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不让规模成为企业创新的绊脚石?

大企业的未来会怎么样?

现在出问题的都是大企业,因为大企业出问题更容易受到关注。从表面来看,的的确确是现在有一些大企业由于它们自身规模的绑定——资源、价值观、流程都是固定的,而这些固定的东西在面对一个快速变化的世界的时候,难免会出现船大了不好调头的情况。

“变化”对于一个小公司来说是很容易做到的,而大公司要做整体性的变化那就太难了,会伤筋动骨,所以最后它们就采取了一种相对平和的改良式的甚至有点狗血式的方式来进行变革。而且最后这种变革往往是不了了之的,而时间不等人。

相反,当一个新机会出现的时候,小企业往往一下子就抓住了,而大企业会在那犹豫,因为它们手里都还有很多的资源,即使不进入这个新市场,不进行创新,也还是能够赚到很多钱的,但机会常常是在它们不知道的情况下逐渐丧失的,也许不会马上消失,但在新的游戏规则下,会逐渐的连它们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变得无关紧要。

 “广而深”对于大企业来说比较容易做到,有时候甚至是“广而不深”。比如说像索尼这样的企业,本来曾经它是有很明显的核心竞争力的,在袖珍化方面,同样体积和重量的产品,它比别的公司能够实现更多的功能,或者同样的功能它能做出更小的体积和更低的重量,这本来是它的核心能力,但是当企业做到一定规模的时候,当它可以用这个品牌去变现的时候,它就会生产各种各样的产品,只要贴上索尼的牌子,它就能卖出去。

当这样的一种经营方式也能赚钱的时候,它就不会在每一个具体的产品上面进行纵深化的开掘,让每一个产品都具有竞争力,事实上,这是不可能的,一个公司怎么可能在每个产品上面都有竞争力呢?索尼的产品线有2200多个,2200多个产品都要做到在市场上领先,那是不可能的,但由于有索尼这个牌子,往上一贴,并不怎么好或者说比较平庸的产品照样也能卖一点钱,这样就导致企业在不创新的情况下同样也能赚钱。

如果这成为企业的习惯的话,那干脆就不创新了,或者说当企业内部有创新的力量的时候,它们也不会去扶持,不向它们去倾斜资源,甚至是当这些新的业务新的产品有可能危及到它们既有的这些产品生存的时候,它们会非常自然的把这些产品放弃掉,或者把它扼杀在萌芽状态。

我们说大企业都面临着一个创新艰难的问题,由于它们自身的特点、规模和业务方向,往往能把一个企业的整个资源给绑定,一直往前从冲,致使它不好调整方向,尽管它自身有能力调整。

比如说谷歌这家公司,我们今天说它是一个巨型公司,但其实它第一次参加展会的时候,是借别人的展位。在1997年,两个创始人在那推销自己的产品和服务,其实也就在短短二十年间,它已然成为了一个巨型公司。

今天我们身处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从小到大,从跳蚤到大象,时间很短,事实上十年前谷歌就已经很大了,所以这就导致一些原有的可能要花上100年的时间才能做得很大的企业,就会丧失机会,因为你原来之所以能够100年屹立不倒,能够通过100年的时间积累这么大的规模,是因为你的产品周期比较长,你不是在从事一个新的快速变化的一个产品。

如果这个世界不再需要你的产品的时候,你就会快速萎缩,因为我们曾经拥有的那些数码产品,比如说呼机、商务通、BB机,这些年轻的一代,别说见过,甚至可能连听都没听说过,其实也就是在这短短的十几年二十年的时间,这些产品从新锐的产品变成了电子文物,这是很让人感到恐惧的一种现象。

今天这种现象变得越来越普遍,哪怕是你原来的产品做的很棒。摩托罗拉做手机做的那么大,柯达胶卷做的那么大,但是当地球上的人们都不再用胶卷去照相的时候,这时不管你的这个东西做得有多么好,这种新的产品会无情的埋葬你原来的产品。

如何看待诺基亚的回归

我们特别希望我们曾经对它怀有感情的这么一个公司能够回归,但是又有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就是当它重新回到智能手机这个市场上的时候,它已经变成了一个外来者的角色,一个新的玩家,可以说一个在资源在能力上都说不上有多大优势的这么一个企业,它所拥有的那些资源,在今天能不能管用还真的是一个问题。

比如说品牌,过去我们认为品牌是非常重要的资产,诺基亚的品牌的确是非常的响亮,但今天小米这个品牌说不定在中国年轻人心目中的感召力可能要比诺基亚大得多,所以今天即使它回归,它到底能否重现昔日的辉煌,哪怕是出现一半的辉煌,可能都比较难。

台风来了猪都在天上飞,这句话有两层意思:一层是说,这个行业本身出现了换代的时候,这时有些并没有多大实力的企业,由于它借助这个行业趋势,它也能够起来。另外一层是说,因为当有大量的非理性的资金涌进来的时候,一个很简单的项目,甚至是很简陋的项目也有可能一下子就让一个企业突然起来,横空出世。

猪都在天上飞,为什么台风会来?其实就是钱来了吗。而当投资者的钱开始收缩的时候,自然就会摔死一些猪;相反,真正有翅膀的猪还继续在飞,而没翅膀的被台风吹上去的那些猪只能够摔下。

我总说,寒冬有时候对一个行业来说并不意味着是一个灾难,相反,它会把那些本来就不该出现的物种给冻死,而在今天这个资本寒冬当中,那些仍然屹立不倒的企业还真有可能成长为独角兽企业,或者说从独角兽企业真正能够成长为一个成熟的有规模的快速增长的企业。

谷歌当年就是从一个很小的两人企业变成今天的巨型企业的。1997年创业到2005年上市,其实只有八年的时间,在这期间,比如在2001年2002年底的时候它就已经是独角兽企业了。

但是反过来说这个逻辑是不成立,就说当你成为了独角兽企业后你也未必能够成长为大企业,大企业也就是当年从小到中间再到独角兽最后再成长为大企业的这么一个阶段,独角兽是处在比小企业要大的多,而比大企业要小的多的这么一个中间的阶段。

这其实只是一个临时的状态,要不你就突然死掉,要不你就一飞冲天变成大企业,而这里肯定是有分化的,具体这个数量是多少,是三分之一还是四分之一或者是二分之一?——这要根据不同的环境判定的,比如说资本的状况,产业的状况等等来判断。可能会不一样,但总有一些独角兽企业是能够真正成大器的,还有一些独角兽企业在辉煌一时以后就无声无息的消失掉了。

互联网下半场的创新之道

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初期到现在已经是二十多年的时间了,那有人说是互联网的下半场,是要针对新的一代,这一代就是现在三十岁,或者正在接近三十岁的这些客户。

对于他们来说,他们需要的东西往往是原有的这些互联网企业提供不了的,所以我们大企业要意识到自己的能力和资源的边界,尤其是在面对创新性机会的时候,大企业往往是力不从心,这个力不从心不是说它没有资源,而是说由于它专注的事情太多或者太旧,它对新的东西不敏感。

而这个时候大企业可以做这样一件事情,你负责挣钱养家,就是你去投那些小企业,让它貌美如花,当你的这个业务逐渐的老化的时候,你可以把你挣到这些钱投给那些小企业,让这些小企业逐渐的成为独角兽企业。

独角兽企业当中有一部分将来也可能成为大企业,而当你渐渐老去的时候,当你的产品变成了枯木产品的时候,你要用你的果木产品来养活刚刚出现的那些种子产品、苗头产品,而逐渐的当你的果木产品变成了枯木的时候,苗头产品就变成果木产品了。

大企业持续性的创新其实就是在一个事情上面好上加好,也就是锦上添花,它可以做到。但是它要是能做出那种颠覆性的,就是从0到1的那样一种产品是比较难的,除非这个公司已经出现了危机,倒逼它放弃原有的资源,觉得那些资源不值得留恋,如果继续留恋的话,有可能将会死掉,在这种时候它才会有一种决绝的勇气去从事那种颠覆性的创新,而大企业一般都没有这样的勇气。

我问你,有一个公司你听说过没有——字母表公司。你肯定没听说过,但这家公司我再说的时候,你肯定听说过,也就是谷歌公司。谷歌公司在2015年8月份已经改名了,但我们今天还习惯性的把它称为谷歌,实际上这个公司已经不存在了,改为了Alphabet。

Alphabet的意思就是字母表,为什么叫字母表公司?——它就是要让自己原来谷歌公司下面的那些新兴业务一个个独立,继而成为一个个独立公司,彼此之间不互相牵扯,然后这些公司集合起来做为一个整体。而作为独立的个体,它们又会享有谷歌公司原来已有的资源。

既独立又有靠山,在这种情况下,谷歌公司就变成了一个企业集群,所以把它叫做字母表公司——就像一个字母表当中从A到Z有很多的字母一样,但是每一个字母都是不一样的。通过这种方式它就避免了把大企业的业务拴在一根绳上的困境,而拴在一根绳上的蚂蚱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结果就导致哪个也走不动。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

作者:吴伯凡
来源:伯凡时间(ID:bofans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