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1”又到来了,多少商家已磨刀霍霍,又有买家荷包满满,一场酣畅淋漓的相互博弈战即将开始,买的开心,卖得更开心,一场买家与卖家的大狂欢马上拉开序幕。

而与此同时,国家有关物价部门下发了11条“禁令”:禁止在标价之外加价出售商品,禁止虚构原价,即标示的原价属于虚假、捏造,不是本次促销活动前七日内最低交易价格。还有不少媒体在呼吁,“当心消费陷阱,‘双11’网购要理性”。

“半价”、“低价”,一直都是吸引剁手党的重要原因,只不过“双11”已过七年之痒,依靠“低价”这两个字,还能吸引这么多消费者愿意参与这大狂欢吗?

 “双11”电商大战发轫至今已有8年,各路电商都不止一次表示,“价格战”已经打疲了,将转为以用户“体验”为重。“双11”的创始者天猫早在几年前就不再主推价格战。但是,谁都清楚,“价格”是体验的敲门砖,如果第一步都无法让用户心动,后续的物流、售后等也就都沦为空谈了。电商们提前放出各种爆款清单,目的就是要通过价格优惠提前锁定用户。

让我们看看一直止不住下滑脚的以低价特卖的“唯品会”的现状就知道,当年“唯品会”以低价特在众多电商平台中杀出来条血路,从2015年,“唯品会”开始步入下滑轨道。可以看出,低价显然已不是决定销售的关键。

低价促销显然只能对价格敏感的消费者起到作用。其背后是消费者一种求廉心理导致的冲动购买的行为,其求廉心理导致错误的价格感受。“双11”已经历经8年,消费者越来越理性,这种因价格引起的消费冲动,势必已很难继续。

让我们再来看看相关的数据调查:随手记理财社区近日发起的一份调查数据显示,13.9%的网友认为比平时省钱,对购物过程感到满意;55.7%的网友认为虽然比平时省钱,但费时费力;13.6%的网友则表示存在欺诈,不满意。而对今年“双11”,这份调查显示,超九成网友仍有在今年的“双11”期间网购的意向。53.2%的网友表示已有中意商品,等待双11降价购买;37.9%的网友虽暂时没有网购的计划,但活动期间优惠幅度大则考虑购买;8.9%的网友则表示不感兴趣,不购买。

由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消费者对于“双11”的理解逐渐趋于理性,不再只注重价格,而是更加重视商品购买的必要性和个人需求程度。有网友坦言:对“双11”已经不感冒了,如果是有需要的商品,平时该买就买了,“双11”期间除了把抽到的红包花了,其他的钱就不乱花了。

 “双11”的盛况,貌似更像一场“话剧”,精彩的演绎吸引万千观众,但散场之后,演员们又各自回到自己的生活里,与剧里的故事鲜有交集。这种繁华后的落寞实在是有些可惜,在笔者看来,这绝对是一种资源浪费,尤其是对于各个品类中的第二线与第三线品牌。

一线品牌在此时只需要关注销售就可以了,而二线、三线品牌一直处于被一线品牌打压的情况之下,面对“双11”如此巨大的流量,除了达成销售以外,“双11”绝对是一次绝佳的提升品牌的好机会。

在消费升级的时代,除了给消费者提供好的产品,更需要为消费提供一个充足的购买理由。这种理由往往不只是来自于产品,它满足的是消费者对购买产品的心理需求。

网购消费者对自己的需求认识越来越细致,而在互联网上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信息的增加也就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也会给许多二三线品牌很好的机会,如何让消费者通过购买或者浏览的机会了解品牌的个性,吸引同类型的消费者,“双11”是一次反击一线品牌的好机会。

另外,消费者喜欢追求新产品、新时尚的能力和购买冲动都会随之增加。由于互联网使用成本越来越低,导致消费者转换成本也随之降低,这样就引起了消费者对一线品牌的忠诚度下降。二三线品牌为何不好好抓住这么好的机会。而打天天猫界面,太多的品牌依然只能看到两个信息,“产品”+“促销特价”。

“双11”当然是销售的最好时机,只是还只是将所有的注意力还只是关注在“特价”上,促使更多的消费者对品牌实现从价格到品牌价值的认可。只怕二三线品牌将会错失一次“双11”的红利机会。用心沉淀用户,吸引属于自己的消费者,促进品牌成长,而不只是冲动消费后的收货或退货,就像一场“话剧”后,24小时后就烟消云散,又将面临一个全新的战场。

 “双11”,你还在高举“半价”卖卖卖?年轻的消费者,已经不再只满足于“五折”而买买买。你,赶紧换姿势吧!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

文章所涉及判断和结论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经理人分享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