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前总统卢拉在一个小学,讲自己小时候的故事。在他小时候,有一天家人外出,早上上学路上母亲对他说,要好几天不回家,让他好好照顾自己,对这么小的他来说,是一次难得的考验。放学后回到家,忽然觉得钥匙找不到了,急得团团转,想翻墙进去,可是墙太高。他只好顺着通往学校的路一路寻找,一直找到学校,把班级的垃圾桶都找个遍,还是没有找到,这样来回重复了三次,依然没有找到钥匙。天早已黑了,在家门口无助的哭了起来,邻居老人走过来,拿着钥匙在他面前晃了晃说:“你母亲外出前把钥匙交给我保管,你找钥匙那么辛苦,怎么没有想到问问我呢?”从这件事中,小卢拉明白了遇到事情蛮干是不行的,蛮干把自己累死也不算尽力,做事情不仅考尽力干,更要考尽力想。

是的,这个道理虽然很多人都明白,可是现实中依然有众多蛮干的人,特别是学习,和干某些体力活不一样,不是说咬牙坚持,多熬几个夜就能解决问题,因为这是智力活,既然是智力,思考这个环节尤为重要。众多的高三学生,面对整天上课、考试、做作业甚至机械的报班,把自己弄得身心疲惫,一点时间都不给自己留,当然有一些学生也能有一些属于自己的时间,可是用来不必要的浪费上,也不可能用来思考,况且这样的学生从形式上不能算“尽力”,不属于我们讨论的范畴。

在时间分配上,我觉得一些普通中学的学生好像比重点中学学生更累,有的学生对我说:学校在寒假的时候只休息三天,其余的时间全部补课。看来为了这个高考,一些学校似乎也在“玩命”,“玩命”的挤压学生的时间,“玩命”的给学生布置大量作业,学生和家长也跟着在“玩命”。可是,“玩命”之后,一些学生成绩还是差得要命。他们用了比别人更多的时间,做了更多的作业,几乎舍掉了属于自己所有的娱乐,甚至很多学校用的资料都一样,可是在成绩差距上怎么这么大的呢?我在上周的作文课上告诉了他们答案。有这样的作文素材

最早完成原子弹核裂变实验的著名物理学家卢瑟福,有一天深夜走进他的实验室,看到一个学生依然在伏案工作。

材料体现出一个道理:思考是紧张工作之余对工作方向的瞭望,是对工作的审视,对工作方法的辩证,对已经完成的工作的反思和总结,对细节的设计和总体规划。思考能使人领悟人生,能使人摆脱浅薄,走向睿智;思考能让人建立普遍联系,融会贯通;可以说思考也是一个人成功的前提。

在课堂上我总是让觉得作业最多的学生把作业拿过来,我教他们如何才是真正做作业?如何适应学校的课?如何最好的完成作业?又如何给自己做计划,如何执行计划?等等。可是现实中,给一些学生再好的方法,再适合他们的方法,总是执行不下去,可见很多学生在学习中根本就没有办法抽出时间来思考。

总有很多说:只要自己努力了,失败了也不会有遗憾。其实我觉得这样的想法是对自己不负责任的,真正的勤奋是什么?盲目的消耗时间,没有章法的蛮干,注重 “形式化”,把自己弄得身心疲惫,最后没有取得成果,那能算勤奋吗?勤奋是建立在善于思考、认真谋划的基础上的,找到属于自己的努力方向和方法,并且付诸于行动,这样才是成功的必要条件。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