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行业不一样,国企和私企也不一样,私企中要上市和不想上市的又不同。

实际情况确实如此,其实做假账这个事情不是说财务人员不想好好做帐,而是因为企业管理层有舞弊的需求,而不同企业的管理层根据其需求不一样,要求财务人员做的假账的方式也就不一样。

比如国企,企业管理层是因为盈利指标和工资薪酬挂钩,这是和个人利益和政绩相关的,所以不管企业经营情况如何,最后财务报表出来的净利润的数据一定要比年初预期的要高,这就要求财务人员少结转成本,或者将潜盈挂在往来款项中按照需要的期间结转,以保证每年的净利润的数据可以根据领导的心意进行调整。

比如不想上市的私企,企业老板就是不想交税。这就需要财务人员多结转成本,多列支费用,将明明可以分多年摊销的费用一次结转,还美其名曰是谨慎性的处理。企业老板大多数不需要懂财务,他们只需要知道资金的敞口就可以了,所以帐做亏了都没关系。

想上市的企业,要的就是收入、利润的逐年增长趋势,这需要做大量的调整,具体则要根据企业的生产方式,运营周期,适当调节应收账款和预收账款。调整增长趋势不难,难的是要调整的合理还让人乍一看看不出破绽来。

其实做假账就和很多犯罪行为一样,最精深的手段都在最高端的学术殿堂之中。就像医学中,杀人于无形的手段都掌握在多年入行的老大夫手上。做假账这事情,有些很浅显,前面那21条就是例子。那都是多少年前老黄历了,现在来看,也就蒙蒙小地方的税务部门。现在有志于做假账的同志们看看就行了,但实务别这么干,现在审计方法早改革了。中注协要求的费用抽凭比例超过75%,就这一条下来,上面那些所有与费用相关的作假都会呈现出来。现在连税务部门进现场都要一条一条的掰费用条目了,更甭说审计了。

最精深的作假手段其实也是一门艺术,真的。当年北京的假账高手王*宝*森,当年栽跟斗也不是因为帐的缘故,那假账做的据说就如同艺术品一样(我也没见过,是前辈所言)。要真在这里说假账的作假方式,告诫的意味可能还要比教唆的意味弱很多,所以我一直挺犹豫要不要来说细节。其实针对的审计方法倒好说一些,中注协的审计规范和指南很详细。你如果真的是做审计的话,所里有很多老前辈对于规避风险方面一定颇有心得。审计进场时要注意和不同管理层进行沟通的频率,尽快察觉企业管理层的舞弊需求,这样才能有针对性的开展审计工作。

但是无论如何,做成本和存货的一定要是非常有经验的审计人员。要知道,成本结转这种事情说起来容易,真要做的时候涉及的 方面太多,很容易加东西进去。

财务记账手段越落后的,越不容易发现问题。比如都是手工帐,你加数都得加半天,成本分摊全部都是手工算,就算查出有问题,人家一句话“哦,我加错了,不好意思”就把你打发了。

在有些企业存货中的“在产品”就是一个垃圾桶,什么都往里堆,但是成本多结转还是少结转也是在这里面反映,如果你不能对整个成本结转有一个清晰的思路的话,很容易被财务人员设置的陷阱绕进去。因为线边仓(生产线直接领用的材料)是很难进行盘点的,大部分单位不盘点,所以无法以实物来确认,这就只能依靠成本分摊和结转的正确性来保证了。

当然如果企业有决心的话,以无招胜有招的方式来做成本结转,那就真的麻烦了!

有些企业由于现场的生产管理不到位,在制度设置和人员设置方面有问题,各个生产工序中没有统计人员,财务根本不知道(或者他告诉你他不知道)各批次产品的生产状态和耗用材料情况。在没有ERP系统进行电子化管理和验证的时候,财务不知道成本到底是多少。所以财务只能按照预估的毛利率去倒算成本,在那个时候财务说成本是多少就是多少,你只能按照同一类型的产品毛利是否相同这样的合理性去判断成本倒算是否合理,但对于正确性来说,你根本无从下手,因为你没有基础数据!

当然,企业如果用这一招也有巨大的风险,生产和调度的人员只能凭经验安排生产计划,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大量调整,而且一线生产工人如果从线边仓直接偷拿材料,企业从管理角度根本无法知晓,会增加极大的管理成本。但是如果企业的毛利太高,或者老板本身不在乎那就另说了。

碰到这种情况,审计人员只有两种选择,要么从高层施加压力,要求企业必须在短期内上ERP系统,规范现场管理;要么就只能捏鼻子认了,从合理性角度尽可能保证成本结转的正确性。

其实上面这些都是在报表上做文章的事情,真正的假账还要说是如何将国有资产转移国外私人账户,挪用公款用于私人投资,从事业单位的预算中截留小金库,伪造银行对账单和金融票据。但是这些就涉及犯罪了,而且审计人员就算想查要要掌握足够的权限才可以。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

作者:知乎用户秦时明月
来源:知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