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窑在大雁塔东南约4公里的五典坡村北,寒窑的出名,是因为王宝钏。在陕西方言中,“寒”这个字的另一个意思是“贫穷、孤独”和“不得意”。

听老人说,王宝钏在历史上确有其人,是五典坡一财东的女儿,其生活年代约在清代咸丰、同治年间。当时,大雁塔是西安(长安)的民俗活动中心,每逢初一、十五都有庙会,而尤以正月十五的庙会最为盛大、热闹。王宝钏就是在正月十五的庙会上结识了一个姓名不详后来被演绎为薛平贵的浮浪子的。这个浮浪子是一家杂货铺的伙计,没什么本事但人却很风流,自与王宝钏勾搭上以后,就无心干活,被杂货铺老板开销了,以后就混迹于赌馆、烟馆打杂,左宗棠西征时,为“吃粮”而从了军,以后不知所终;他走了王宝钏却倒了霉,因与浮浪子私通,她为家庭与乡邻所不容,被父亲赶出家门,独自住在村北一个废弃的窑洞中,这就是今天的“寒窑”。后来无奈,嫁给了一个独眼老羊倌。

财东的女儿因为行为的不检点落到了如此地步,因此王宝钏就成了人们教育子女的一个反面教材,人们批评不争气的子女时就会说:“你好,好地跟王宝钏一样,跟了放羊娃咧!”形容那些“倒霉蛋”时则说,“你个吃不开地王宝钏!”后一句话流传的广一点儿,50来岁的西安人大多还能记得。

1900年“庚子事变”后慈禧西幸,驻跸西安八仙宫时,有人对她讲了这个故事,同为女人,慈禧听后愀然不乐,认为一个女人因为大胆追求爱情不应该落得这样悲惨的一个结局,于是便有了重新为王宝钏、浮浪子塑造形象的秦腔名剧《五典坡》(一名《武家坡》),浮浪子也就变成了薛平贵。应该指出的是,秦腔《五典坡》移植了晋剧《汾河湾》的许多情节,以至于人们常常把唐代的薛仁贵和后唐的薛平贵搞混。

上世纪30年代,著名秦腔演员李正敏扮演王宝钏,经他演出的《五典坡》、《白玉钿》、《二度梅》被称之为“李氏三部曲”,其中《五典坡》中的《探窑》由上海百代唱片公司灌为唱片,而李正敏则被著名京剧艺术家梅兰芳誉为“西北程砚秋”,形成秦腔中的“敏派”。由于李正敏演技出色,观者入迷,往往戏散了脑子还转不过弯来,出了戏院到饭馆吃面,常常会把“来一碗面”,误喊为“来一碗李正敏!”

寒窑上中学时去过,在60年代中期那是不过是一个离村子有段距离的破烂、孤零的土窑而已,确实很“寒”,村里的老人尽管熟知名剧《五典坡》,但日常里还是把王宝钏作为“反面教材”来讲述的。而今的女主角王宝钏由“偷情”变成了“钟情”,男主角也由浮浪子变成了“征西大将军”。寒窑已不再是“寒窑”,而简直成了“热窑”乃至于“烫瑶”了。

人的嘴真厉害,既能把狗屎变成黄金,也能把黄金贬为狗屎!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