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收入过亿、单片酬劳超千万,这已不再是影视界奇闻。最近更有一部改编自网络小说的电视剧《如懿传》号称男女主角片酬合计将超过1.5亿元。主角片酬足够拍一部高规格电影,再度惊动业界。

高片酬,只不过是影视行业泡沫化的集中体现。如今,无论是资本还是从业者,有些还在享受泡沫带来的快乐,有些则已经体会到泡沫被戳穿之后的痛楚。

电影票房增幅创五年新低 

2015年是中国电影的丰收年,总票房突破440亿元大关,成为全球第二大票房市场,此前不少权威机构和人士均预期今年电影票房将突破600亿元。但结果却是一个悲伤的数字。

每日经济新闻(微信号:nbdnews)此前报道,根据EBOT艺恩电影日票房智库和EFMT艺恩电影营销智库数据统计,今年1月~6月我国城市院线票房为245.73亿元,同比增长21.38%,放映场次345.64万场,同比上升了37.66%,观影人次7.23亿人,同比上涨了29.72%。

自2012年~2015年,我国上半年电影票房增幅最少也达到25%,而今年上半年仅为21.38%的增幅出现了明显放缓的态势,创出了近5年新低。

如果将上半年分解开来,二季度数据更为惨淡。4月~6月,全国票房收入分别为31.11亿元、31.38亿元和38.1亿元,其中4月和5月的票房相较去年同期下降25%和2%,6月因《魔兽》等影片上映,票房才得以逆转。但总体而言,二季度的票房仍然较去年同期下降了5.8%,环比下降幅度更是高达30%。

今年春节档《美人鱼》问鼎国产影片票房冠军,但亮丽的票房背后,有些院线的电影票房收入仅为个位数。

据北京商报4月28日报道,《断片儿》票房仅1万元,《不是钱的事》、《非同小可》等票房不足5万元。即使由高群书执导,赵本山、闫妮、姚晨、周冬雨等多位明星主演的电影《过年好》,最终票房也仅有5400万元,以成本4000万元、投资方票房分成不到40%来看,该片远没有收回成本,还不包括宣发费用等。

影视公司业绩一般 

每经小编查阅公开资料发现,A股影视类上市公司半年报预告显示,除了光线传媒实现近300%的利润增幅之外,余下数家公司(万达院线尚未公布半年报业绩快报)的业绩都没有想象快。

华谊兄弟上半年利润较同期出现了下滑。业绩预告显示,公司2016年上半年业绩为2.5亿-3.7亿,相较去年同期5亿的净利润出现了25%-50%的下滑。

唐德影视、华策影视净利润的业绩也并不理想。唐德影视上半年净利润预测为0.55亿-0.67亿,较去年同期的增速仅为0.99%-23.03%。而华策影视2016年上半年的净利润预测为2.51亿-2.95亿,较去年同期同比增长15%-35%。 

21世纪经济报道援引唐德影视内部人士的说法称:一季度,半年报不太好的原因在于没有好的作品上映,但是7月21日上映的《绝地逃亡》有望提振整个下半年的业绩。根据之前签署的保底协定,对《绝地逃亡》的最低票房预期是10亿元。

据21世纪经济报道,以华谊兄弟为例,上半年共有《奔爱》,《灵偶契约》,《纽约纽约》,《耐撕侦探》四部电影上映,但票房成绩均在5000万以下,《纽约纽约》更是只录得950万的票房。

兴业证券互联网分析师张衡认为:“今年上半年票房放缓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第一是影院、银幕数量的增速在下降,所以观影人次的增速会有一个放缓的过程;第二是今年国产电影缺乏爆款性的电影制作,对影院的上座率产生了影响。”

张衡所提到的爆款性电影现象也体现在了华策影视上,上半年华策影视同样也发行了4部电影作品,而4部电影作品的票房除了《女汉子真爱公式》达到了6000万之外,余下的几部作品均没有超过5000万。而由黄晓明领衔主演的电影作品《大唐玄奘》仅仅只有3350万票房进账。

对于上半年影视类公司业绩与票房的关系,一位中型券商不愿具名的传媒组研究员表示:“大家对这个行业的预期都比较看好,但是对于整个上市公司内生能力的增长是不是有很大的帮助还不确定。”

该位人士进一步表示,“目前即便票房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上市公司的业绩也不一定就会非常好,现在凡是有点噱头的电影,发行方或者制片人都超过10个,原先电影票房赚一亿,那一亿都是华谊的,现在的话,即便赚了5个亿,每家也才分到5000万。”

新华社痛批片酬泡沫 

电影票房见顶,影视业龙头公司业绩不佳,但明星们依旧能够拿到大把大把的片酬。

目前,中国电影行业的片酬数据并不透明,但从电视剧行业的片酬数据,我们能够大致窥见影视剧行业疯狂的片酬增长情况。

“2014年,我们看好一名张姓男演员,当时单集片酬不到10万;没想到,2015年初他的一部剧收视不错、网上也红了,到了秋天再一问,单集片酬40万元,30集就是1200万,我们已经负担不起。”上海一家影视公司负责人告诉新华社记者。

导演冯小刚等多位业内知名人士曾指出,与全球同业相比,这是一种超常规现象,会把制作公司的艺术创作引向“看明星脸色、为明星打工”的窘境。

与明星片酬高企相关联的是“演技不足颜值凑”“靠脸吃饭有理”“颜值即是正义”等谬说,后者助长了前者的所谓“合理性”。

新华社文章指出,“有的人在银幕上就是‘一个表情包’到底,几乎‘面瘫’撑完全场,毫无演技可言,却拿着高出其他资深演职人员数十倍的片酬”,“还有一些演员,在片酬更高的电视‘真人秀’节目上很卖力,真正进入影视表演创作就泄了气。”一些资深业内人士对明星天价片酬提出批评。

有评论指出,“明明可以靠脸吃饭,却偏偏要靠才华”,这种说法原本就是伪命题,事实是对方一直在凭借才华吃饭,碰巧还长了一副好脸蛋,结果才华在脸蛋的光环效应下反倒退居二线了;纯靠脸是吃不上饭的,只有手握真章、内心坚强,才能在人生的长途中行稳致远。

明星片酬高企的连锁效应已经影响到整个产业链,腾讯、乐视等影视平台公司相继指出“虚高片酬”引发产业链前端环节的网络文学改编版权(IP)价格虚高,制作成本整体虚高,乃至影视作品的交易成本和后期营销成本也随之水涨船高。

清华大学教授尹鸿指出,中国电影在不断取得票房新高的同时,却忽略了对于电影艺术和文化内涵的追求,很多影片呈现的是美学的粗鄙化、伦理上的虚无主义。所以,目前中国电影不缺高票房“产品”,却缺少具有文学价值的“作品”。

专家认为,参考一些发达国家相对成熟的影视市场调控经验,健全和完善行业规范和监督机制迫在眉睫。上影集团董事长兼总裁任仲伦建议,推进电影产业促进法问世,借力具有权威性的行业协会,对明星片酬定价等实施综合调控,这都将有助于切实促进我国影视行业的全产业链繁荣发展。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

作者:每日经济新闻综合每经网、21世纪经济报道、北京商报、新华社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ID:nbd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