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经有个马来西亚华人老板,英文很棒,但中文不怎么的。他每次跟我们沟通,为了表达清楚,总是会沉吟良久,找到一些简单,却让人眼前一亮的词。

比如,有一次,他说:“工作中,不要当烂人同事”。

我一愣,啥叫“烂人同事”?

他解释,我才明白,就是指:在工作中,不要做那种看似正确有道理,但其实带不来什么价值的同事。

他这个观点对我启发挺大,不是有句古话叫“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吗?这不仅强调了工作中环境会对自己的影响,其实更加强调了周围的同事对自己的影响的重要性。

这跟我那位前老板所说的“烂人同事”有异曲同工之妙。

想想看,你本来是个乐观开朗的人,却整天被包围在一群犹豫颓废的人中间,自然就会有很大的机会被影响到也会变得颓废。

同理,你只是个工作普通,有一点点小懒的人,如果处在一群乐观积极,做事有激情的同事中间,那么你工作中变得积极向上的几率就会大幅度飙升。

这不是说我们自己没有定力,容易被改变,而是我们总会受到周围环境和与自己天天接触的人们的影响。

而在工作中,如果是工作关系与你较为深度交叉的人,这种影响会更大。

因为大家的工作会彼此牵连,互相影响,他做得好,会带动你也容易取得成绩,他做得差,自然也会拉低你工作的成绩和在工作上推进的进展。

正是基于以上的原因,我觉得,在进入一个新的工作环境之后,你可能无法决定和挑选公司环境和谁是否是你的同事,但有一点你却可以迅速做得到,那就是鉴定好坏同事。

你可以鉴定出来哪些是“好同事”,可以在工作中带给你积极的影响,他的习惯和工作方式,能带给你助力的成分;哪些是“烂人同事”,他可能会带给你消极的影响

那么好的同事,你自然可以多交流,学习他们好的部分,那些坏的同事和坏的习惯,你当然保持适当的距离,至少你得遏制住自己无意中效仿的行为,防止其负面的行为和想法,给自己带来负面影响。

下面,我就我的观察和认识,谈谈哪种行为的同事是“烂人同事”行为,你在工作中应当予以防范,避免效仿。

1、只会问上司“怎么做”的人

新员工问“怎么做”可以理解。如果是一个工作了一段时间的人,有了一定的工作经验,甚至都是具体负责某些项目的人,还这样问上司,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

显然,这样的人是典型的“依赖症”患者,是成不了大事,也做不好小事的人。

这也就意味着,领导很难把重要的工作托付给他,相当于是一个没有发展前途的人。

上司判断一项工作是否要交给某个人的第一标准,一般是他判断这个人能够多大程度进行自主思考与行动。

不问别人就无法行动的人,是无法得到上司和同事的信任的,自然就得不到重用,久而久之,就会陷入恶性循环。


也有些人,可能是为了图省事,懒得自己去思考,或者自己去克服困难做事。这样的表现更恶劣,这也就意味着他在尝试将风险和难度转嫁给上司,自己规避风险和失败。

这样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他将难堪大任,在未来的职场上走的不会太顺利,命运多舛,将会是必然结局。

2、总说“不行”的人

工作中,总有那么一些人,只要一接到稍微有难度的问题,他立即就会逃避,或者推来推去。

只要有同事说:“这个事情你看两天内能完成吗?”他的回答是“不行”,或者“没办法”、“不可能”。

总之,无论是难的问题,还是简单的问题,在他那里总会得到一堆莫名其妙的推脱理由。

虽然他也做,但在做的过程中,总是嘟嘟囔囔,也不愿意认真思考和优化方法,弄个差不多就交差了事。

在我看来,这种人应该把工资还给公司。不是说我总是替老板说话,或者我是资本家的走狗。

实际上,不管是在哪里,凡做事,我们要做的都是要“发现干好工作的方法”,而不是去寻找“不能完成的理由”。

这种人在公司里是不创造什么价值的人,离开公司,投入社会其它领域,同样也是不会创造出什么价值的人,他无论到哪里,投入产出比永远都会比别人少,有时候甚至可能是负的。

3、未老先衰的人

未老先衰,一般是指年龄不大,但心态迟暮,做什么事情都没有激情的人。这种人是注定做不好工作的,永远只能在不怎么重要的岗位是混日子。

但有时候你会碰到这样的人:人很年轻,工作方面也很出色,对一切都充满了信心。

但伴随着这些光环的,则可能是你说什么,他都听不进去,他总觉得他的想法是全世界最好的,他的道理,是全世界最有道理的道理,他的方法,是全世界第一好,没有人能超越的方法。

自信固然是好事情,自信的人容易取得成绩。但如果自信过了头,反而是一种危险,这也就意味着他可能会失去可塑性。

原因很简单,这世界上,没有最好的方法和想法,也没有唯一正确的解决方案。任何一个问题,立足点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拥有的资源不同,时空维度不同,解决方案和条件可能就会发生变化。

所以其实是没有最佳方案的,只有相对合适的方案。如果一味只觉得自己是对,不能听进去别人的意见,这个人将停止成长,开始走入一成不变的状态。

从这个角度讲,人其实是有适度的不自信,才会进步。

比如,新人因为对工作好坏没把握,所以会拼命努力来适应工作。即便是中坚骨干,在还没有接触到新的职位前,也会非常紧张,需要不断学习,并听取有经验的同事和上司的意见和建议,要不断经历各种尝试和错误,才能慢慢成长上来。

而过度自信,就会阻碍他去做这些尝试,这些准备和积累。

从某种意义上讲,过度自信的人,其实就是停止成长的人,而一个在年纪轻轻就停止成长的人,其实就是一个没有未来,未老先衰的人。

4、传递信息缺斤少两的人

在工作中,信息传递是与工作内容同样重要的事情。有些信息,可以通过系统,形成正式的文字传递的,但在工作中,其实有很多的信息是无法做到全部用文件传递的,所以口头的传达和沟通也非常重要。

比如“请把这件事情转告xxx”或“请你们协调在xx日之前完成”之类的信息。


但在实际的工作中,总有一种人,会在传递和传递这类信息的时候“缺斤少两”,自己有意识或者无意识吞掉一点。

这是一种非常可恶的行为,这样的做法,会直接导致接受信息传递失真,使得真正接受信息的人理解或执行错误,使得做事的同事遭殃。

仔细观察,会发现,公司内部发生的部门间的很多纠纷,大多都源于“为什么你昨天没有跟我说”之类的问题。

这类问题看似“鸡毛蒜皮”,可能是漏传了一句,或者表达理解上的误差,但其实却是时间和资源杀手。

由于传达的不及时,联络信息不准确,轻则导致原来准备好的事情重新做一次,严重者甚至会导致外部对客户的人失信而不得不收拾残局,甚至给公司带来严重的损害。

总之,不管是粗心大意也好,还是水平不济也好,这种总是吞信息的人,总是在传递信息的过程中缺斤少两的人,就是烂人,要谨防之。

5、工作中喋喋不休的人

虽然我提倡在工作中,同事之间有机会应该闲聊一下,以便增进工作之外的友谊和相互之间的理解。但这条不适用于那些在工作中也喋喋不休的人。

在工作中,我们总会碰到一些说话滔滔不绝,但你听了半天,却总是不知所云,而他自己,说来说去,也说不清楚自己想说什么的人。

遇到这种人,你要么就打断他,直接追问“你想说什么?”或者干脆绕道而行,免得陷入了浪费时间的黑洞,无端端吸走你宝贵的时间。

即便是高层,很多会议之所以开得很长,也是类似这种现象。会议中,总会有人偏离了议题,口若悬河,没完没了,或者不得要领,长篇大论。

结果,他自己讲了半天,不知所云,又没有结论,听者更是被他喋喋不休的废话重度轰炸,听觉疲劳,昏昏欲睡。

其实这种人,不是说他天生话唠,要予以理解,在我看来,是典型的事前不做工作,所以头脑中没有清晰而有条理的思路,只能临场发挥,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

如果说做无意义的聊天者,这个可以接受的话,在会议室里,这种人应该直接用棍子打出去。让他占据讲台,对着大家没完没了地讲,简直就是在谋财害命。

6、不愿付诸实践的人

♦一些人,听完别人的话后,总是想来想去,却不付诸行动。这种人的特点就是:凡事没激情,好坏没反应。你问他为什么不做,没有特别的理由,总之,就是对工作缺乏干劲。

♦另外一些人,则是能言善辩,初接触你会觉得了不起,实际工作中,却只喜欢动口不动手。

♦还有一些人,则是典型的“完美主义”,一味思考,总是等待,觉得做件啥事,总要万事俱备,还要东风自来。

但这世界上,总是来不了他要的角度的正好的东风,于是一件事情在他那里,也就变成了永远的等待,永远也不会付诸实践的由头与借口。

不管什么事,不实践,没有人会知道结果怎么样。是的,实践并不一定就会成功,往往很多实践会以失败告终。

但无论如何,首先要做做看,然后你才能一边对照结果,一边修正前进方向和工作的方法,这才是合乎情理的做法。


如果总是高谈阔论,工作始终都不开始,无论他多么的学识渊博、能言善辩,对于要出具体成绩的企业或者公司来讲,他的价值等于零。

他对于大家而言,其实也还是个“烂人”,是典型的“烂人同事”,没啥值得挽留和珍惜的。

以上是我对职场中“烂人同事”的一点简单总结,虽然未必准确,但却足可以供大家参考。

当然,我这样说,并非是要将这些人一棍子打死,而是指在我们成长和开展工作的过程中,我们要有意防范,不要让这些不良的习惯沉淀在自己身上,防止自己有一天,也变成类似这样的“烂人同事”。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

作者:古尔浪洼
来源:向阳生涯职业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