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锚定效应 (Anchoring Effect)

我们在进行决策时,会过度偏重最先取得的第一手资讯 (称为锚点),以快速做出决定。比方说,当你看到一件商品要价300元时,你不见得会立刻决定买它。但是当你看到它的原价是1000元时,你会认为错失捡便宜的机会很可惜,便提升了购买的欲望。这是商家常用的行销手法,虽然那些“原价”很可能都是凭空捏造的,但事实证明这样的吸引买气方式相当有效。

2. 偏差结果论 (Deflection to the Result)

我们容易以最后的结果来评断某项决定的好坏,而非去检视其中的过程。商业广告很常利用这点引导我们把视野集中在结果上 (例如要我们购买某样东西)。因此如果你正在使用一支全新的iPhone,其实你并不能证明你花钱买它是正确的决定。

3. 选择的吊诡 (The Paradox of Choice)

有时候“更多反而更少”,大量的选择反而使我们心中一片茫然,我们能做的选择越多,我们对自己最后做出的选择越不满意。你一定有这样的经验:当你买了某样东西时,你马上后悔了,因为你原本可以趁特价时再买,或买另一样类似的东西。即便你所做出的选择是最好的选择,你依然感到不愉快,因为总是有更多可能性。

4. 聚类错觉 (Clustering Illusion)

打麻将时一定遇过:运气不好时,就是不上牌,运气来了,连胡好几把都没问题。那是因为我们倾向从随机的事件当中找出有迹可循的系统,这样的思维常见于沉迷赌博的人,以及对命理特别执着的人。

5. 出丑效应 (Pratfall Effect)

想像一对情侣走在路上,其中一人突然撞上电线杆。这时另一人不太可能出现“这白痴!”的想法,相反的,他会觉得对方很可爱。那是因为过于完美的事物会让人心生抗拒,无伤大雅的错误是迷人的,谁不会犯错?让我们身而为人的,就是那些错误。下次如果在你喜欢的人面前出丑了,真的不用太沮丧!

6. 库勒雪夫效应 (The Kuleshov Effect)

这是常见的电影蒙太奇手法,当观众看见两段无关联的影像时,会下意识将两者连接起来,为零碎的影像赋予逻辑性,这就是库勒雪夫效应。除了电影,库勒雪夫效应也常被商品广告运用,让你将某样商品和某项你欣赏或向往的特质产生连结。

7. 负面自身形象 (Body Negative)

一旦一个人认为自己是丑陋的,他就会觉得这是造成人生失败的主因,他们也深信自己的人生是失败的。有这想法的人,其实通常是有魅力的,他们只是缺乏自信。

8. 存活者偏差 (Survivorship Bias)

这是非常难以避免的逻辑陷阱,容易左右我们对事情的看法。举例来说,当我们在一家颇负盛名的咖啡店坐下时,心里可能会想,开咖啡店既悠闲又好赚,我也来开咖啡店吧!以这种第一印象来评断一件事的同时,我们容易忽略许多看不见的成本考量。你可能不知道,这家店是经过一段时间的竞争后存活下来的胜利者,你没察觉到的是那些已经倒掉的店家,因此以为开一家成功的店是容易的事,低估了一件事的难易度。

9. 遥不可及效应 (Hard-to-Reach Effect)

简单来说,人容易对遥不可及的人事物感到渴望。一个神秘、身分地位高、让人猜不透在想什么的人在其他眼里会显得比一般人有趣,让人更想接近。

10. 对美的恐惧 (The Fear of Beauty)

你有没有发现,一般人比较不愿意坐在美若天仙的人身旁 (例如搭乘大众运输时),除非没有其他空位?那是因为有的人在样貌姣好的人身边会感到过度紧绷:兴奋的同时得控制自身行为、不想在对方面前出丑、害怕被比较、害怕其他人的眼光。若处在相貌平平的人身边,就不会产生这样的压力。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