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鸣紧随其后,一场新的出行流量战争俨然开启。熊猫资本合伙人毛圣博更是高调“宣战”:“年内ofo若能超过摩拜,熊猫合伙人将在国贸裸骑。”距离2016年结束还有82天,吃瓜群众们记得备好花生瓜子小板凳。

单车共享平台接连获巨额融资

忽如一夜春风来,共享单车火了!相比扩张规模,更令人瞩目的是其疯狂的融资进度。

资本寒冬下,从8月到10月,不到3个月的时间,三家单车收获九轮融资,其中ofo一家在短短几个月内就发布了五轮融资消息。

 滴滴与uber在共享公共交通上取得成功,如今资本又引入了共享单车。共享单车市场越来越热闹,业内人士透露,乐视方面也在寻求和自行车厂商的合作机会,意欲切入单车市场。

共享单车的“着火点”在哪?

恰逢网约车新规出来,共享单车会抓住机遇,就像当初的滴滴一样火一把吗?

首先,对于普通人而言,共享单车无外乎一个顺手骑来甚至随用随停而又不用负担额外买车费用的小代步。对饱受“最后一公里”折磨的都市上班族来说,不仅使用便捷且造型炫酷。所以当这种造型小巧精致的单车开始在北京的街道上频繁亮相时,瞬间成了网红。除了上班族,不同的共享单车因为其收费、停放和零部件等不同,也吸引了各自的粉丝团。


其次,共享单车为何成了投资风口?梅花天使创始合伙人吴世春评论,“想进入这个共享单车市场的财务和战略投资人非常多,目的各不同,有为自己产品提供协同效应的,有低价获取用户数据的,有希望获得高频用户入口的,为财务创新提供工具和场景的,为基金刷pr存在感的……不一而足,估计唯一大家都不提的是如何赚钱。”拿小米来说,顺为资本联合创始人许达来曾经对媒体表示:小米的投资主要是战略价值驱动,顺为主要追求财务回报,有的项目两种价值都有。ofo与小米在本月10号的合作则是“流量+硬件”的战略布局,ofo单车CEO戴威表示:小米投资后,双方将进行硬件和供应链方面的协同。与此同时,ofo既可以依托小米多年深耕智能单车的硬件技术,又可以进入小米生态链,能扩充ofo的入口。

滴滴优步被称为“共享公共交通”的代表,与之相比,共享单车在城市中显得略微“凄惨”。据《中国企业家杂志》的报道,ofo的防盗门槛很低,好车很容易被破坏车牌、被盗走,甚至校园论坛上还流出了各种ofo密码攻略。摩拜的境况相比之下,也并没有优势。单车违停,被破坏、二维码和坐垫被扔到河里,以及被骑到五环外的工地和仓库,继而随意搁置或据为己有。单车共享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也让很多人直接给单车判了死刑——太累,成本不小,难以管理,损坏严重。

针对各种问题,各平台也开始采取相应的策略。如摩拜单车使用大数据的方案,解决城市潮汐,每天有海量的数据被收集、分析,根据单车不同时间段、不同地点的使用频率,实现智能化的投放。摩拜建立了信用积分制度。新用户均有100信用分,每骑一次或举报一次增加1分,违规就扣分,用户违停将一次性扣除20分。当信用分低于80时,用车单价将提高到半小时100元。ofo共享单车进行了全面硬件升级,以解决开放到城市中必然会面临的管理员“照顾不到”的问题。比如把采用三角形把立,稳定、牢固、安全;车可调节车座,超过7万次重力测试,适应不同身高的用户;车胎为特制实心胎,防爆防扎等

还未走出校园的ofo已经覆盖200所高校,8万辆每日提供50万次出行服务,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共享单车平台。ofo创始人戴威表示融资后,将更好地建设团队、加强研发软硬件升级、继续扩张业务。

创业者能否分一杯羹?

共享单车一火,很多人就默默地为其打起了算盘。举个栗子:同济大学教授诸大建就为摩拜单车算了一笔账:每辆车每天可接4单,最低收入4元,一年下来约1500元,按照每辆单车3000元的成本核算,两年回本,按单车的设计来看,4年保证不坏,所以从经济上看,摩拜单车可以持续发展。

如此一来,如果创业者们现在杀入单车共享市场还来得及吗?

对此,梅花天使投资人吴世春表示:热门的领域更多的是定义差异化、定义打法,整合什么样的资源,能不能快速规模化,能不能比别人融到更多钱,而不在于单个模型算下来经不经济。

在他看来,现在进入这个市场最好有差异化。怎么个差异法?一是引入不同目的的合作伙伴,比如乐视。它可能为了推乐视会员愿意杀入这个市场,甚至可以买乐视会员免费骑自行车。二是引入不同目的的资本,摩拜单车和ofo进入的资本还很有限,还有大量的资本没有找到可进入的领域。三是引入不同的自行车厂商,譬如永久、飞鸽、吉安特等这类还未入场的自行车厂商。出租车市场是个存量市场,如果滴滴把出租车签完,别的玩家再去签就没有车了。单车共享市场不存在这个问题,它的供给是完全由新进入方提供的,别人不能阻碍你的供给就有获得再进入的机会。这个市场很难排他性,它的供给是投入方供给。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

文章所涉及判断和结论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经理人分享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