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金融家
本文原标题为《区块链:传统金融 攻城狮 》,刊载于《当代金融家》2016年第7期(杂志全球发行,每月8日出刊,定价RMB:80元/本,全年960元)。
在可预见的未来,出现的可能不是金融的去中心化,而是多中心化(小中心)与弱中心化(大中心)。而“多中心”和“弱中心”,无非是在产业链中,在产品的定价和交易中,有无数的主体能够参与其中,使传统主体的话语权弱化,传统金融变得更加开放。


自2016年年初央行表态积极推进官方发行的数字货币之后,国内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开始关注数字货币背后的创新技术——“区块链(blockchain)”。有专家认为,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将完全改变传统交易流程和记录保存的方式,从而大幅降低交易成本,显著提升效率;也是最有可能触发颠覆式创新的核心技术。在过去的一年中,区块链技术已成为全球Fintech(金融科技)创新领域最受关注的话题,受到风险投资基金的热烈追捧。


然而,当谈论区块链的时候,我们更多看到的是技术对于金融中前台业务的冲击和影响。这意味着从某个角度来看,这种创新技术对金融业的影响还主要是在金融基础设施层面,包括支付清算以及金融后台的信息技术管理等。而区块链的特性将改变金融体系间的核心准则,因其安全、透明及不可篡改的特性,金融体系间的信任模式不再依赖中介者,许多银行业务都将“去中心化”,实现实时数字化的交易。


接下来,“区块链”究竟将对金融业带来什么影响?新技术如何才能推动新金融的发展?金融机构如何在这场迅猛发展的技术革新浪潮中抓住战略机遇,掌握金融模式创新的主动权,是所有决策者应立即予以考虑的问题。而要寻得这些问题的答案,就要从技术回到推动金融交易变革的动力自身,探寻变革背后的真正原因。

踢到传统金融的“最短板”?

尽管“区块链”听上去充满了未来感和技术色彩,但在本质上,它是一个去中心化的分布式账本。在厦门国际金融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曹彤看来,区块链与金融的关系,要结合当前的经济供给侧改革来讲,金融改革可以在供给侧改革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互联网金融是金融供给侧改革的抓手。作为直接融资的一种生态,互联网金融正在快速成长为普惠金融的载体,激活社会闲置资金,解决毛细血管的供血问题。


但互联网金融也暴露出风险问题,根源在于“三个不对称”:一是交易信息不对称,二是金融技术不对称,三是账务记录不对称。目前,基于互联网的架构解决账务不对称很难做到。而区块链是一个非常好的解决账务信息不对称的技术,这个技术的成熟,解决了互联网金融基础设施几大任务之一。


“这是因为传统金融背后的基本矛盾就是所谓的‘中心化’。”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长助理杨涛说。值得注意的是,金融中介的出现要远比中心早,前者解决的是信息不对称、搜寻成本、匹配效率、交易费用、规模经济等。金融的中心化晚于金融中介,它包括无形权力中心化与有形地理中心化,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逐渐演化的。“去中心化的动力来源于技术和制度变革,它有可能给金融活动的规则带来深刻影响。这样的规则可能是正式的规则,如法律层面的,也可能是非正式的规则,如商业文化、金融文化、金融心理等。”


而去中心化能够对中介存在的必要性产生替代,“中介被弱化,才真正产生影响,改变了基础,否则很可能只是在现实中出现互联网金融中介代替银行中介。”杨涛说。


为什么现在金融可能去中心、去中介?因为技术使得全新的资源配置得到可能。在制度层面,则是因为当前一些由金融中介和中心化所带来的弊端,并非经由这种模式自身能够得到解决。比如,信息化时代信息不对称会导致种种问题,伴随着搜索引擎技术的普及带来信息的泛滥,如今的信息不对称不是以有没有信息为标准,而是以是否可以在众多的已知信息中分辨出有效信息为特征。如何保证信息有效性成为一个重要问题。


对此,深圳瀚德创客金融投资有限公司CIO曹锋说:“在新信息不对称的大背景下,信息的有效性被空前地放大,然而想要一步到位地解决信息有效性是极其困难的,所以可以退而求其次地要求取得共识的信息。在这里有一个基本的假设,即通过共识,获得有效信息的可能性会大大提高。当我们形成越来越多的共识信息之后,自然形成了共识信息的汇集。分享数据库在数据领域有很多定义,其中一个比较浅显的定义就是分享数据库是共识信息的汇集。这个汇集体现在很多方面。共识信息相对于原来数据库的一个特点是它不是纯粹的数据,而是可能含有部分代码的结合,或者有在区块链里讲到的概念,因为要共识,所以一定要同步高容错,要有自由的IT等。”

让金融回归以“人”为本

区块链核心是基于互联网技术建立的一种端对端的信息,实现了由信息传递到价值传递的过程,因此其未来应用的场景也会集中在那些需要高信任度的领域,金融领域的应用就是最佳的方向。信任是金融业的基础。为维护信任,金融业的发展催生了大量的高成本、低效率、单点故障的中介机构,包括托管机构、第三方支付平台、公证人、银行、交易所等。探索区块链应用,一方面是为了防范被边缘化的风险,另一方面是为了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从而巩固、优化并扩大既有势力。


杨涛认为,去中心化的技术可能在以下几个层面上在金融领域产生影响。


一是去中心化技术在金融领域的直接应用,从根本上看,体现了分布式相比集中式的优点。比如能源领域,无论是互联网能源还是能源互联网都有非常多的探讨,核心都是更好地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与此同时又能保持相对稳定安全的框架。这样一些在经济领域、能源领域和其他领域大量运用的思想和技术完全可以在金融领域运用,但在金融过程中涉及跟监管规则非常密切的协调。从这个角度来讲,网络时代技术对金融的核心作用是确定价值和储存价值、交易价值。在新的思路上如何确定储存和交易的价值,从全球来看,主要的监管部门都在关注这个思想的变化。2015年美联储在一份报告中提出:“便利金融机构间基于使用通用协议和标准发送和接受支付的公共IP网络直接清算。”美联储这种中心化组织在新的模式中希望自己发挥一定的影响力,在去中心化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中心化影响力,体现在以技术冲击金融产业的过程中,传统的监管者如何面对、如何应对。


二是去中心化趋势影响实体经济,进而影响金融。新经济时代逐渐体现为创客时代,大规模、集中性的产业集聚模式和企业扩张模式不再成为必然的趋势,同时大量涌现“小而美”的产业与企业形态,使得分散化、及时性、智能化、合作共赢的新型金融服务变得更加必要。从经济社会的去中心化,到金融的去中心化。


三是去中心趋势落到制度规则层面,这套分布式机制的核心在于打造一套开放透明的公共“游戏规则”。依托程序算法等,依托与节点和终端来自发运行,共同维护,共同进行信用支撑。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席勒(Robert Shiller)教授相信人性的光辉,认为可以通过技术安排为公众的利益重塑金融业,把金融业作为人类财务的管理者,通过公共的广泛参与,让金融业为人类社会的良性发展服务。全民的广泛参与也会打破金融的精英权。


这样一系列变化是不断融合的过程,去中心化技术最终影响的实际上是人的“身份信息”在金融意义上的体现,即账户形态。需要注意的是,金融创新与去中心化,不等于全民搞金融,因为当大量游离于监督之外的“灰色金融”泛滥,或者弱势群体通过“过度负债”来消费和投资时,同样会带来巨大的系统性风险。金融并不是生活的全部,需要走下神坛。在社会经济发展变革当中金融不是全部,还有大量的问题需要从财税角度、社会发展角度来考虑。

投资区块链=投资未来

回到区块链得以产生的互联网金融层面。曹彤认为,互联网金融进一步发展、演绎的方向是“自金融”。但自金融的交易基础,依然要构筑在金融基础设施建设、身份与信用识别、金融管理第三方化上,这就是区块链和未来金融业的关联。可以说,自金融商业模式是从互联网金融到区块链金融之后的最终指向,也是投资者应提前布局的战略方向。


对此,中国分布式基础协议联盟及万向区块链实验室发起人、中国万向控股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兼执行董事肖风表示认同:“区块链本身是一个分层结构,因为在区块链的分层结构里面每一层都蕴含着机会,其中就包含创业的机会。”


具体来看,区块链的投资链分四个层次:


一是网络层,这是最底层的网络协议。大部分区块链的底层协议都是开源的,所以基本上在网络层面不会有太多创业机会。但是机会也有一些,就是要把不同的区块链,不同的分布式账本放在一起,让别人更好地使用。最近已经有国外的小组在做这样的尝试,但是这个难度非常大。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了,会带来各种各样的开发和利用。


二是数据层,即分布式数据存储等。数据层有非常多的创业机会,在登记、存储、认证、安全、识别等方面都有很多创业团队在做,比如有一家公司是在区块链上做数据公证的服务。


三是通用协议层。要运用到区块链技术还需要有一些特别的协议,否则就不能很好地接入并使用区块链的网络。互联网上的通用协议和区块链上的通用协议分两类,一类是免费的、开源的,但是在运行这些合约的时候需要付一定的费用。另一类是收费的,如隐私保护协议、分布式存储协议等,不仅仅发起了贸易,也开通了自己的公司。具体来看,如果用区块链来做知识产权的保护,没有办法把所有的电影、书本、电视剧、视频、音频等资料全部存到区块链上面,只能把它存在分布式存储协议协议上面,然后把反馈信息存在区块链上。又如隐私保护协议,能够做到在不公开银行账户余额的情况下,采用第三方记账的方式,并且保证这个记账是真实准确的。能够完成分布式账本的第三方记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这个层面也有巨大的投资机会,但中国目前没有在这方面的创业,因为通用协议的开发需要深厚的技术功底,从当前中国区块链的整个技术界来说,尚不具备这样的能力。


四是应用层。区块链的分布式网络、分布式账本、通用协议等可以开发各种各样的应用,应用可以是金融、互联网、医疗、产权保护等,任何需要进行记账或者进行数据记录的都可以使用区块链技术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在这个层面的投资机会有两条技术路径。一条路径就是以技术极客为代表。技术极客要的是纯粹的区块链,纯粹的区块链有两个特点:一是完全的去中心化;二是有自己的原生的数字货币。其典型代表就是近期刚刚众筹了1.5亿,创造了众筹世界记录的区块链项目The DAO。The DAO并不是一家有法律地位的商业机构,它只是一段计算机程序。这个计算机程序完全是自制的,没有中心、没有管理人员、运维人员,用投票机制一套算法来决定将来这笔钱发给谁。

如何落地迫在眉睫

尽管目前区块链在中国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但正有越来越多的关注转向这种分布式账本技术,“区块链”俨然成为各金融机构的热词。而近日关于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决定成立区块链研究工作组的消息更是备受关注。据悉,该工作组将由原中国银行行长李礼辉任组长,深入研究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及其影响。有专家认为,该研究小组的成立说明国内“区块链+金融”的研究风潮正在兴起,权威机构可能带来强大的联动效应。


这主要得益于三个方面的推动力:一是监管部门的表态,央行于今年1月发表了关于将尽快推出央行发行的数字货币的消息,认可了数字货币及其背后的区块链技术对于金融体系提质增效的重要意义,这极大地激励了各金融机构关注区块链技术及其应用的内在动力;二是多家区块链实验室和专业投资基金纷纷成立,主要专注于区块链技术前沿研究、知识传播、风险投资和项目孵化。例如万向区块链实验室推出了“Block Grant X”赞助计划,每年举办6期,每期拿出5万〜10万美元支持优秀研发或创业项目,其意义不仅在于为初创团队提供启动资金,更重要的是,将许多对区块链技术有极大热情和开发实力的个人和团队聚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核心的区块链技术社区,这对于中国本土区块链技术的发展有重大推动作用;三是今年1月5日,全球共享金融100人论坛联合论坛理事单位(中国万向控股有限公司、厦门国际金融技术有限公司、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包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营口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在北京发起成立的“中国区块链研究联盟”,掀开了中国参与区块链技术研发和应用的新篇章。


在多个推动力的共同作用下,目前已有多家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和证券公司或参与区块链联盟共同开发解决方案致力建立行业标准,或携手金融科技公司发展拳头业务的应用,或成立区块链实验室,主动针对不同业务应用场景进行技术开发,组建团队启动推进区块链技术的应用研究,并积极与国内外的区块链技术公司洽谈合作和投资事项。


目前来看,虽然区块链技术可以被应用在从不同的银行业务,包括支付结算、票据流转、供应链金融,到更复杂的证券发行与交易等各业务领域,尝试解决金融服务各流程环节存在的效率瓶颈、交易时滞、欺诈和操作风险等“痛点”,但对于一个如此全新的应用领域,在技术和制度等层是否仍然面临一些尚未突破的阻碍?


正如深圳大学ATR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区块链研究人员申屠青春指出,区块链技术本身尚不成熟,还无法应用于金融机构。区块链的第一个技术选择是比特币。比特币是由矿工挖出来的,只要有钱就可以发行比特币,这个机制和现行的金融体系是完全不相符的。第二个技术选择是以太坊,以太坊的目的是能运行智能合约平台,但有些金融机构进行测试后,发现支撑不了太多的智能合约,这样的发行货币机制在金融机构里是没法使用的。所以,不是任何应用都可以放到区块链来做。区块链有优势,也有缺点。要找到它好用的地方,结合应用场景,搞清楚怎么运用,再真正地使用起来。如果没有10万最终客户的应用,不能叫真正的“落地”。

亟待聚焦市场应用

囿于现有法律边界,目前国内探讨区块链大都停留在一些概念上,在实践领域很少有成功的案例。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杨东认为,历史证明实践的创新往往超前于法律和制度的创新,但法律和制度不可能立刻得到更好的突破,这也符合上层建筑永远是根源于实践的逻辑规律。因此,技术驱动的金融创新在现实应用过程中面临的核心问题还是法律问题或者说是制度问题。


例如,众筹金融和互联网金融发展到今天面临着几大“瓶颈”,其一是新兴的业态与现有的行政管理制度存在着不适应性,如众筹过程中无论是申请设立有限合伙还是变更登记都要经过漫长繁琐的工商登记,这大大增加了平台的成本,降低了平台业务的效率。其二是众筹行业缺乏基础数据库,平台间都是各自为战,没有实现行业信息资源的共享,行业发展到今天不再是流量为王的时代,平台间需要建立起风险防范信息沟通平台。其三是股权众筹投资缺乏有效的退出机制,建立统一的众筹股权交易市场是将来的大势所趋。区块链技术的出现对于规范和促进众筹行业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技术机会,区块链技术以其去中心分布式可追溯的账本结构给互联网金融资产的登记、数据信息保全、行业数据库的建设提供了非常好的技术方案。


而在股权、资产负债交易平台上,各方可以通过区块链技术的应用,把地方的股权交易中心,包括股权平台连起来,从而形成互联网金融大数据金融资产交易平台,让场外全国的投资者参与其中。将以往由第三方提供的公信力去中心化,使公司股权登记及其变动的公信力不再依靠第三方来提供而是依靠全体参与者来共同维护这一套登记系统。这不仅体现了民商法中自治的精神,还具有及时性、低成本、避免单点崩溃风险等优势。


区块链的技术特征在很多方面甚至具备“优化”当前法律规范的可能。如公司股东股权登记与证明之中,除了上市股份公司以外,《公司法》赋予非上市公司在股权(股份)登记确权形式方面的极大自由,即由公司发行股票或者置备股东名册来对股权(股份)进行最终证明,由此区块链技术也具有了在公司股权登记中发挥最终证明作用的基础。


“可见,推广区块链最大的难点就是如何同现行的监管框架相融合。”杨东说。


除了技术和制度之外,区块链还缺乏市场的认知、推动力和应用。北京太一云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邓迪表示,由于区块链的技术和概念过于庞大,光是比特币的核心技术,已经足够现在行业做很多年应用,在整个推广过程中,再把大量的概念加进来,比如去中心化交易,要几年到十几年才能普遍应用到技术上。所以很多人都一头雾水,好像区块链无所不能,但又不知道跟自己怎么结合。


京东金融结构金融部总经理郝延山也指出,之前区块链技术没有被那么广泛地推广,是因为这项技术是业务驱动型的,必须有合适的业务场景。金融市场相对来说是较为封闭的,信用和利率市场相对没有那么市场化。大部分金融机构在这样一个环境下没有很大的驱动力去投放大量资源搭建基础设施。

弱中心化:最可能出现的金融创新

人类历史上每一次的金融创新和进步都与技术的创新发展密切相关。区块链技术依靠技术的特点所构建的端对端的信用机制为未来的金融创新提供了非常广阔的想象空间。


高登世德金融科技有限公司CEO杜衡认为,区块链可以在三个方面对整个经济发展提供有益帮助:一是区块链对研究一个市场从买方向卖方或者卖向买方转化的过程中,每一个角色可以产生什么样的价值,如何衡量这样的价值,如何追求这样的价值,是非常有意义的。如果有区块链的基础设施,人为地设置转换过程,就可以从经济学的角度研究这些问题。二是从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的角度来说,区块链对研究如何对成熟稳定金融市场做流动性注入,不同的货币政策会产生什么样的价值变化和体系改变,也有很现实的意义。如在稳定的私有区块链中,人为地对宽松的货币政策、平衡的货币政策、谨慎的货币政策的流动性注入,研究这中间会发生的变化会对宏观经济的研究给予帮助。三是区块链可以通过沉淀下来的具体交易行为,通过统计和数据模型,来智能认证市场中交易各方的信用价值。可以把区块链技术当成一个简单的交易应用场景,也可以当成人类社会的经济行为实验。


人民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杨东则认为,利用大数据的手段,通过区块链,可以解决金融监管部门对互联网金融平台,包括P2P、众筹、资本平台的有效监管。今后借助“智能合约”技术,通过将法律和监管规则数字化代码作为前置条件,写进每一个电子交易合同,将能够提升监管的渗透度,优化监管的模式和效率。而区块链对现行法律规范、法律体系的变革与创新,根源在于其技术架构重构出的信任机制,此种信任机制使得传统交易中的法律关系或结构得到简化。由此,区块链的应用也将不仅仅局限于金融领域,利用区块链技术可以缓解民事诉讼证据中电子证据的保存和验真问题,将来可以应用于法院。


总而言之,区块链的应用不仅仅是技术和制度问题,更是时间问题。区块链与金融结合的机制给了我们一些着眼于未来的遐想,这种未来的遐想短期内离我们还有一定的距离,直观上来说,如果未来真的改变人类的生存模式,技术才在真正意义上“颠覆”了金融、“消灭”了金融。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更应关注的是理想与现实如何平衡。理想是非常好的,现实可能很无奈,这个过程中涉及长期的协调问题。在可预见的未来,出现的可能不是金融的去中心化,而是多中心化(小中心)与弱中心化(大中心)。而“多中心”和“弱中心”,无非是在产业链中,在产品的定价和交易中,有无数的主体能够参与其中,使传统主体的话语权弱化,本身上起到共享供应的发展定位。因此,未来更有可能出现的或是传统金融向“弱中心化”的变革,变得更加开放。


科技的创新发展从来推动着金融的创新发展。从19世纪经纪人信号站的工作人员通过望远镜观察信号灯完成股票交易信息的传递,了解股票价格等重要信息,到今天的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金融科技的迭代频次正在以几何式增长的速度发展。区块链作为新的科技驱动力量正呈现出蓬勃的发展趋势,开始重构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信用体系建设。这个行业已经有非常多的优秀企业,相信将来会有更多的人加入区块链的应用和发展中来。


温馨提示:现在公众号有置顶功能了,大家把微信更新到最新版本,点开当代金融家公众号,点“置顶公众号”键,就可以将我们置顶了。这样,您就可以第一时间发现我们。

长按指纹-识别二维码—关注

全球资产管理阿尔法智库

“阿尔法智库”是权威媒体《当代金融家》杂志旗下品牌!智库汇聚中国最具实力的机构投资者和资产管理人,研究资本市场趋势性变化,交流资产管理最佳实践与理论创新。解析案例,寻求良机,分享投资智慧和资产配置逻辑,走在曲线前面,不懈追求投资的阿尔法收益。

长按指纹-识别二维码—关注

“资产证券化”领域最优质、最专业公众号权威推荐:

中国资产证券化百人会论坛

“资产证券化百人会”是《当代金融家》杂志旗下专业微信公众号,以“中国资产证券化百人会论坛”(CAF100)为依托,提供资产证券化领域全面、热辣、新鲜的一线操作理论与创新实践。CAF100是由厦门国际金融技术有限公司和《当代金融家》杂志联合发起的金融智库组织,旨在为政府监管部门、金融机构、资产发起方、机构投资者、专业中介机构、以及专家学者提供一个资产证券化领域的高端研究和研讨平台,推动学术、思想交流,推动资产证券化业界的合作与发展。  

长按指纹-识别二维码—关注

“新生态金融”领域最优质、最专业公众号:

全球共享金融100人论坛

“共享金融”是《当代金融家》杂志旗下专业微信公众号,以全球共享金融100人论坛(GSF100)为依托,汇聚共享金融领域一线大咖,发布共享金融最新学术观点,介绍典型案例,传递业内信息,借助论坛下属中国区块链研究联盟等落地项目,已成为共享金融领域一流新媒体平台。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可直接报名“2016中国区块链产业大会” (温馨提示:一票难求,先到先得)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

作者:佚名
来源:当代金融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