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了“mall”的餐企大佬们要往哪里跑?

近年来越来越火的餐饮“进mall”活动如火如荼,餐饮企业无不打着进mall分一杯人气的算盘,却不知这根弦正在越绷越紧,自己正在逐步沦为商业综合体井喷的陪葬品。

大型餐企已经开始撤出商业综合体开始往社区店和商品街转移,而一没品牌二没资金的中小型餐企,又该何去何从?商业综合体还能活多久?

1、井喷过剩

随着早年商业综合体一把火烧的兴兴向荣,地产商纷纷为之侧目,盯住这块大蛋糕。

这就导致近几年商业综合体呈现出井喷之势,以北京、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为例,北京最远的商业综合体已经开到了七环上,而上海更是在今年一年计划开业56个商业广场。这些商业中心几乎辐射到了城市的每个区域。

再说正处于发展风口之上的西部城市成都,截止2014年,已建成的商业综合体达1500万平方米,其中购物中心供应量超400万平米,居全国第一,世界第二。

据数据显示,2017年成都预计将有超80万平米的优质零售物业开业,高于2016年的新增供应水平。其中,部分2016年延迟开业的项目也有望在2017年开业。

2、局面紧张

商业综合体的快速发展,也带动了餐饮走进购物中心的步伐,一家商场保持餐饮占18%是最稳妥的,但当电子商业发展迅速,争夺百货、服装等行业的生存空间后,餐饮反而被商场抓来扛起大旗,2014年,春熙路群光广场除以往8楼外,7楼也改为餐饮业态。

成都新开业的商业体中,超过86%的招商计划,将餐饮娱乐业态提升到了40%。

王健林曾说过,餐饮对商业综合体最核心的意义就在于吸引消费者。餐饮与商业综合体绑上同一条战船时基本上就已经注定了一损俱损一荣却不一定俱荣的危险关系。

尤其是当这艘船还行驶在拥挤的红海当中,摩擦碰撞都是小事,激烈的竞争才是最可怕的存在。

商业综合体数量上的增长必然会存在极端的差异化,好的商业综合体地段好,客流量大,能进这样的商业体固然是好处多多,但要付出的代价也是不容小觑,且资源争夺也相当残酷;差的商业体则因为人气弱招不到商,而更加冷清,毕竟人人都怕做了这聚人气的垫脚石。

这种形式直接导致商业体陷入一个马太效应的怪圈,强者越强,弱者越弱。

对不断观望的中小型餐饮企业来说,是否进mall也成了了一个两难的选择,毕竟好的去不起,差的不敢去。

3、“大佬”撤离

早些年抓住了商业体风口的餐饮企业经过这些年的积累与沉淀,早已闯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品牌价值深入消费者理念的的同时完成整个企业的升级与重构。

随着商业综合体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许多较老牌的餐饮企业开始脱离商业体,转战社区店。

以呷哺呷哺为例,18年的摸爬滚打早已经把品牌和口碑“养”起来了,而旗下新品牌“凑凑”可以说是一出生就含着“金汤勺”,有了呷哺呷哺的品牌加持,凑凑完全不需要再去商业体中狼狈争抢稀少的资源了。

再以商业体标配星巴克为例,星巴克的未来计划也是逐渐放轻商业体的扩张比重,转向开发独立的门店,意图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第三空间”。

未来的路

1、美食综合体

2016年7月,成都东郊记忆举办了“世界美食的创意样本——首创·S68全球发布盛典”,这个看得人一头雾水的“首创·S68”到底是做什么的?

据了解,首创·S68是由成华区政府、成都广播电视台与首创置业三方正式签定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打造的世界美食创意样本。简而言之,是一种“政府+地产+媒体”的全新商业运作模式。

其实这和最近兴起的美食综合体从概念上来看是完全相同的,随着商业综合体的过剩,美食综合体开始缓缓冒头。

北京先后出现了育膳房和食宝街这样的餐饮聚合体,2016的育膳房无疑是已经沦为试水者。

但之后出现的食宝街情况就要好得多,面积2万余平米的食宝街入驻品牌80余个,不仅有必胜客、汉堡王、真功夫、星巴克这样的大连锁,还有南京大排档、外婆家这样常年不下线的爆款,更有桃园眷村这样的网红。而快餐、小吃类的品牌更是各具特色。

而且食宝街的针对群体主要是消费能力与传播能力都较强的学生与白领群体,在这种起步空间中,入驻的中小型餐饮品牌只要自身足够优秀,大可分走“大佬们”的客流,将自己打造成网红、爆款。

且美食综合体往往会选择与娱乐或商业场所紧邻,做到独立而不孤立,能给大型餐饮品牌提供选址新选择,也能为中小餐饮企业提供发展土壤。

2、外卖

随着2015-2016线上餐饮的不断成长,外卖市场被有意地培养到今天覆盖超3亿用户。订外卖也已经从当年的赶时髦变成了现在的生活习惯。

但随着外卖平台2.0的出现,入驻三大巨头平台的外卖商家看似已经无利可图,因为既要兼顾堂食又要做好外卖对一些餐饮企业来说实在困难不小。

不过只要有危机必定也会有商机,对于外卖,不少人有了新的应对机制。

比如许多放弃堂食专做外卖的餐饮创业者,台资味,小蛮椒,皆是在舍弃堂食的轻松构架下专注于做外卖,小蛮椒一年收入500万,台资味3年坐拥850家店。

近年来消费者对平台外卖频频爆出食品安全问题表示担忧,但外卖已经成为一种生活习惯也是不可否认的事实,所以未来出现健康安全、专注外卖的品牌是一种必然。

3、轻餐饮

今年爆发排队潮流的喜茶也好,鲍师傅也罢,无疑是给轻餐饮商家注入一支鸡血。

作为一种全新的饮食概念,轻餐饮店提供的美食饮品大多制作过程简单快捷,消费者不用花太多时间等待就可以就餐,适应了当下快节奏的生活方式。

都市白领难得放松,一个假期安排得满满当当,多逛街多吃美食多看电影,哪样都不想放下,可以满足口福却不足以涨腹的轻餐饮无疑成为了他们最好的选择。

再加上轻餐饮对商铺面积要求较低,在优秀的商业中心中也能占得一席之地,既共享了巨大的客流又不用像堂食餐饮那样承担过大的压力。

当然,未来的餐饮走向不可能局限于这几种猜想,但在商业综合体进入一个低潮的之前,各位餐饮人还需做好未雨绸缪的准备。

原文标题:当“进mall”风潮退烧后,餐企未来可能会朝这3个方向进军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

作者:刘春龙
来源:餐饮人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