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于汉武帝元光六年开工,经现在的河止西村、沟上村、袁雒村,穿过灞河,经新筑镇、临潼、新丰镇、渭南市、华县、华阴到函谷关,三年后建成。史学家称之为“大汉漕运”。通过运河把江南丝绸、中原的粮食源源不断运抵长安,为大汉开疆拓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也为当时的丝绸之路夯实了基础。

现在西安东北方向,灞河西岸,有一个村庄叫袁雒村。它由雒家、袁家、河道三个自然村形成,前面两个用姓氏命名,后者用地理位置为村名。

这个村就建在古河道的河心。汉朝初年,汉王朝为了对匈奴用兵,从战备上急需大量的中原粮食,需开凿一条运河,来替代渭河缓慢的运输量。这条运河比京杭大运河早几百年,西起长安斗门镇的古代昆明湖,从昆明湖挖一道大渠引入湖水,绕过古汉城的南门、东门,至现在的古汉城东北角河止西村,注入运河。东边现在的红旗厂、联合村,在汉代是个自然湖泊。现在的沟上村,就建在古河道的南岸,村名也是由此而来。河心位置就是现在的北三环南侧,从袁雒村和谭家街办的下水腰村之间,横穿灞河,向东延伸到河南省的函谷关,全长100多公里。

1999年秋,因为灞河长年取沙,河床下降了五六米,再遇上一场大水,古河道的岸基和沉箱被冲刷出来,当时我就在河边上班,有机会和考古专家接触,从他们口中了解到,因为渭河水道不稳定,每年运抵汉城的物资寥寥无几,一船货物从河南装上,运抵长安需一年时间,所以急需一条高速运输线,以解长安对匈奴用兵之急。汉武帝刘彻召集满朝文武,想办法、出计谋,准备挖一条人工运河。在汉代这应该是一项很宏大的工程,也是技术含量很高的工程。倾国家之力修这条运河,动用民工百万,沿途各级衙门全力配合,估计和现在的城改一样,动员河两边的百姓,出台补偿办法,安置搬迁百姓。

运河于汉武帝元光六年开工,途经现在的袁雒村和河止西村、沟上村,穿过灞河,经新筑镇、临潼、新丰镇、渭南市、华县、华阴到函谷关,三年后建成。史学家称之为“大汉漕运”。运河修好后使过去从渭河运来的粮食几十万石,一下增加到几百万石,过去从渭河运抵长安需一年缩短为三个周。通过运河把江南丝绸、中原的粮食源源不断运抵长安,为汉武帝击败匈奴、西征大宛国,为大汉开疆拓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也为丝绸之路夯实了基础。这条运河的开凿,同时揭开了关中河流在航运中的辉煌历史,才有了汉唐时期万斛之舟行若风的盛况。直到南唐以后,这条运河才完成了它最后的使命。(袁雒村)

来源:各界导报·老友周刊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