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人很在意别人的眼光?为什么有些人总活在他人的期待里?源于他们的内心不够强大,他们没有觉知到自己独一无二的价值。有些人一生都没有,也不敢做自己,这该多么可悲!婴儿时期建立的安全感,对自我价值的认同,对一个人一生的幸福具有重大意义。

当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时,我们常以为幼小的婴儿就像一个小动物,除了吃喝拉撒睡,其他的就是一块“白板”。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我们以为面对哭闹的孩子,看着他们“无理取闹”,该有的“正确”态度是不理他,以免因此惯坏了孩子。

昨天与家人在一家小型购物中心买东西,远远的就听到婴儿的哭声,这哭声令我本能地想要去抱抱他。从小婴儿的哭声中,我听出了渴望。

心里正思忖着,后面走上来一对打扮入时的推婴儿车的年轻夫妻,他俩谈笑风生,并不在意眼前婴儿车里那个正哭着的孩子。我真想上去告诉他们说,孩子想要你们抱抱。

孩子一直在哭,过了一会儿,年轻漂亮的妈妈有一点想要弯身去抱起孩子的意思,被身旁的老公笑着阻止了,我想这位爸爸是想以此培养孩子的所谓“独立性”(面对一个来到这个世界不久的孩子,一个极度缺乏安全感的婴儿,却期待他能够“独立”,这是多么不明智的一个想法)。于是孩子妈妈会心的一笑,作罢,任由孩子继续在婴儿车上哭,这对父母若无其事地继续逛街,直到年幼的婴儿或许是哭累了,亦或许是觉察到哭泣也没有人来安慰他,终于不再哭泣。

但我知道,那一刻婴儿车里的孩子是无助的,是悲伤的,他的情绪是负面的,他的情感诉求被压抑了下来。

关于婴儿“无缘无故”哭了该不该抱,人们有很多不同的观点。

我想对于绝大部分父母来说,人们听取了不要惯坏孩子的“忠告”,当孩子哭泣时不去抚慰他,任由其哭泣,直到孩子绝望的止住哭声。

看着自己幼小的孩子,终于“乖乖地”独自在婴儿床、婴儿车里玩耍,甚至几个小时都无须大人的关注,父母们如释重负地长舒了一口气,暗自庆幸自己还好没有“惯”坏孩子,否则……

是的,父母以培养孩子独立性为借口,给自己减了压,减少了照顾孩子的工作量,却极有可能因此影响孩子一生的幸福。

成年的我们殊不知,对于刚刚来到这个世界的初生婴儿来说,安全感是最重要的。幼儿时建立的安全感对于一个人的一生都意义重大。

很多成年人的心理问题,成年人世界里的沟通障碍,追本溯源均与其原生家庭的成长环境关系密切。

我们来看一个实验:

首先进行此类研究的是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哈里.哈洛。虽然他是通过观察猴子行为得出结论的,但这些结论同样适用于婴儿。

哈洛设计了一系列具有突破性的实验,他的研究对象是恒河猴。由于这些实验过于残酷,因此促使了动物保护运动的诞生。在实验中,可怜的小猴子要在密室中与铁丝做的“代母猴”为伴。哈洛倒是用生动的语言来描述自己的实验,他把隔离室称为“绝望窝”,而把假母猴称为“铁娘子”。不过,哈洛通过实验发现了婴儿的情感依附现象,这些成果后来又为研究父母压力对婴儿行为的影响奠定了基础。

在哈洛的经典依附实验中有两个像布娃娃一样的假母猴,其中一个的表面是又硬又凉的铁丝,另一个的表面则是柔软的绒布。哈洛将刚出生的小猴从母猴身边夺走,并把它们放入装有上述两个假母猴的笼子里。两个假母猴的身上都绑着奶瓶,所以小猴可以在它们身边吃奶。

虽然小猴会靠近“铁丝妈妈”吃奶,但它们更愿意爬上表面覆盖着绒布的假母猴,并依偎在它的“怀抱”里。如果实验人员把小猴转移到一个陌生的房间,它就会紧紧抓住绒布做的“妈妈”,直到感觉安全后才放手。如果此时没有“绒布妈妈”相伴,小猴便会紧张得一动不动,然后开始尖叫,并来回走动,似乎在到处寻找自己的母亲。

无论实验重复多少遍,或做何细节修改,小猴的反应始终不变。令这些小家伙感到安慰的并不是食物,这与当时流行的观点相左,小猴是否有安全感取决于身边有没有那个“绒布妈妈”。

这个实验虽然是针对猴子的,但婴儿所渴望的东西其实是一样的。

婴儿的情感生态会对其神经系统的发育产生深远影响,这具有很强的进化根源。

对于初生婴儿来说,他们需要的绝不仅是“铁娘子”,而是“绒布妈妈”。

当然,他们更渴望真实妈妈的温暖怀抱。

即使为了婴儿的神经系统发育,作为婴儿的监护人,尤其是妈妈,我们都应该及时响应孩子的渴求,在孩子需要时将宝宝温柔的抱在自己的怀里,对他露出微笑,关切的注视他,留意他哭声背后真实的意图:是尿布湿了?肚子饿了?抑或只是跟妈妈撒娇?还是身体不舒服……

当婴儿一次次对妈妈(或其他监护人)发出求援信号,都能得到妈妈准确又及时的回应时,婴儿便与这个世界建立了很深的安全感。他们觉得自己是被爱的,是有价值的,自己是被关注的。

这种安全感的建立,和对自我价值的认可,对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甚至影响他们的一生。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

文章所涉及判断和结论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经理人分享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