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互联网时代的网民,对阿里系软件和腾讯系软件一般都不会陌生,并且体验过,很多人的感受是阿里系软件用户体验都不是很好,还是腾讯的用着舒服些,大部分人都说腾讯系软件比阿里的用户体验好,这是为什么呢?

最核心的两点:

1、用户需求大于产品体验。(小孩才分对错,大人只看利弊)新手才谈体验,高手都在思考需求(利益)。
2、两者侧重点不同。腾讯的优先级在提高体验,阿里的优先级在业务生态。

正因为阿里和腾讯的产品形态的巨大差距,所以产生了需求和体验之间优先级的差异,也直接决定了两套体系在不同的领域构筑起强大的壁垒。

l 腾讯系——娱乐系产品,其主要价值是提升人们的生活乐趣

l 阿里系——效率系产品,其主要价值是提升人们的生产效率

腾讯以QQ为依托,将沉淀多年的用户关系变现商业价值,产品都是基于娱乐思维打造的,让用户通过简单、轻松的操作体验,获得精神的愉悦享受并为这种享受买单,是腾讯多年摸索出来的一条产品战略,腾讯已经将这一个套路玩得出神入化,在年轻人市场上拥有众多簇拥。

微信的牛逼之处,是张小龙将以前对娱乐化的腾讯并不感冒的大龄用户成功纳入腾讯的社交圈,微信一出,腾讯的社交帝国完成了完整的拼图。娱乐帝国腾讯的产品优势就是有趣,要提升从5岁到80岁的大众用户的生活乐趣,一个基础条件就是“不要让我思考”,如果腾讯的产品做得很复杂,连用起来都很麻烦的时候,谁还有兴趣知道它到底有多好玩?所以我们得到的直观感觉就是,腾讯产品的体验好。

阿里以淘宝为依托,将打通整合的商业链条变现商业价值,产品都是基于提高生产效率打造的,阿里系的产品对比的参照系不应该是以娱乐为目的的腾讯系,而应该是同样旨在提高生产效率的众银行、12306、去哪儿京东等众电商网站,这一类的产品最大的优先级是保证系统的严谨、稳定,而不是保证操作体验。

对用户来说,对这一类产品的体验包容度也要高很多,因为无论这一类产品的操作体验差成什么样,也一定比传统的非数字化操作体验好得多,你是愿意在家捣鼓一个app还是愿意打车去十公里外的银行排队一小时办理业务?另外一个原因,在设计2B产品(直白说就是牵扯到钱的产品)的时候,一旦面临系统安全问题的时候,所有的体验性需求都必须让路。在做效率系产品的时候,会面临一对基本的矛盾:

人民群众不断上升的操作便利性和日益复杂恶化的网络环境安全性

举个例子,如果你有一大笔钱,为了足够的安全,你可以将其放在有十道加密门的密室里,但是这样一来,你每次取钱买个菜都必须打开十道门,你的钱是安全了,可是彻底牺牲了便利。另外一个极端情况就是你为了便利,将一笔巨款直接放在桌子上面,这样你拿钱方便了,但是同样贼偷你的钱也方便了。

熟悉密码学的知友应该知道,在很多密码学的第一页一句话就是——原则上,没有破译不了的密码,破译只是时间问题。银行方面的产品之所以难用,是银行在安全与便利的矛盾博弈中,过分偏向安全而牺牲便利的缘故。阿里系的产品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正是因为阿里通过诸多新技术手段,将之前银行因过分强调的安全而忽略便利的情况变得平衡。

在所有涉及到金融运作的产品中,都一定要将风控因素考虑进去的,风险控制会一定程度的损害用户体验,比如说要你加验证码,这个对用户来说是体验很差的,但是对系统安全性来说是必须的,腾讯可以不做这个东西,因为你的QQ被盗号,最多就是别人骗骗你朋友借点钱,但如果是支付宝呢?只要这样的事情出现一次,支付宝这个多年积累起来的品牌将一夜失去价值。

所以题主的问题:“为什么阿里系的产品体验没有腾讯体验好”,其实阿里所在的产品环境里,阿里系的产品已经做到非常极致的体验了,而要单纯说用户体验,腾讯系的产品肯定会比阿里好,不同类型的两种产品能是一样的体验么?可当腾讯去做阿里的业务时,就未必能做得比阿里体验更好了!

用户需求和用户体验都很重要,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去平衡这两点,让它的并行,这是最好的了。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

文章所涉及判断和结论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经理人分享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