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8小时”这个企业办公通讯领域的黄金城池,终于等来了一场风。

6月29日,企业微信发布了2.0升级版。在这一版本中,企业微信与微信企业号合并,腾讯也宣布将之前的企业号正式升级为企业微信。新的企业微信将继承企业号的所有能力,我们终于可以在一个管理平台上实现所有功能。

化繁为简,Less is more

以沟通应用起家的腾讯在企业协作上的探索,最早可追溯到2005年发布的一款RTX腾讯通,这款RTX今天不仅成为腾讯内部标配的沟通工具,也为很多企业作为内部沟通平台使用多年。在随后的五年,腾讯将企业级沟通的需求更加细化,发布了主要用于销售及客服工作场景的营销QQ,随着移动端的崛起,腾讯又在2012年推出了包含PC及移动客户端的企业QQ,在2014年推出了基于微信的团队沟通工具“微信企业号”,在2016年推出了基于RTX优化而来的“企业微信”。

微信企业号是继订阅号、服务号之后,微信推出的第三种公众号,适用于企业与员工或上下游供应链之间的沟通,目标是通过微信连接企业应用,为企业提供移动端的办公入口。订阅号连接了人与人,服务于商业,而企业号则打破了企业信息传递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割裂,试图将企业用户带入一个办公移动化的时代。

微信企业号的开启,被外界视为微信实现“连接一切”目标的进一步推进,但它的症结在于没有真正分开工作与生活。越来越多的好友数量,可能会经常打断你专注的事情;朋友圈里多了老板、客户,微信就不再是一个纯粹的私人工具,便不能随意更新一些状态。为了消除这样的矛盾,微信在企业号基础上,单独做了一款企业App。

去年4月18日,腾讯正式发布了全平台企业办公工具“企业微信”,目标是创建一个好用的基础办公沟通工具。企业微信为企业员工提供了最基础和最实用的办公服务,并且加入了一些贴合办公场景的特色功能和OA工具。值得注意的是,企业微信还设置了“休息”功能,可以让员工在休息期间不受打扰,不用接收信息,帮员工区分工作和生活,这也是企业微信与微信企业号不同的一面。

面向企业的沟通工具与面向个人的社交软件有一处很大的不同。面向个人,需要用户的粘性和依赖性,需要满足用户的多元性。但出于高效管理的目标,企业沟通工具推崇的则是“less is more”,如何让用户问题得到快速解决,如何让用户“用完即走”,如何不浪费多余的精力和注意力?这是微信在企业协作上一直寻找突破的方向。

终于,企业微信2.0上线,将微信企业号与企业微信合二为一了。原企业号数据及应用自动迁移至企业微信,并使用企业微信的管理后台进行统一管理,据说企业微信将是腾讯系在企业端集力打造的唯一一款产品,小伙伴们再也不用两地奔波了。

能力融合会带来1+1>2效应么

升级后的企业微信,不仅将微信原有的内部沟通功力发扬光大,保持了简单易用的沟通体验,降低了员工的学习与沟通成本,同时也集聚了企业号对组织层级、供应链的内外连接能力。

之前的微信企业号除了适用于以移动办公为主的场景,也适宜于企业与上下游合作伙伴、供应商的订单管理、工作协同,以及政府机关、学校医院等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此外,还可以建立企业任何内部IT系统或硬件物理设备与员工微信的连接,实现企业系统的移动化和端到端的流程闭环。

如今企业微信全新上线的微信插件,融合了企业号所有功能与使用场景,企业成员关注后即可在微信中接收企业通知和使用企业应用,即使没有APP也能高效办公。

去年,企业微信就曾宣布开放API接口,与拥有超2000万用户的微信企业号以及办公OA系统进行互联,还接入了微信运动、第三方授权优化、企业客服优化等一系列服务。今年融合后的企业微信预设了打卡、审批、日报等官方原生OA应用,针对不同行业领域的不同企业需求,还提供了覆盖移动办公、团队协同、客户关系、文化建设等多个领域的第三方应用,扩展了更多个性化的需求。

除了回归到工具本身的目标,为企业用户提供切实解决问题的方案又不会显得唐突外,趣味工作与增加员工关怀度也是企业微信的优势之一。在崇尚个性化和自由办公的时代里,企业微信所添加的专属红包、工作状态和个性化工作表情,一改企业沟通工具的刻板印象,增加了办公环境的趣味性,也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员工的工作压力。并且因为有着良好的用户基础,从C端的微信到B端的企业微信转化率一直是一个优势,能够降低企业的冷启动成本。

在企业沟通与办公协同方面长久的积累,是推出好产品的基础。马化腾曾表示:“PC时代我们就有RTX了,现在升级成了企业微信,以前也有企业号,已经和OA深度结合起来。”

腾讯本身是一家有着优秀管理基因的公司,另外叠加优秀的用户洞察,附加到这些服务于企业管理的产品上,对于随时随地在手机上实现各种会议、交流、分享与讨论,但是又不扰动我们生活的未来办公模式,还是很值得我们期待的。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

(本文属 @经理人分享 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并附上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