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目标不是成长,而是赢利性增长“。科特勒的这一提醒很值得企业去深思。许多企业,特别是熬过生存期进入成长期的企业,往往会过度地追求将企业做大,一心想要四面出击,快速扩张。表面上看,企业规模一天比一天大,员工人数一天比一天多,貌似蒸蒸日上,但实际上,很多都只是假象,企业的确在成长,但却不是“赢利性增长“。成长如果只有速度,而没有质量,那么对企业来说不是福,反是祸。

赢利性增长是一种理性健康的成长,它在重发展速度的同时,更加注重发展质量。当量的追求与质的目标发生矛盾时,企业应始终坚持质量优先,效益优先,确保赢利性增长。与其盲目地多点出击,全面开花,企业不知道通过加快技术进步,调整改善结构,全面推进精益管理,加强全价值链成本管理控制,提高投入产出效率,改善各项业务的收益性,提升整体的赢利能力。

那些卓越绩效型的企业指的是能有效地平衡当前需求和未来机遇,在收入、利润增长和股东回报方面持续超越竞争对手,并能在历经了时间、业务周期、行业分化和领导层更替等考验后持续保持绝对优势的企业。

贝恩管理咨询公司在2012年5月发布一份研究报告称,企业要想获得持续的赢利性增长,就应围绕正确的核心业务进行扩张,而不是单纯追求扩张的速度和广度。贝恩对12个发达和新兴经济体超过2000家企业进行了研究发现。企业为了追求新的增长点,往往会受盲目多元化策略的驱使,将最多的资源投入到实力最弱的业务中,而虎绿甚至过早放弃了强大的核心业务。贝恩通过这次研究指出,强大的核心业务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来源和取得领先地位的根本因素,深耕核心业务是发掘潜在利润的有效手段,也是成功实现业务扩展的最佳经营之道。调查还表明,在那些创造的价值持续超越资本成本的企业里,95%都是其各自核心业务领域内的市场领导者。

需要注意的是,核心业务不能下一地定义为企业销售的主要产品和服务,伙食所在的主要市场。其定义应更为广泛,通常由几项资产和能力构成,包括品牌、知识产权和人才等无形资产,以及差异化生产系统和技术、以客户为导向的创新体系、最佳的供应链管理以及世界一流的营销能力等。

很多企业家喜欢为“做大还是做强”而争论,有的人认为他们的企业必须做到最大,才能做到最好。为什么这么多企业对规模如此看重?因为规模自然可以带来生产效率的提高,这也就意味着更强的品牌效应和更大的市场份额,而且更有能力应付愈演愈烈的外来竞争,用一些企业家的话来说就是:“大到让别人无法吃掉你”。

这样的观念,在一个静态的市场或许适用,但在当下这样一个竞争格局中,所谓的“规模经济”效应往往很难发挥出来。市场环境瞬息万变,新技术和竞争对手层出不穷,客户的需求也在不断改变,很多规模庞大的企业反而无法迅速作出反应,导致企业绩效严重下滑,这种现象被经济学家们称之为“规模不经济”。

 很多原本走专业化道路的企业,由于过于追求“做大做强”,反而陷入了泥沼之中。而能冲破盲目扩张的误区,坚持赢利性增长的企业,方能更健康、更平稳地发展。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

文章所涉及判断和结论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经理人分享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