中国经济文化支撑点偏倚在南方(长江流域)。此大转变,以安史之乱为关捩。”

吴越文化由“吴文化”和“越文化”组成,两者有共同点也有相异处,为了更好地帮助果粉儿们了解两大文化,小红果今天先来介绍其一——在各个领域都独领风骚的“吴文化”。

江苏——吴文化



吴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泛指吴地古今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所有成果。吴地文化的区域包括苏南的太湖流域以及无锡、苏州等江南地区,其中苏州、无锡、常州一带是吴文化的发源地与核心区域。

吴文化以先吴和吴国文化为基础,经周(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的生长,及隋、唐、宋、元历代发育,至明代形成高峰。清代以来,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萌芽,吴文化开始从传统文化定式向现代文化方向转型。

“吴文化”的成果

苏州地处长江三角洲,是历史形成的吴文化中心,在这块得天独厚的土地上,先辈以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创造了为世人所景仰和瞩目的文化成果。

从物质层面看:有被法国启蒙主义大师孟德斯鸠称为“鬼斧神工”的苏州古城及在其基础上形成的水巷风貌;有令著名爱国诗人屈原叹服的“吴戈”;有巧夺天工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古典园林;有美轮美奂的丝绸;有名列全国四大名绣之一的“苏绣”;有古朴凝重的“香山帮”建筑;有精细雅致的吴中工艺等。

从文化层面看:有“百戏之祖”的昆曲;有被称为中国最美的声音的苏州评弹;有名家辈出的吴门画派;有历史上被称为“南桃北杨”的桃花坞木刻年画等。

桃花坞木刻年画等

这些光彩夺目的文化成果,既是苏州对吴文化的发展作出的历史性、代表性贡献,也是苏州对中华文化作出的独特而卓越的贡献。

吴门画派

“吴文化”的特征

吴文化是一种具有鱼米之乡特色的“才智艺术型”地方文化,“秀慧、细腻、柔和、智巧、素雅”是其文化特征。

手工工艺精巧优良 苏绣、缂丝、苏裱一直是苏州最富盛名的工艺,在丝绸、刺绣、木石雕刻、灯彩、制扇、泥塑等方面仍为海内外人士所叹服。

缂丝

戏剧曲艺独树新帜 著名的昆曲孕育于明代的吴地,昆曲的艺术特色可概括为“慢、小、细、软、雅”。正是吴地的江南水乡赋予了昆曲艺术以独特的阴柔之美,从而形成了其特殊的艺术风韵。

古典园林深蕴诗情画意 中古典园林曲折幽邃,小巧玲珑,变化有致,充满诗情画意。城市建筑与居民的风尚、习性讲究艺术化、典雅化,这是吴人的特征。苏州园林驰名中外,前人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之称。

吴歌优美动人 吴歌生动地记录了江南农民和下层人民的生活史。虽然现代生活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山歌快要变成历史的“活化石”,但作为一种口头文学,它的艺术研究价值和人文研究价值越来越高,吴歌被称为“天籁”,属于非物质口头文化遗产,目前正处于迫切需要抢救之列。

人杰地灵才能物华天宝,人杰才能充分发挥地灵之优势。2500年的历史形成了辉煌灿烂的吴文化,很多吴文化成果在各自的领域独领风骚,然而也有很多优秀文化成果随着现代化而渐渐远离人们的视线,苏州虎丘泥人苦于无传承人,喜爱昆曲的人也越来越少了,精美的苏绣也因为绣娘太少而愈发珍贵。

下期预告

长江流域——越文化

图片、文字来自网络

微信公众号“红果记忆”同步更新

欢迎关注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