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说个特别正能量的话题,风水上说“屋大人少是凶屋。”这就是为什么皇帝寝宫都不大的原因,养心斋后头雍正皇帝的寝室才9平。

所以多数恐怖片都喜欢把鬼宅弄成一栋大别墅,《京城81号》系列的主场景就是有名的京城第一凶宅「朝内81号院」,是大凶。

《京城81号2》

将邪灵放在古老的维多利亚时代的宅邸(《邪屋》《夺魄冤灵》)或大别墅,是西方恐怖片一直热衷的,空间有如迷宫般的深渊,困扰着主角,某种程度上也用大宅作为主角内心世界的外化,甚至还可以模糊空间(《潜伏》系列)或时间(《闪灵》)的边界。

《夺魄怨灵》

《京城81号2》虽然也注重了这一点,可惜现实与过去两条线穿插的太烂,既没什么对照关系,还强行因果与轮回,尤其是,没有真正利用好这个凶宅的空间。整部片最会利用房屋特点的地方,恐怕只是用沼气来强行解释结尾了。

西方恐怖片是如何拍大房子的?它们一直注重房子的外部结构和样式,比如希翁的《惊魂记》里的老宅和旅馆的视觉元素就是一条直线和一条横线的关系,符合片中“母亲”对儿子“压制”的关系。

罗伯特·怀斯的《邪屋》(1963),是我看过的最好的利用房屋自身特点来吓人的恐怖片,黑白摄影无时无刻不透着阴森。哥特式的“鬼屋”外景全部采用鱼眼和仰角,带来一种扭曲的压迫感。内部庄严肃穆,有棱有角,有各种人类的仰角和上帝视角般的俯瞰,仿佛房屋有了灵魂。

仅从上面的剧照,你也能看出影片有意通过摄影营照视觉的压迫感。

不聊老片,来看看比较近的,温子仁《潜伏》系列的凶宅也很讲究,但凡拍到外部结构,都是各种倾斜的大仰角,房子高高在上,摇摇欲坠,也是对画面有压迫感。

人家都不玩那些玄的虚的,都是实打实的。

《潜伏》

再来看内部,楼梯一直都是电影钟爱的场景,表现主义电影时期就很常见,在恐怖片中尤为重要。《潜伏》楼梯的戏,都有一种深渊的感觉,有时会感觉角色能被吸进去。

《潜伏》

《京城81号1》也有深渊般的楼梯,

这一点是值得肯定的。

温子仁喜欢在电影中用颜色来调节气氛,红色是他最爱用的颜色,能够表现一种不安的情绪。大都是黑色背景中的点缀,并不喧宾夺主:

《潜伏》

只有特写镜头时,红色才会占据主导:

《潜伏》

温子仁其他片里的红与黑:

《死寂》

《电锯惊魂1》

《招魂2》

我们的国产可怕片也喜欢用红色搭配绿色,具体原因我就不知道了,现在这两种颜色成了国产可怕片的标配。

为什么要用这两种颜色?因为红色会联想起死亡和血液,绿色会联想起阴气和魂魄。虽然国产可怕片钟爱红与绿,可总是一股廉价影楼风,主要是配色比重和搭配有问题。

这一点起码落后西方40年,影楼画风恐怖片最早的先例是意大利铅黄恐怖片《阴风阵阵》(1977),除了红配绿,铅黄色也是主色调。

《阴风阵阵》

《京城81号1》在美术方面的考量在国内来说,算是不错的了,不过房型是不是有参考《大红灯笼高高挂》呢?后者也强调色彩对比,《京城81号1》需要做的只是把喜(红)改成丧(白),甚至还延续了后者的轴对称构图。

《京城81号1》大白灯笼高高挂

《大红灯笼高高挂》大红灯笼高高挂

《京城81号1》纵深白

《大红灯笼高高挂》纵深红

《京城81号2》轴对称构图

《大红灯笼高高挂》轴对称构图

国产可怕片的美术临摹外片不足为奇,光是那些cos海报就能出一本书了。在布景和构图上,最好别让观众看出来,比如《午夜心跳》对阿伦·雷奈的“致敬”,显得很有“逼格”。

《午夜心跳》

《去年在巴伦巴》

多数国产可怕片的投资都少得可怕,喜欢选择密闭空间,不是因为题材好,而是因为省钱。现在好多片已经不愿发生在城堡或别墅了,公寓楼才是绝佳选择,成本低廉,具有封闭性,又是中国观众熟悉的环境,容易让人产生代入感。

归根结底,公寓是现代生活中最具标志性场景之一,它在电影世界中也有很多用途,能够展示人与城市环境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及微观特征。电影中,把公寓作为布景,有一种回到固定的舞台表演中的感觉。公寓作为布景,在剧院中比在电影中更为常见,因为它与演员有一种亲密的关系。

物业不好的公寓是国产可怕片尤其喜欢的,电压不稳、忘交电费家常便饭。业主虽然天生胆小,也有总爱往黑处跑的理由了。卧室、洗手间、电梯是可怕片最喜欢展示的三个场景,举三个国产可怕片的例子:《床下有人》《半夜不要照镜子》《异种》,它们很好的诠释了这三样东西。当然,这些片子如果没有足以PK《变形金刚》的声效也是白搭。

《电话谋杀案》《后窗》《蝙蝠》《盲女惊魂记》《红蝙蝠公寓》等是比较早的将公寓引入悬疑片,波兰斯基的“公寓三部曲”应该是最早让公寓参与恐怖片的。

《冷血惊魂》

《冷血惊魂》是“公寓三部曲”的首部,它的超现实主义倾向和模棱两可性,为无数心理恐怖片定下基调。影片发生在伦敦一处公寓中,妹妹因姐姐的离开,精神濒临崩溃,内心深处的恶魔开始恐吓自己。现实与精神世界发生错乱,梦魇也随之而来。

许多国产可怕片也深谙此道——真正的恐惧源于主角的内心,用来外化在超现实的场景中。波兰斯基对于心理恐怖的表达,夹着传统恐怖片的特性,通过主人公公寓内的墙壁和走廊一一表现出来,利用幽深的走廊和墙壁加强恐怖效果。

《冷血惊魂》

那些从墙壁伸出的双手,影响到后来各式各样的恐怖片,如:

《丧尸出笼》

又如——

《第十九层空间》

《京城81号1》

走廊是个好地方,它连接着几条毕竟之处,如果幽深狭长也有一种神秘的未知性,我一直记得今年重看《妖夜慌踪》时,不敢直视大银幕里黑漆漆的走廊。

《妖夜慌踪》

因为走廊尽头可能有更强大的邪恶力量在等着你,即便周遭的光源充足,尽头的未知力量依旧气场强大:

《招魂2》

《闪灵》

波兰斯基最经典的恐怖片莫过于1968年的《罗斯玛丽的婴儿》,这个故事中有很多疑神疑鬼的地方,波兰斯基拍心理戏技高一筹。

影片上映后,能够代表现代生活的公寓为传统的恐怖片注入了新鲜的活力,作为对传统恐怖片(古老的鬼屋)元素的替代。《罗斯玛丽的婴儿》优势在于将邪恶因素置于当时纽约的中心地带,把邪恶的故事设定成了现代城市生活的缩影。恐怖就在我们周围,恐惧不出不在。

《罗斯玛丽的婴儿》

“公寓三部曲”最后一部《怪房客》,是其中最晦涩难懂的一部。讲述内向的波兰裔青年独自来到巴黎,希望在此租住一间公寓。之前的房客不知出于何种原因跳楼自杀,乔迁之喜并未给他带来太多欢乐,周遭的压抑气氛无时无刻不在侵扰他的神经。这桩古老的公寓中住着许多怪人…虽然小心应对,却渐渐被他们逼向绝境。

《怪房客》中的猫眼视角,现在已经司空见惯

仔细想想,本片的故事其实特别适合国产可怕片翻拍一把,至于翻拍成什么样就不敢想了。波兰斯基的高明在于他能完全将公寓和故事引发的主题统一起来。

所以,国产可怕片要学的地方还多着呢,先从房子本身的基本功开始吧!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