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市值2000亿到“卖地求生”, HTC怎么了?

近日,HTC母公司宏达电(tw.2489)发布公告,将以6.3亿人民币价格卖出上海的土地及生产厂房,获利约1.47亿元。

这笔收入对于深陷亏损的HTC是雪中送炭。不过6年前,HTC还被称为“安卓之王”,全球市场占有率超过三星比肩苹果,市值达338亿美元。

如今却沦落到“卖地求生”,这家台湾公司到底发生了什么?

2016年财年报告显示,去年HTC营收约25.6亿美元,较上年下滑35%,创11年来最低,净亏损约3.4亿美元。HTC已经连续7个季度亏损;

2016年全球卖出约1000万台HTC手机,甚至不及华为、OPPO的1/10;

如今这般光景,是HTC掌舵人王雪红不曾想到的。

曾几何时,台湾商界流传“生子当如张忠谋(台积电董事长),生女当如王雪红”的说法。

出生在台湾首富家庭,父亲是“经营之神”王永庆,又因其果敢、精干风格,王雪红曾被称为“科技界最强势女人”,她20年来一手缔造HTC传奇,却又在瞬间让HTC重重跌落。

崛起:乘势与微软、谷歌科技巨头合作

1997年,台湾电脑工程师卓火土和周永明决定一起创业,但苦于没太多资金,于是找到了王雪红。

当时王此前创办的威盛电子,已成为仅次于英特尔的全球第二大芯片组供应商,再加上首富父亲的关系,手上握有大量现金正愁没地投。

于是他们一拍即合,当年就成立宏达电子科技(即HTC),当时主要是研发生产PDA,即掌上电脑。在初创的头两三年,宏达电子一直没有赚钱,但王雪红一直坚信这个主营方向没错。

与第一位贵人“康柏”公司合作后,联合推出的iPAQ终于让HTC一炮打响。

此后的2000年,掌上电脑流行起来,HTC乘势转运。因为业内少有专业同行,HTC很快成为惠普、戴尔、Palm等品牌的代工厂,成为该领域的“代工之王”。

这也从一开始奠定HTC的底色:给全世界代工,反而有意无意忽略了核心技术,给其后埋下隐患。

之后,微软成为HTC第二位贵人。

2002年,HTC与微软联合推出具有通话功能的PDA产品XDA,即“智能手机”的雏形,大受欢迎。

HTC的第三位贵人则是谷歌。2007年,是智能手机被颠覆与被重新定义的一年,苹果推出IOS系统,不久谷歌推出Android系统与之抗衡。

作为早期手机制造商,HTC顺势发力,2008年推出全球第一款Android手机——T-Mobile G1,大获成功。

2009年推出的HTC Hero,更是成为当时比肩iPhone的高端机型,也彻底将诺基亚干翻。

当年勇:手机全球市场份额曾超20%

从2008年至2011年,与苹果分庭抗衡的并非三星而是HTC,短短3年发布了40余款手机,“机海战术”让销量猛增。

2011年是HTC与掌舵人王雪红最是辉煌的一年。

这一年,HTC占据全球手机市场份额超过20%,销售量达4300万部,市值暴增至338亿美元,干趴了死守塞班系统的诺基亚,销量一举超过三星,成为当时卖得最火的安卓手机。

当年,王雪红与丈夫陈文琦一同登上《福布斯》“台湾首富”宝座。王雪红的荣誉纷至沓来,“全球100位最具影响力女性”、“科技界最强势女人”和《华尔街日报》“亚洲女主管10强”。

“虎父无犬子”“生女当如王雪红”“全球最能干的富二代”……王雪红被奉为全球创业偶像,HTC被各大研究机构一致看好,美国高盛证券预言:三年后HTC市值将达到惊人的1000亿美元。

渐被蚕食:弄潮儿没找到另一波浪潮

创立至今的20年中,前15年的HTC可谓顺风顺水,借助掌上电脑、智能手机的浪潮与微软、谷歌等巨头贵人,2011年站上浪潮之尖。

但是,浪潮一旦发挥完最后一点余力,如果弄潮儿没有来得及找到另一波浪潮,就会站得越高摔得越惨。

2011年前后,智能手机市场迎来大洗牌。

手握核心技术的苹果发布跨时代的IPhone4,让人直呼“这丫才是真正的智能手机”!

三星发布正面与HTC对抗的Galaxy系列,蚕食HTC最主要的欧美市场;

中国大陆的华为、小米、OPPO厂商发力“高性价比”市场,各有侧重的灵活打法,让一向对大陆市场不重视的HTC在后期想进大陆时,面临“铜墙铁壁”。

打这一场敌手众多的“最后战役”,王雪红治下的HTC至少踩了4个“大坑”,每一个“坑”都让HTC的血量与战斗值急速下降,直至被KO掉:

苹果诺基亚出招:起诉专利侵权,欧美主要战场禁售HTC

美国一向是HTC的主要阵地。2011年第三季度HTC在美国卖出640万台手机,分别超过三星的490万台和苹果460万台。

看到原本的“代工厂”HTC跑到自己跟前策马扬鞭,魔王乔布斯当然是各种不爽!

2011年底,苹果在美国起诉HTC专利侵权,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判定侵权属实,从2012年4月19日起,美国禁售HTC部分机型。

2013年,苦苦挣扎的诺基亚“临终”最后一搏,同样咬住HTC侵权,让HTC在英国德国荷兰等欧洲国家禁售。

这一场场专利官司打下来,消耗掉HTC大量精力,同时在禁售期间,只能看着市场份额被迅速蚕食。

2011年HTC的全球市场份额最高达25%,短短2年后,下滑至不足5%,并从全球第二大手机品牌商跌出十名外。

技不如人:三星、华为、小米等联合打破HTC泡沫

在HTC疲于应付苹果、诺基亚的专利诉讼时,其他手机厂商可没闲着。

之前两年在打瞌睡的三星开始苏醒,这家老牌手机厂商本就气大财粗,拥有自主研发能力,推出的Galaxy系列自控CPU、显示屏等,在关键技术上不用如HTC那样为他人掣肘;并且极其擅长营销,造型华丽的机身与风头正劲的韩流让三星取代HTC,重做中高端安卓机之王。

当欧美市场失守后,HTC才想起广袤的大陆市场,可惜为时已晚。

2011年前后,擅长整合资源的雷军推出第一款超高性价比的小米,颠覆中国手机市场,华为、中兴、OPPO、Vivo等纷纷加入战斗,大陆中低端手机市场被迅速瓜分。

顽固傲慢:不肯降利润,“低配高价”定位不准

2013年后,HTC开始出现亏损,颓势渐显。

但这时的王雪红和HTC高管们仍然没有意识到严重性。诺基亚奄奄一息,苹果为了不让三星坐收鱼翁之利,也与HTC达成和解。

尽管销售量下滑,出现少量亏损,王雪红们相信只要新一代HTC“机皇”诞生,就能迅速扭转局面。

就这样,寄予厚望、集3年之大成的HTC“New one”推出。这款设计精美、金属机身、配置高端的手机,确实收获许多专业机构奖项。奈何,消费者不买账。

也许是过于自信,过于坚持工艺设计,反而让New one舍本逐末。仅有400万像素的摄像头,不管再怎么和消费者解释好用,消费者都更愿意直观地相信同期推出的三星S4的1300万像素。

当苹果的流畅体验已达到逆天,三星的华丽外形与中高端配置成为新一代时尚宠儿时,HTC不上不下的价位和质量处境尴尬。

而在大陆市场,和“平易近人”的华为、小米相比,HTC顽固傲慢。

2015年4月,HTC发布的M9+机型,配备联发科芯片处理器,价格4599元,被讽刺为“史上最贵联发科芯片手机”。

长期玩“低配高价”赚暴利,让大陆消费者对HTC大为失望。

安于现状:被供应商、运营商长期掣肘

与苹果的强势、三星的面面俱到不同,HTC手机从诞生之初就被供应商、运营商甚至对手牵着鼻子走。

HTC手机的大部分零配件都来自于供应商,就连三星也是HTC的供应商之一。在HTC的G7卖得正火时,三星就曾以产能不足为借口,停止给HTC供应显示屏。

而昔日的盟友微软,看到HTC投向谷歌怀抱后,也曾苛刻地要求HTC每部手机支付5美元专利费。这个小小的决定,让HTC多出数亿美元的成本。

在帮助打开欧美市场的运营商面前,HTC同样是“软蛋”。当运营商提出各种各样的设计要求时,HTC一般只能照单全收,只能自己多掏钱生产。

HTC与“铁娘子”何去何从?

HTC从巅峰到衰落的过程之快,让人感叹商战之瞬息万变。但这看似偶然和戏剧性的背后,有其必然。

三星CEO尹钟龙就曾说过:核心技术是市场制胜的秘诀。这是三星在与苹果打了无数次专利战后,仍然越挫越勇的关键。

没有核心技术就要受制于人,就要被动挨打,这也是华为任正非长期忧虑所在。即使2016年全球出货量1.3亿台手机,任正非仍然不厌其烦提醒华为正处于“最危险的时候”。

专利和技术一直犹如达摩克里斯之剑一样,在HTC的头上悬浮。但是在虚假繁荣的表象中,他们失去任正非般的忧患意识。从这一点看,倒是跟尸骨未寒的诺基亚十分相像。

一直以来,HTC与掌舵人王雪红可谓顺风顺水,成功似乎是理所当然的事。

15岁时,父亲王永庆就把她“扔”去美国一户犹太人家庭寄宿,培养她的独立性。

在加州大学取得经济硕士学位后,她回台湾自主创业。比起一些游手好闲的富二代,王雪红确实拼搏和坚韧许多。

她所创办的威盛电子,曾经是仅次于英特尔的全球第二大芯片公司。

但是,与HTC犹如宿命般相似,这家曾在本世纪初与英特尔分庭抗礼的公司,如今也几乎被人们遗忘,且由盛转衰拐点同样是因授权问题,被起诉后逐渐衰落。

如今,HTC手机业务一蹶不振,全球出货量仅1000万台,甚至不及小米一个季度的出货量,市值从巅峰时的338亿美元跌至如今的20亿美元。

在此背景下,王雪红为HTC找寻到新的领域:VR(虚拟现实)。

在外界的质疑声中,今年59岁的王雪红仍然直言:“任何时候都可以重新出发。”

VR能否助HTC和王雪红重回巅峰,这个“铁娘子”是否能在新的领域再造辉煌,或许就在于有没有决心和毅力,冲破长久以来困扰她的技术桎梏了。

原标题:从市值2000亿沦落到“卖地求生”,曾单挑苹果盖过三星的HTC到底发生了什么?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

作者:江直竖
来源:商界洞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