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注意的是,在超级高铁这首科学畅想曲中,媒体听到了中国科学家奏响的音符。新华社在报道中说,这种“真空管道式”地面交通也于本世纪初开始被西南交通大学的研究者所关注。

事实上,在马斯克提出超级高铁概念没多久,外媒就注意到了中国科学家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2014年5月,英国《每日邮报》报道说,全球首个真空管超高速磁悬浮列车原型测试平台在西南交通大学建成。

令人感慨的是,120年前这所大学诞生的时候,中国甚至还没有能力靠自己的力量修铁路。彼时,大清帝国正“借材异国”,希望通过洋务运动寻找强国之路,“造桥、造路、制造车辆及行车司机等事”被视为“富强之业”。

今天,当西南交通大学庆祝120岁生日的时候,世界格局已经改变。中国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高铁已经迈进了西方市场。

一所大学的120年,见证了国家和民族跨越3个世纪的复兴梦想。

救国之路

“该衙门知道。”光绪二十二年,公元1896年,在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王文韶的一份奏折上,21岁的光绪皇帝批准了中国最早的大学之一——山海关北洋铁路官学堂的设立,这是西南交大的前身。

当时,“力行实政”的光绪皇帝把“修铁路”列为首要的举措,中央和地方纷纷奏请修筑铁路,建造卢汉、粤汉、津镇等铁路及续修关内外铁路的计划陆续出台,中国掀起了第一个铁路建设的高潮。

1900年,山海关北洋铁路官学堂的第一届毕业生走上了中国铁路建设的现场。在中国人自主设计施工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中,总工程师詹天佑仅有的两名技术助手张鸿诰、徐士远就是这所铁路学堂的首届毕业生。

在后来的川汉铁路、粤汉铁路等工程中,山海关北洋铁路官学堂的毕业生还是主力。川汉铁路宜昌至万县段10个工段,有6个工段的主管工程师都是学堂的第一届毕业生。

在历史的变迁中,修路报国、实业救国成了这所大学一以贯之的办学使命。

中国人自行设计施工的第一座大型铁路公路桥梁——钱塘江大桥,其设计与建造者是西南交大毕业生、先后4次出任母校校长的茅以升。当时,茅以升的设计方案以造价低廉、质量优良的优势击败了美国人的方案。

然而,一个令人扼腕的细节是,修桥的时候茅以升就作好了炸桥的准备,他在桥墩上预留了埋设炸药的大洞。1937年12月23日,为了阻挡日军南下的步伐,茅以升“炸桥挥泪断通途”。

后来茅以升谈到炸桥时的感受说,就像“捏死自己的亲生儿子一般”。所幸的是,抗战胜利后,茅以升再次出马,主持修复了钱塘江大桥。

历数国人熟知的各项铁路工程,在滇缅公路、宝成铁路、成昆铁路、青藏铁路、京沪高铁等划时代工程,以及中低速磁浮和高温超导磁浮列车的科研项目中,西南交大均创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

治学之路

西南交大办学历史上的“严”字,在一代又一代毕业生的记忆中刻骨铭心。

1912年成为该校历史上第一位华人教授的罗忠忱,要求学生计算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3位有效数字,否则即判零分。他说,如果小数点错了,势必在工程中造成事故。

在唐山交通大学时期,矿冶系教授王绍瀛主讲金相学。一名同学期末考试不及格,去王教授家中求情,他不为所动。情急之下,学生双膝跪地,请求老师高抬贵手。王绍瀛见此情景,也扑通一声,跪倒在地,一分未加。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西南交大仍在努力传承“严谨治学、严格要求”的教风、学风。

2011年,西南交大对逾期未毕业的博士生开展一次大规模的清理工作,从1990级开始的数百名博士生受到校方警示——如果未能在规定的最后期限内完成学业,校方将对逾期博士生予以退学。此事引起一时轰动。

面对激烈的争议,西南交大首席教授、时任副校长范平志说,“严进宽出”难以培养出创新型高级人才,在保证培养质量的基础上,进行淘汰是必要的,这对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维护学校声誉、确保博士学位严肃性,具有重要意义。

在近乎严苛的坚守中,这所大学即便在最艰苦的战争时期,仍然为国家培养了弥足珍贵的人才。抗战期间,土木工程、矿冶工程、铁道管理3个系在校生总人数保持在600人以上,他们当中包括14位院士。矿冶系1943届一个班就出了3位院士。

上世纪70年代内迁四川峨眉山之后,学校远离城市,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生活清贫,但育人大业依然硕果累累。改革开放以来轨道交通领域当选的两院院士几乎都曾求学于此。

今天,面对已经发生巨变的中国高等教育格局,西南交大校长徐飞提出,要打造“价值塑造、人格养成、能力培养、知识探究”四位一体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使学生成为“有社会担当和健全人格、有职业操守和专业才能、有科学素养和人文情怀、有历史眼光和全球视野、有创新精神和批判思维”的“五有”交大人。

自强之路

发轫于19世纪的西南交大,早期主校者取法欧美,择其长避其短,在不长的时间里建立起了一套规范务实的现代大学制度。同时,学校又根植传统,寓中西教育精华于一身。学校先贤认为,决不能把中国大学办成世界名校的中国分校,所致力于培育的,应是懂得现代科技的中国人。

精勤求学、敦笃励志、果毅力行、忠恕任事——十六字的西南交大校训,分别出自《后汉书》《左传》《尚书》《论语》四部古典。旅美校友林同炎说,他掌握的技术学自西方,但价值观属于中国。

从蒸汽机车、内燃机车、电力机车,以及今天人们所熟知的动车组、磁悬浮,乃至未来更高速轨道交通的各个时代,这所专注于中国铁路事业的大学,始终如一地肩负着某种使命,致力于推动中国铁路从落后、追赶到超越的历史性跨越。

如今,在它庆祝120岁生日的时候,这所大学在基础研究领域正积蓄着一股超前的创新能量,并为世界所瞩目。

早在2004年,两院院士、西南交大教授沈志云就提出了“真空管道高速交通”概念,这一超前的设想已于2013年在西南交大的实验室里开始试验。这一切,走在了美国人的前面。

就在校庆前的5月6日,我国首条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低速磁浮商业运营铁路在长沙正式载客试运营,过去这些技术只有日本、韩国掌握,西南交大提供了车辆系统的技术方案和悬浮控制系统技术。

西南交大党委书记王顺洪说,这既是我们的光荣,也启示我们高校创新必须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对接国家战略、融入国家战略,着眼于制约国家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性、核心问题,积极承担起关键核心技术研发的重要任务。

沈志云说,西南交大是中国铁路事业最坚强的人才基地、科技基地,也是中国高铁的理论策源地和前沿技术孕育地。

120年后的今天,在新一轮中西文明的交融中,高铁技术成了中国的“国家名片”,走进了西方市场。

2015年10月,中英两国合作的西南交大-利兹学院成立。彼时,习近平主席刚刚访问了英国,并带去了中国高铁的大单。英国首相卡梅伦在给西南交大的贺信中说:“西南交通大学正领衔高铁技术创新,而这正是习主席和我未来所希望见证的合作领域。”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下载最好用的管理类联考备考学习APP——MBA宝,您的全能备考导师!关注MBA宝微信公众号:mbabaoapp;还可以加入2017MBA管理类联考交流群:512220459。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

作者:佚名
来源:智库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