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万亿!银行不良率反弹至2%以上

财新近日援引权威人士称,2月末银行业不良率反弹至2%以上,商业银行不良率1.83%。

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逾2万亿元,同比增长近35%,不良贷款率为2.08%。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近1.4万亿元,比年初增加近1200亿元,同比增长约45%;不良贷款率1.83%,比年初提高0.1个百分点。商业银行关注类贷款余额高达约3万亿,同比增长约35%。

对此,高层多次表态,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是可控的。银监会主席尚福林在两会期间记者会上称,“商业银行贷款不良率相对上升,但放在全球范围仍处于较低水平;我国银行的资产利润率与资本利润率均优于发达国家水平。”

银监会副主席王兆星称,“我们提取不良贷款的拨备,覆盖率达到180%,提取的不良贷款达到3%,资本充足率达到13%,我们有能力抵御可能发生的风险。”

“0”时代!大行净利增速之忧

在不良率上升的同时,大行净利增速跌至“0”时代。根据上周最新发布的财报,工行、建行、中行三家大行的净利润增速从2011年的20%左右一路下滑,目前已经逼近0附近。

现实很残酷,银行们肿么破?

1、求降低拨备!

为了提振利润,不少大行对银监会等部门表达了降低拨备覆盖率的诉求。彭博此前称,国务院正在考虑降低坏账拨备覆盖率,有些大型银行已经用120%的坏账覆盖率来做2016年预算。财新上月底称,五家国有大行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或将被动态调整拨备覆盖率。

2、对不起,分红我们要cut掉了

在要求降低拨备的同时,大行们也在纷纷削减分红。银监会也要求银行加大利润留存以补充核心资本。

路透稍早前报道,银监会要求银行加大利润留存,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利润要优先补充核心一级资本,并审慎制定利润分配政策,合理确定利润留存比率和分红比例,严格控制突击分红和高比例分红。

一线员工薪酬样本调查:从发钱到发洗洁精

银行艰难,能从员工薪酬上直观体现。

人均薪酬变化

四大国有银行员工平均薪酬

要注意的是,从年报得出的平均工资并不能完全反映员工的真实收入情况。

从过节发钱到发洗洁精

在农行西部某省省分行工作的王女士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自己从事贵金属理财业务,这两年来工资待遇并没有变化,只是福利待遇逐年下降,“以前过节发钱,后来变成发卡,现在迅速变成发卫生纸、洗洁精,福利待遇明显下降,各项福利几乎都被砍没了。”王女士说。

福利待遇降低的不只农行一家,工行山东省一沿海城市的支行员工丁先生表示,这两年薪酬待遇的下降主要体现在福利待遇方面,比如话费补贴、餐费、医疗费等补贴方面。根据工行2015年年报显示,去年员工平均福利费用5.9万元,而2014年这一数据为6.2万元,平均降幅3000元。建行2015年平均员工福利2.3万元,较2014年亦减少3000元。

要说明的是,这也并非意味着“降薪潮”产生。事实上,大部分银行都有奖金留存制度,会导致员工当年收入减少,但主要针对管理人员。

1万亿!新一轮不良资产处置战打响

在不良双升重压之下,传统处置方法已远远不能满足银行化解不良的需求,关于资产证券化和债转股的呼声渐起,监管部门正在着力推动债转股。

所以这两天,“首批债转股规模1万亿元”的消息刷遍了朋友圈。

虽然不少分析人士将此解读为对银行的利好,有人甚至喊出“股市千点反弹”的口号,但质疑的声音也是一浪高过一浪。

高盛的哈继铭言辞最为激烈:债转股仍然把风险留在系统内,表面看债务率下降,实际上它只是推迟了债务问题爆发的时点。这就像把癌症从胳膊往心脏赶。

“债转股”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它可能是把企业的问题转嫁到银行的头上。因为企业如果还不起银行贷款,那么现在让银行来持有这个企业的股权,等于说是它对这些企业先是有债权,现在把它换成股权,但如果这些企业一直经营不善的话,将来它的股票也不会值钱的嘛。风险还是在系统内。

“债转股”表面来看,债务率是下降了,但是银行拿的股票如果是一对垃圾股票的话,它会消耗掉银行的资本金的。实际上它是让癌症从胳膊往心脏去转移啊。癌症在胳膊上有了就应该截肢嘛。现在等于说是用时间来买空间,在把问题往将来去推迟、去转移。但是这个问题迟早是要暴露出来的,不可能永远这么推下去。这不是解决债务危机的办法,‘债转股’暂时来看好像问题被掩盖了,但是将来会更猛烈地暴露出来。”

看空者一句话总结是:债转股,短期是去了坏账,降低系统性风险;长一点看银行和企业绑在一起,走向日本,要死一起死。

银行即将消失,这次不是危言耸听!

随着科技创新大潮的汹涌来袭,银行业很快将迎来“自动化拐点”。花旗预计,未来十年中,仅欧美银行业就将有30%、近200万从业人员将很快失去工作。

这些数据不妨感受以下:

巴克莱银行:詹金斯作为CEO去年7月被解雇。当时,巴克莱已经裁减了一些分支,而且此前制定的19000人的裁员计划已进行一半。

渣打银行:2015年11月初曝出第三季度出现意外税前亏损1.39亿美元,计划在2018年前裁员1.5万人,并重组超过1000亿美元的资产。

德意志银行:因去年三季度第三季度创下60亿欧元的史上最高亏损,德银被迫宣布裁员1.5万人。

摩根士丹利:去年9月,摩根士丹利宣布裁员1200人。11月,该行又曝出将股票交易部雇员最多5%(约100人)。

瑞信:去年10月,瑞信首席执行官TidjaneThiam表示,瑞信将在2018年底前节省35亿瑞郎开支,并在全球范围内裁员5000多人。

花旗:花旗集团计划今年1月起将裁减至少2000名员工。

荷兰合作银行:荷兰合作银行表示,计划在2016至2018年裁员9000人。

国内全面警惕

中国银行减少柜员4014人

建设银行减少4881人

中信银行减少537人

华夏银行减少35人

兴业银行减少291人

邮储银行减少2538人

广发银行减少131人

(2015年数据)

人少了,线下网点也得关门!2015年,工商银行和中国银行在营业网点的数量上分别减少了26个和6个,而工商银行已经是连续2年出现了营业网点的减少,其在2014年就已经减少了128个营业网点。

中小银行也被波及,例如民生银行在2014年增加了166个营业网点,而去年这一数字则减少了50%,仅增加了80个;兴业银行、中信银行去年的网点数量等也有着不同程度的减少。

除了柜员减少,还有银行的呼叫中心也出现了配备人员的减少,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在信用卡客服人员的配置上分别减少了110人、476人、205人和548人。民生银行也减少了89人!

中国银行业面临的挑战不仅如此。而且除了新技术的冲击,还面临着经济转型期的巨大压力。

传统银行即将消失?

当今世界,所有的传统行业都岌岌可危。你若问我,面临冲击最大的行业有哪些,银行应该算一个。

2013年,埃森哲在一份报告中预测,到2020年的美国,传统银行将失去35%的份额,四分之一的银行将消失。《失控》的作者凯文•凯利更认为,“二十年内,传统意义上的银行会消失。”而在我看来,“消失”的时间可能不需要二十年。

现代银行业诞生于十七世纪末,以1694年的英格兰银行出现为标志,试想一下过去的这三百多年,几乎所有的行业都已经面目全非,然而银行业的基本制度和运营逻辑并无大变,这几乎是没有天理的事情!

银行的基本业务有三项,分别为负债业务、资产业务和中间业务,此外,庞大细密的网点服务、数以百亿张的信用卡以及银联系统,构成为一张无远弗届的金融网络,覆盖了现代人的生活。

如今,上述六项均遭遇“打劫”,最令人兴奋的是,所有的挑战者居然均来自银行业以外。

负债业务,即活期存款、定期存款,余额宝被马云推出的时候,当时谁也没有料想到,它会在短短的八月后成为中国最大的货币基金。一年后的今天,余额宝引爆的惊悸已经过去,但是对于稍稍有点互联网知识的人而言,银行业的活期及定期存款利率已然形同虚设。

曾有很多银行业者疑惑地问我,“余额宝真的不是什么有吸引力的东西,几乎所有银行都有理财产品可以提供与余额宝一样的利息,可它为什么会那么的受到欢迎?”

这个问题本身就是冲击的核心意义所在:余额宝挑战银行的不是产品和利息,而是一种新的服务和思维,它的服务便捷性、客户获取成本的低廉、对信用的理解以及互动的服务链,是银行业所完全陌生的。也就是说,你并没有做错,但已被击败。

密布于全国城乡的银行网点,从来被视为银行最重要的竞争资本,2001年中国加入WTO时,它甚至被认为是中资银行与外资银行展开竞争的“最后的防线”。

农行拥有2.34万家网点,工行、建行、中国银行和交行的网点数量分别为1.71万、1.4万、1.12万和2695家,以每个网点雇佣员工20人计,即超过150万人,如今,随着互联网势力的入侵,星罗密布的网点很可能突然变成银行最大的累赘!

信用卡的命运也许同样悲催,在未来的五年内,绝大多数城市白领皮包里将不再存在一张信用卡,大家都应该相信!

最后来说银联,在中国,银联公司成立于2002年,由五大行及造币公司为主要发起股东,拥有联网POS机241万台、联网ATM机21.5万台,为一家具有垄断优势的金融服务机构,日子过得“低调且滋润”,可是,当互联网移动支付成为主流之后,这家公司若不能及时转型,那么,好日子也许很快就到尽头了。

不久前,法国零售银行协会对全球150位银行家进行问卷调查,当被问及“谁会是他们接下来最大的潜在威胁”时,大多数的银行家填写了一家互联网公司的名字:谷歌。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

作者:佚名
来源:投资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