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张牌:说理

开会上大课、讲道理是许多管理者乐此不彼的事情,误以为讲讲几个励志故事或者说说自己的奋斗传说,就能在以理服人中激发下属的工作热情和奋斗激情。然而,如果我们人类社会是一个讲道理的社会,那世界上就不会有战争、有苦难,联合国的主要职能就不是用来“吵架”。

老话讲“大家都是聪明人”,很多道理不仅管理者懂,下属也懂,甚至下属懂的比管理者还多,但懂道理并不等于会遵循道理,否则监狱里也不会蹲着那么多囚犯。

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是“物质决定意识”,而不是“道理决定意识”,物质性的东西映射到人大脑中,最终都会演化为利益(包括信仰、感情等精神利益,精神利益不会脱离物质利益单独存在,它是物质利益的高级表现形式)。

所以,“物质决定意识”的另一个意思就是“利益决定行为”,我们中国人常讲的“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就是这个逻辑。

因此,要激发下属工作热情和奋斗激情,最根本的还是要在“利益得失”上做文章,这也是古今中外,无论管理理论如何演化,无论管理方法如何创新,有一个主题是亘古不变的:奖惩。

在人类行为动机中,道理或可成为备选动机,但首选动机永远都是利益。中国儒家通过“教化”实施统治的主张在历史上之所以没有取得根本性突破,原因就是他们永远不明白什么叫“礼义生于富足,盗窃起于贫穷”。相反,从来没什么道理可讲的法家却在历史上大有作为,其代表人物的历史成就都极为卓著。

比如,管仲辅助齐桓公率先在春秋称霸,李悝变法使魏国率先在战国称雄,申不害变法把小小韩国治理得没哪个大国敢惹,吴起跑到哪国变法哪国就变得所向披靡,商鞅变法为秦国打下了国富兵强的坚实基础,李斯辅佐秦始皇横扫六国完成中国大统,等等。

毛泽东同志曾评价说:“历代有作为、有成就的政治家都是法家”。法家的治国主张、治国方法源于“趋利避害”的人性理论,趋利避害是什么?利益而已。

众所周知的典故“徙木立信”,商鞅是怎么树立国家信用的?他没给百姓讲什么“君子一言驷马难追”的大道理,而是话不多说地十镒赏金增加到五十镒赏金,国家信用就此树立起来。有同志或许会问:你写这篇文章不也是在讲道理嘛?的确,我是在讲道理,但我不是在对下属讲道理。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

文章所涉及判断和结论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经理人分享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