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中国经济中的多数领域一样,非营利行业在过去几年中发展迅猛,从1999年的大约6,000个注册团体发展到2005年的约150,000。尽管这一增长引人注目,但管理技能薄弱和资源短缺使非营利行业步履维艰,不能满足受助群体不断增长的服务需求。中国境内的跨国公司可以起到帮助作用,比如,可以将它们的部分善款拨给这些组织以改善其总体能力,或者为这些组织提供培训和专家咨询。同时,中国的非营利组织必须建立一个基础架构来加强这一行业,通过更有效地疏通企业援助渠道来部分地实现这一目的。

私营企业的参与对于发展中国的非营利组织非常关键,但是,这些组织本身也必须启动旨在发展技能和资源的改革。中国需要创办一些类似于国际红十字会的全国性组织来向非营利组织(例如基层组织)调配资金和服务。由于政府建立的非政府组织吸收了大部分的可用资金,当前的资源分配效率低下。大型非政府组织并不总是能够很好地响应社会上不断变化的需求,而那些较小且更灵活的基层组织更能够依据当地条件更好地调整服务。例如,上海有一个叫做妙心家政服务公司(MOPA)的组织,它不但雇用和培训民工使他们能够提供基本的家庭保洁服务,还为他们提供文化中心和职工之家,帮助他们完成从农村生活到城市生活的艰难过渡——较大的非营利组织都忽略了这一需要。通过创建一些重点支持小型基层非营利组织的中国基金会,将可以让更多的组织获得资源。

一些挂靠在政府的非政府组织具备创建全国性基金会的能力。它们的优势包括:与政府的良好关系、有志愿者网络、稳定的国际和国内财务支持,以及有经验的管理人员。例如,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就具备迎接这一挑战的良好条件:它将资源分配到较小的非营利组织,这些非营利组织主要从事农村教育和以青少年为中心的项目,它们的工作方式或工作地区是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本身鞭长莫及或力所不能的。

国内的基金会网络可帮助推动全国性资源中心的发展,以便向非营利组织提供建议,教它们募集资金的技能,并执行调查服务。目前,成立了一年的上海映绿公益事业发展中心和创办了六年的北京NPO信息咨询中心(China NPO Network)计划提供其中的一些服务。但是,在这方面还有——并且需要——更大的发展空间。企业本身可以与大型非政府组织联手,为国内基金会和全国(尤其是最需要资金的中西部地区)的非营利资源中心提供资金。

最后,中国领先的非营利组织可以为自己和行业中的其他组织建立并宣传管理标准。例如,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中国扶贫基金会和北京NPO信息咨询中心已经开始酝酿一项倡议,主旨是培养公众信任、吸引捐资者并建立非营利组织标准,其中包括财务报表须经审计,必须有正常运转的董事会、行业门户网站以及适当的组织结构。满足这些标准的非营利组织将得到正式确认,成为“高质量”组织。此倡议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必须全面、有效地予以实施,将其作为变革的催化剂,并应在全国开展类似工作。

by Mark Yu-Ting Chen Lincoln J. Pan 吴海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