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孩子,就是对自己最大的疗愈。

幼时我在外婆家长大,一直到快读小学时才回到父母身边。

虽说外婆很疼我,那时母亲的2个妹妹还没出嫁也会陪我玩,但对于一个孩子而言,父母的陪伴必定是无可替代的。然而记忆中,母亲温暖的怀抱于我总是匮乏的,这带给了我强烈的不安全感,这种不安全感一直延续到今天。

当年母亲之所以将我放在外婆家,是因为与我一同出生的双胞胎哥哥生下来时非常虚弱,被医院下了几次病危通知书,这对于还要忙工作的父母来说压力太大,他们自然无暇顾及身体还算健康的我,出生后没几天我便被抱到了外婆家。

从我有记忆开始,爸爸妈妈大概每周会带着哥哥来外婆家看我。尽管以如今来看,爸爸妈妈住的离外婆家也不算太远,但在那时,他们着实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探望我。

于是每次爸爸妈妈来探望我时既是我最开心的时刻,也是我最难过的时刻。我到现在都记得,每次他们要离开外婆家回到自己家时,我都会坐在阳台上抓着阳台的栏杆哭的歇斯底里。那时,我是多么的羡慕哥哥,我多么想跟爸爸妈妈一起回家,多么想依在他们的怀里撒娇。尽管妈妈屡次回头泪水涟涟的看我,最终他们还是不得不狠心的离开了。

每每如此。

这个痛苦的记忆到如今我已是为人母的年龄,仍然记忆犹新。

那条街,那个阳台的栏杆,哥哥坐在爸爸自行车上的样子,母亲回头的神情,以及感觉被抛弃的无助的我……

数十年过去,终于,我自己也做了母亲,我心甘情愿地花很多的时间陪伴我的宝贝。在陪伴宝贝的过程中,我仿佛看到了幼时那个缺爱的自己。几乎每次,当我的宝贝毫无理由的哭闹时,我都会下意识地将他温柔的搂在怀里,轻轻地对他说:“妈妈在这儿,妈妈爱你。”那个当下,我仿佛感觉到了自己在抚慰内心深处那个受伤的小女孩,那个幼年时缺少母亲温暖拥抱的哭泣的小女孩。

不知道是不是幼时没有得到父母足够关爱的原因,长大后的我,在母亲眼里一直是个比较叛逆的人。母亲也因为觉得有愧于我,在将我从外婆家接回去后便对我百依百顺,或许一定程度上也助长了我的任性。

这么多年过去了,在今天这样一个年龄,在今天的心理成熟度下,我常常反思自己这一路来的各种境遇。

一路走来,我走了很多弯路,有些弯路是完全可以避免的,但大概是因为内心的匮乏,潜意识里的缺陷,我一次次把自己带入了困境。

好在,如今一切柳暗花明。

要谢谢我自己的坚韧!

在今年,尤其是3月份以后,我有了茅塞顿开的感觉,那是一种清澈的感觉,对这个世界,对自己,我有了还算清醒的觉知。

我想大概是因为几个原因:

创业多年来我走了太多弯路,付出了不少代价,经历了精神层面的煎熬,这些沉淀下来逐渐转化为智慧;

近年我带着深层的困惑阅读了大量国内外心理学著作;

我的宝贝,我可爱的小天使来到了我身边,在陪伴他的同时,我也在陪伴那个内心深处受伤的小女孩,进而疗愈自己,重获新生。

回首过往,瞭望未来,没有什么是理所当然。

每个人成为他现在的样子,都有深层的原因。

不做评判,全然临在于当下。

这么多年创业的过程中,由于工作的关系,我去过很多企业,与大量的管理者、员工交流,发现“沟通”对于很多人来说仍是最大的障碍。

包括与自己沟通,与上下左右,内外部人沟通等。

成人世界里的问题,看起来是那个当下的问题,如果我们拘泥于当下去寻找技术层面的解决之道,极有可能只是隔靴搔痒,治标不治本,沟通将永远是人群中最难驾驭的难题。

当然,对于企业来说,用流程、用制度保障沟通顺畅也是非常重要的,但很显然,仅有这些远远不够。

好的沟通,理智的、双赢的沟通,只会产生于人格健康、人格独立的自然人之间。

想要与别人好好沟通,我们得先爱好自己,与那个受伤的自己和解。

由此,爱的能量才有可能由内而外慢慢溢出来。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

文章所涉及判断和结论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经理人分享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