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海岸!

翻开福鼎的地图,晴敏湾位于福鼎东南部,沙埕港南端,如大写的“C”。海岸线上有官城、水澳、大白鹭、王谷、敏灶、川石、后澳、黄岐等村,如同镶嵌在海滨的珍珠。当地人称这些村庄为沙埕镇的下片。晴敏湾各取晴川湾的“晴”与敏灶村的“敏”一字,是福鼎的黄金海岸线。

晴敏湾上各村旧时统称福鼎县四都和六都。《福鼎乡土志》载:“白鹭、水澳两村鱼贯而下,为最南之土股,远望如海岛……傍海如黄岐、日澳、屯头、佳湾、官仓、斗南、番岐头、大筼筜、小筼筜。”除白鹭、水澳2村属于四都外,其余都为六都。

黄岐位于晴敏湾的南端,无疑是最重要的村庄。《福鼎县志》都有记载:“黄岐山,《闽书》:‘穷海也,有屏风山为障,又有文星明山。朱子避伪学禁到此,止焉。作《中庸序》于民家,乡僻无纸,写序于屏后,舁入州库。’《府志》:‘黄崎山稍上为仙管桥,大岩凌空驾海,宛然一桥’。”穷海即海的尽头,黄岐也是福鼎的最南端,直面大海。

从黄岐村远眺,是茫茫无际的东海。旧时,沿海捕鱼者饱读之士甚少,以致于朱熹要写序,整个村都拿不出纸张,只好把序写在门板上,把门板做为写字本,舁入福宁州,至今留下笑谈。

《福鼎县志》记载着黄岐村上城自然村有城堡。“上城山由黄崎东折而上,四面距海,一堡环之下,有礛礛石,扣之有声。”据当地村名说,上城还设立烟火台,与溪美、大筼筜的烟火台遥遥相应,一遇倭寇来犯警情,燃烟进行相互呼应,进而官兵赶来围剿。

上城下面有金鸡洞,留下许多传说。《福鼎县志》载:“金鸡洞,濒海危岩,壁立千仞。相传旧有金鸡穴此,有石门峡、望夫石诸胜。”金鸡穴此,村民相传,此处风水很好,但被外地风水先生(福鼎民间传说,大多数是来自江西术士)点破,之后金鸡飞走,风水也随之而破败。如今,石门峡、望夫石这些滨海盛景依然吸引着游客的眼球。

水澳村位于晴敏湾的北部,与官城相邻,海防战略位置十分险要。在明清时就设立巡检司。《福鼎县志》载:“旧桐山司,洪武间徙驻水澳。”可见在明代初期,由于海防的重要性,在水澳设立巡检,战略地位犹胜于桐山。

王谷、敏灶、川石、后澳诸村,在地方志书中都无法见到村名。敏灶村的名气是在新中国成立后逐渐增大,相传,民国时当地陈姓村民成立了两支船队,以远海捕捞和海运为业,两支队伍相互竞争,共同发展富裕,促进了敏灶村的发展;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敏灶大队成为沙埕下片区很重要的渔业生产基地;随着经济发展,敏灶大队繁荣发达,吸引了许多工厂,包括虾油厂、制衣厂、绳厂等,成为沙埕下片的中心村;上世纪70年代村里就有初中班,新世纪还成立了初级中学。随着近年来渔业资源枯竭,敏灶村村民纷纷外出务工,人口的外流,敏灶村渐渐失去了原有的繁荣景象。

在敏灶的西南部,有一山,为周边最高峰,当地人称为尖母山,《福鼎县志》称作牛头岭:“峰峦耸拔,绝顶望日屿(今鸟岛)、七星,如水上浮鸥,历历可数。”敏灶的东部正面,有一海岛人称冬瓜屿。现属于敏灶村管辖地,清朝时期却属水澳管辖。

冬瓜屿原名屏风山,当地人称其为荡山。在《福鼎县志》中明确记载:“屏风山,在水澳前,横列如屏,俗名荡山。宋元间,多民居。元末,海寇肆掠,明洪武三年,迁民内地,地遂废。中有寺址,香炉、石板、柱础犹存。”早在宋代就有大量居民居住,后因海域倭寇横行,才把居民内迁。

冬瓜屿海岛上有淡水资源,还有野放的山羊,目前岛上虽无人常年居住,但有许多驴友喜欢露宿在岛上,因为冬瓜屿是最佳观日出地,是福鼎境内离海边最近的无人岛。

晴敏湾海岸线曲折湾多海阔,大白鹭、王谷、川石、后澳有蜿蜒迷人的金色沙滩。受常年累月的海水侵蚀,海岸形成有十里长廊的海蚀地貌景观:海蚀崖、海蚀洞、海蚀柱、海蚀壁龛等。岛上岩石奇险,马头岩、风动石、望夫石、乌龟岩等。

须晴日,若有幸在冬瓜屿或金鸡洞处登高凌绝顶,嵛山岛、七星岛、日屿岛清晰可见,台山列岛依稀;宽旷的海面,呼啸的海风,涛涛的海浪会让您心旷神怡,了无牵挂。

文图/白杨 陈永远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