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张维迎和林毅夫又“争论”起来了,这次的焦点是一直备受争议的“产业政策”,张维迎抨击“产业政策从无知走向无耻”,而林毅夫则辩护称“经济发展有产业政策才能成功”,这不仅是两位经济学家的观点碰撞,更是对中国未来经济走向的深刻思考。两位学者站在各自的立场表达了各自观点,那么到底中国需不需要产业政策?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理解。

认清中国产业发展现状

从全球经济发展趋势来看,一体化的格局已经非常明朗,这种产业发展趋势主要是通过四个阶段实现。首先是自由经济发展到垄断经济(初建期),其次是经济体之间联盟与合作(发展期),然后是稳定经济共同体的产生(成熟期),最后就是一体化经济生态形成(衰退期)。

产业生态发展规律

工业1.0时代是产业发展初期,这时产业生态非常封闭,因此才会导致垄断竞争的形成,竞争主要体现在对独特资源的争夺,谁获取了独特资源谁就能在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工业2.0时代是产业快速成长期,这时产业生态相对封闭,产业之间开始出现经济联盟与合作,产业集群逐步形成,竞争主要体现规模扩张,“做大、做强”是竞争方向,大型、巨型企业多出自这个时期,这也直接导致产业生态迅速发展。

工业3.0时代是产业发展成熟期,这时产业生态相对开放,产业价值链相互交叉,产业生态之间开始融合,竞争主要体现在企业创新能力,为市场提供更多更新的产品,这导致市场生态空前的繁荣,产业生态群落(产业生态圈)初步成型。

工业4.0时代是产业发展衰退期,产业生态不断融合最后形成一体化经济生态圈,这时产业生态高度开放,企业价值创造所需的任何资源都可以轻松在市场生态中找到,竞争主要体现在企业品牌,此时市场经济逐渐走向衰退,人类将迈入知识经济社会。

如今,中国产业发展处于哪个阶段?应该是从工业2.0向工业3.0转变阶段,因此变革才会显得如此重要。典型的特点是从产业集群迈向产业群落,例如四大板块、五大城市群以及京津冀、自贸区等,甚至“互联网+”目标都是指向区域产业生态圈。这是产业发展从封闭开始走向开放,中国正处于一个产业发展的分水岭,因此在这个特殊的阶段,需要仔细斟酌是否需要传统的产业政策。

中国需不需要产业政策

什么是产业政策?产业政策无非是国家制定的产业发展战略,为产业经济发展指引方向,提供指导方针与协调资源配置等政策总和,目的是让产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事实上以前中国的产业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对产业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这也是很多经济学家对产业政策的支持态度的依据。但是也必须看到中国产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主要在于中国产业多数处于全球产业链中上游,产业经济如何发展已经有现成的参照对象,即那些欧美发达经济体产业发展现状,并不需要进行太多的摸索与创新,因此在产业发展的初建期、发展期能够制定出产业政策,服务于产业发展。

如今中国正处于从工业2.0向工业3.0迈进阶段,这是从一个相对封闭的产业环境向相对开放的产业环境转变,产业发展的路线分散,而且变得模糊,西方的参照系对中国产业发展的价值越来越弱,最直接的表现是产业发展战略越来越难以设计,此时产业政策如何还能制定出来?今天的企业之所以如此痴迷商业模式就是因为感到前途未卜,中国的产业已经发展到了必须创新的阶段,这种创新来自于“无形之手”,而不再是“有形之手”。

从理论上来说制定产业政策需要相当强的专业能力,然而今天的产能过剩也恰恰是产业政策直接导致的后果,说明中国制定产业政策的专业能力并不乐观,这时出台的产业政策更多的是为企业指向一条死路,未来这一点将会体现得越来越明显。

既然产业政策有不如无,自然也就不再需要产业政策。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

文章所涉及判断和结论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经理人分享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