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六开幕的“万达牌”乐园夸口说要干掉迪士尼,凭什么?

再过几天,上海迪士尼乐园要正式迎客,就在这个节骨眼上,万达董事长王健林在央视《对话》上却蔑视了迪士尼一把,他表示,迪士尼只是一个室外乐园,一直就靠原来IP产品做扩张,但现在已经不是全民看米老鼠、唐老鸭而为之疯狂的年代了,这样做完全是克隆以前的IP形象,没有创新怎么行。有万达在,上海迪士尼乐园20年之内赢不了利。

2016年5月28日(本周六),赶在六一前,万达主题乐园将在南昌开业,万达现在大举进军影视业和主题乐园,王健林表示要在2020年之前超越迪士尼,成为全球最大的旅游品牌。万达和迪士尼貌似要迎来正面交锋时刻。

我们发现,从商业地产向多元化发展的万达,在文化旅游板块上,王健林雄心壮志地把对手锁定为迪士尼。

按照万达设想,“旅游是万达第四次转型重点发展的产业,万达的目标是5年内到访游客两亿人次,收入1000亿元,成为世界最大的旅游企业。”

王健林赶超迪士尼的逻辑是这样的:

据世界旅游娱乐协会发布的报告,目前全世界最大的旅游企业美国迪士尼公司,2014年到访人次接近1.3亿。迪士尼公司明年将开业上海迪士尼,估计每年入园2000万人次,初步判断到2020年,迪士尼到访人次能达到1.5亿-1.6亿左右。这样到2020年,万达项目的旅游接待人次,将全面赶超迪士尼。

这个逻辑真的成立吗?

万达内部资料显示,一个完整的“万达城”项目(对就是这个名字),会设有室内主题乐园、水乐园、电影乐园、滑雪乐园、海洋馆等丰富业态,与迪士尼全球标准化不同的是,万达各地的度假项目存在差异化,比如欧洲会有欧洲的本地特色,长白山项目是冰雪特色等,每个乐园均设有三四件万达独立创新的世界顶级游乐设备。

其实万达的主题乐园怎么看都更像一个地产项目的配套,而迪士尼主题乐园则是整个迪士尼集团产业链上的一环,相比起来,迪士尼主题乐园背靠的基石“品牌”、“文化”和完整的“产业链”,万达一个也不占。

就像业内人士分析的,对于主题乐园来说,游乐是基础,主题是关键。游乐园内的设备固然是其吸引力的主要来源之一,但是这些设备并不具有唯一性。换言之,同样类型,体验感差不多的游乐设备到处都是,靠设备取胜并不现实也不可能。因此在游乐设备同质化的情况下,游乐园最后比拼的只有文化——而万达的主题乐园离文化有点远。

而迪士尼的商业模式是这样的:

迪士尼之所以风靡全球,在于它的品牌、商业模式规模化以及盈利模式多元化。以动漫制作为主导的迪士尼目前还在通过并购等方式获得网络媒体的传播渠道,同时以特许经营等方式在全球开发主题公园和相关衍生品、拓展出纵向产业链,以主题公园为中心,整合房地产、邮轮和旅游等业务。

完备的商业模式让迪士尼的收入组成更为合理,目前在其收入中门票、购物和其他衍生品三部分的比例基本上是3:3:4,门票收入只作为日常维护费用。

迪士尼的多元化是一种在传媒娱乐业的水平多元化,从动画片影视产品、到电视播出渠道、到主题乐园及其衍生品和附属的零售业,能够发生巨大的综效作用。而迪士尼不仅有米老鼠唐老鸭这样的老牌IP宝藏,10亿美元级别以上的新优质IP也是层出不穷,老一点的《狮子王》,新一些的《超能陆战队》、《疯狂动物城》都可以输入全球的主题乐园中去,这种动漫人物的储备量甩出了其他主题乐园无数条街,更别提现在迪士尼手上还有数量庞大的超级英雄形象了。

从硬件上来说,迪士尼主题乐园也在不断的创新和发展。在迪士尼乐园的最大竞争对手环球影城推出了金刚大战恐龙的3D游船项目之后,迪士尼也迅速跟上开发类似的产品,并准备推广。不仅如此,对于时下最热门的VR等娱乐项目,迪士尼都在做相关的发展实践项目。迪士尼早已成为了娱乐业的巨无霸综合体,而非一个简单的游乐园。

或许,万达这一次本来就选错了对手,目前来看,万达更擅长的赚钱模式还是“坐地生钱”,也就是扼住一块资源,比如商业地产、电影院、百货商场,对应一块企业或消费者的刚需:租房子、看电影、购物,然后等着顾客上门就好。主题乐园则不同,如果没有持续的优质内容产品注入,一两次新鲜过后,光凭一些硬件是很难产生持续的吸引力的。

万达或许真的不差钱,但是要真的混文化娱乐业,往往砸钱也是没用的,缺乏文化基因,木有IP宝藏,又没有真正融合一致的产业链产生综合效应,即使把王思聪拿来站台开发成IP放到乐园里,离赶超迪士尼也还差的太远。

版权:本作品由作者首发于经理人分享(managershare.com)。若非授权,转发时切勿删除版权信息,否则追究相应责任。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

(本文属 @经理人分享 整合共创,编辑:,参考内容:中国经营报、中国企业家等,转载请注明出处并附上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