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轮车上的大生意,这家咖啡品牌要挑战星巴克

当Low到爆的三轮车,撞上文艺气质代表的咖啡,会迸发出什么样席卷全球的商业力量?

在国外,甚至在上海,你都会看到这样一个“怪物”。

它横竖不到6平方米,上面有太阳能充电器、肉肉的植物、手磨的咖啡、精致的甜点——这些高科技和撩人眼球的产品,却都集合在一辆三轮车上。

你可以点上一杯危地马拉毒药,随取随走;更可以预约上一台三轮车,开到自己的婚礼现场、生日趴、野餐趴上,提供现场现磨咖啡服务;甚至可以通过三轮车搭建的移动社群,与全世界的嘻哈族说,“Hey,man,what’s up?”(嗨,兄弟,近来可好?)

这已经不再是普通的三轮车和普通的咖啡,6平方米连接的是全球的移动社交。

2014年成立品牌,2年时间,这辆三轮车横跨65个国家。它就是火爆全球的Wheelys。

蓝头发女孩的叛逆

如果不是第一次求职就被星巴克拒绝,玛丽亚·德拉克鲁瓦或许永远不会创办Wheelys。

早在几年前,玛丽亚去星巴克求职,她专门染了一头蓝色的头发。然而正是这头在她看来充满阳光和朝气的头发,让她被星巴克拒于门外。那时,她刚刚27岁。

郁闷的玛丽亚和一群朋友聚在马尔默城外一个小酒吧里,一杯又一杯的酒下肚,却依旧百无聊赖。

“为什么没有一个全球有机咖啡连锁品牌用脚踏车来运营?”借着酒劲,喜欢唱“反调”的托马斯·马泽第率先发问,“高端市场中的咖啡总是比一般咖啡要贵出2倍多,而如果在自行车上卖品牌咖啡可以大幅降低固定成本。”

托马斯是玛丽亚的铁哥们,经常做一些奇怪的项目,比如2012年,托马斯曾经非法飞入白俄罗斯领空,并从飞机上丢下了数百个写着标语的泰迪熊,制造了一场“空袭”。这导致了一起外交纠纷,致使白俄罗斯多名将军被免职。

他的“奇葩”想法立马引来朋友们的哄笑——咖啡的格调,怎么可能适合自行车?不过联想到自己的被星巴克拒绝的经历,这个想法却让玛丽亚酒醒了一半,“为什么不可以?”

于是,她联合托马斯做出了一个疯狂的举动:关掉了他们利润丰厚、小有名气的广告公司,心心念念地想要挑战星巴克。

开始之前,玛丽亚进行了调研。数据显示,全球咖啡消费市场规模大约为12万亿元,市场增长率保持在2%左右,这显然是一个巨大潜力的消费市场。

市场的巨大,让玛丽亚充满信心。“我们不能只让自己卖咖啡,更要成立一个品牌和平台,连锁起来让更多的人都可以卖自己的咖啡。”玛丽亚想要彻底与星巴克唱对台戏,“开一家星巴克要花费50万美元,如果我们改造一辆咖啡车仅需花费3 000美元。能拿出50万的人恐怕只有1%,而能支付3 000美元的人或许不止99%。”

不难想象的是,玛丽亚将星巴克作为竞争对手,更是为Wheelys找到了一个可以看得到的经营指标和努力对象。

玛丽亚还针对星巴克等咖啡馆的速溶咖啡、拼配咖啡做文章,要打造一个更个性化的手冲咖啡品牌,让爱咖啡的人喝到咖啡原本的味道。

甚至,在产品定价上玛丽亚也不放过星巴克,“单杯价格在15~28元之间,略低于星巴克和Costa这类连锁品牌。”

玛丽亚一旦行动,就丝毫停不下来。如果你凌晨4点给玛丽亚打电话,问她要在危地马拉维拉努埃瓦的车主电话,她会说:“稍等,”听她的声音,你敢打赌她一定还没睡——她要让全世界接受她的蓝头发和叛逆。

行走的高科技

2014年,玛丽亚的Wheelys咖啡品牌在瑞士成立。也是这一年,Wheelys遭遇了滑铁卢。

当第一批在马尔摩地下室改造的简洁版Wheelys1浩浩荡荡被运送到智利和约旦,玛丽亚意气风发。然而,外观看起来仅是贴着标签卖咖啡的冰激凌三轮车,毫无技术含量可言,不出意外地沉默在了街头流动美食丰富的智利和约旦。

更让玛丽亚没想到的是,市场遇冷,团队一半的人不看好这个奇葩项目,选择离开。Wheelys随即陷入了经济危机。

不过玛丽亚和托马斯并非轻言放弃的创业者,他们开始对Wheelys进行大刀阔斧的产品创新。

2015年初,Wheelys2诞生。长3米,宽1米,高2米,尽管仍与三轮车外形相似,却“暗藏玄机”——主体是一个可随意拆分组合的集成箱,便于更大空间储存食物和咖啡流程制作。并有饮料、咖啡、果汁、水果、巧克力棒和小蛋糕等多种模块选择。右侧加带了三个瓦斯炉,足以提供整车的热量;360度可旋转折叠收藏的小餐桌,减少了横占空间。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车的左侧安装了使用太阳能的平板电脑,可以线上下单,预约取单,还能为顾客提供Wi-Fi热点。

模块化、多功能、高科技,Wheelys一举从满是污渍和油腻的街头流动三轮车中脱颖而出。

咖啡车改造后不到一年,通过出售咖啡车、提供咖啡豆原料以及品牌加盟使用费,Wheelys很快便实现了盈利。同时,也获得投资界的扛把子之一,孵化过Airbnb、Dropbox的Y Combinator的孵化资金。

有了资金的注入,Wheelys更加偏重高科技的研发。在太阳能的基础上,玛丽亚为Wheelys加入了环保功能,将咖啡渣回收、废水再利用,用来培植盆栽,兼具植物养护和售卖业务。

当然,玛丽亚没有忽略Wheelys的主营咖啡业务。她周游世界各个咖啡产地后,优选了数款咖啡。

比如“印尼偶像”,玛丽亚选择的咖啡豆生长于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北部海拔1 500米山地,有着糖浆状的水体和较低的酸度,半水洗加工后构建了厚实、柔酸、黑樱桃果香与巧克力苦香的地域之味。

“卢旺达爆裂”“危地马拉毒药”“肯尼亚神风”等各个种类的咖啡豆,将Wheelys的咖啡档次与一般连锁咖啡店成功区分开。

2015年的第一季度,Wheelys在全球卖出60辆咖啡车。紧接着,2015年夏天又卖掉了120辆,从此,每6个月业绩便翻一番。不到两年时间,Wheelys已布局全球65个国家。

不过,玛丽亚早就意识到,凭借一辆三轮车就挑战星巴克,是一件完全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她要做星巴克想做却还没做成的事情。

三轮车的大生意

2016年5月,Wheelys来到了中国上海。

结合中国市场的特点,Wheelys因地制宜,在上海各大商场推出半移动式的中国定制版“咖啡科学站”。除了可任意组合、轻松调整的产品设备模块外,新增了一个销售的集成应用,将手冲咖啡与意式咖啡模块整合,摊主的使用空间增加了一半。

应用方面,Wheelys不仅有了微信公众号,更开发了自己独立的App平台,支持消费者线上点单、移动支付,原物料盘点、进货、库存管理等功能。

甚至,Wheelys的大数据部门还能根据每个摊位的特点,自动提醒补货并推荐数量,同时利用线上线下的数据互通和结合,抓取消费者的行迹,捕捉其口味习惯。

移动+App的个性化,与星巴克传统经营模式有显著的区别。不过,如果仅做到这一步,Wheelys仍然仅仅是一辆咖啡车。而玛丽亚并不止于只卖咖啡,Wheelys要打造一个更接地气的互动平台,网罗世界咖啡达人。

基于三轮车和Wi-Fi,玛丽亚在线上搭建了咖啡社区。用户可以在等待咖啡现磨或者消遣期间,通过社区,与全世界的咖啡达人交流;更可以通过VR眼镜,领略全球各地Wheelys周边的不同地域风土人情,与全球各地的咖啡摊主唠嗑。

此外,Wheelys的移动平台也将全球的摊主连接了起来,共享各自的咖啡制作经验,聊聊如何征服更多客人的味蕾,如何有效解决城管的问题。

线上的社区成熟后,玛丽亚又将社群属性引流到线下,与达人们一起规划各式各样的野餐趴、宴会趴,自然地这些达人会预约上一到两台Wheelys为群友们提供现场咖啡。而Wheelys也不辱使命地用内嵌的智能咖啡制作程序,精确控制每一壶咖啡温度和处理每一位用户的订单。

如此,由三轮车外延的咖啡社群平台经济也构建完成。Wheelys跳出了星巴克式的咖啡经济模式。

现在玛丽亚又动起了脑筋。她发现,如果单纯地卖三轮车,尽管有社群服务吸引,但仍然很难对咖啡品质、服务完全掌控。于是,玛丽亚以租代售,采取直营和合伙人的“租车”制度,通过平台将所有的摊主连接在了一起。

另外,玛丽亚又对三轮车进行了一轮改造,车体上搭建了几个显著位置,可以承接广告。意味着运营的移动咖啡车越多,车体广告的收益就越大。

Wheelys还在全球扩张三轮车,Wheelys的“大生意”也会不断迭代。很难说,在不久的将来,这辆三轮车上的移动咖啡馆,会像星巴克一样,摆在全世界的街头。

注:原标题为《三轮车大战星巴克》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

作者:石丽霞
来源: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