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告诉你为什么,职场上还是少谈口袋或家事为好

在职场或是社交场合里,举手投足的动作、沟通的方式,都会影响形象,可能在别人心中形成一种成见,这些成见将逐渐形塑别人眼中我们的“个人形象”或是各自的“风格观瞻”。

下面的提点主要是建议大家关注职场及社交场合的仪节,减少被误解的可能。公开场合为公众共同拥有,不能任自己的性、随自己的意影响他人享有这场合的权益,自己的作为若让他人感到不安,日后就要避免,如此才是文明的举措。

避谈文化禁忌

有段时间我住在香港,当时我所服务的投资银行是亚太地区总部,亚太地区很多国家的客户,都由总部的业务人员负责服务。这工作需要大量的出差,可以到很多不曾去过的地方探访客户,投行人要以最快的速度学习各国风俗民情、历史文化,在各地的作为与表现,也要能达到本机构期望的素养水平。我们唯有广泛涉猎资料书籍,请教具有相关背景的同事,才能一步步达到工作任务的期望目标。

一定要避免对一位回教徒说:“我们这里的猪肉特别好吃。”或是对犹太教的朋友说:“不吃螃蟹或是大虾就是不懂得美食!”这样的说法欠缺对文化常识的考虑,很可能让对方感到被冒犯了,此类的失误甚至曾引发过战争,岂能不慎?当然有可能你无从得知对方的宗教习俗,即使错犯,也是无心之过。因此,担任餐会主人时,在对来宾背景欠缺掌握的情况下,最安全的做法就是避开猪肉和甲壳类料理的安排,或事前询问好客人有哪些忌口,避免误会。

对不同饮食习惯的了解程度,能反映出一个人的国际观。无论你一门外语有多好,若不深探那些母语使用者背后的文化思维,可能只是看个热闹,而未窥堂奥。回教徒不吃猪肉、犹太人不吃带壳的海鲜、中国南方人吃狗肉、法国人喝乌龟汤、或若干国家吃虫蚁鼠鳄,都有其历史渊源,不可弄得大惊小怪。

我自己有许多不平凡的经历以及冒险故事。就食物而言,我吃过一些先前不敢想象的食材,比如鳄鱼、飞鼠、蚂蚁、毒蝎和蟒蛇等。面对客户盛情的款宴,实是无法以自己既有的价值观去评断。西方人看中国人吃的东西,像是鸡心、猪肝、蛇、猫、果子狸、狗等动物或其内脏,其实也是感到同样的疑惑。这是文化差异所致,大家应该彼此尊重。虽说如此,我还是有无法克服的食物,例如蛇、猫。每年立秋时香港金融圈时兴打秋膘,同事间经常互相邀约喝蛇汤。在他们看来,蛇是相当珍贵的食材;而我遇到类似邀约时,依然能躲则躲,其实是担心自己在餐桌上掩藏不住自己的勉强。

从这个观点看,就算我真心实意愿意尊重不同的习俗文化,“拒绝”还是一门需要学习的课题。观察见识别人如何应对进退,或直接请教人,甚至声东击西,这些本事都是我历经万般艰困的学习所得;听到一些优雅得体的对话,我经常用笔记下来;这些珠玑语录是愉悦的教材,可留下来欣赏品味,也可在类似情境当作应对时的参考。有些回避不掉的应酬,我的好同事们也会相互支持,确保彼此不要太为难。身为女性,除学得“拒绝”的艺术外,同时也应减少被拒者的尴尬或不快,这是很关键的能力,如此才可以在竞争激烈的职场中,维持专业形象。

除了尊重不同的吃食文化之外,也不要把彼此的语言差异当成话题。例如,即使你不喜欢对方爱说话,也要避免自以为高明地说:“可惜我无法像你一样夸夸其谈,你真厉害。”或是,想请教别人却又不诚恳,还说:“请你解释这个词的含义,我的文化水平很低。”这些都会让听者感到尴尬。

尊重个人隐私

孔子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属个人隐私的问题不可随意探查,例如年龄、宗教、性倾向或是与财富相关的话题。在讲究个人隐私的场合,更不好问及对方的婚姻或家庭状态。在我服务过的国际机构里,即使共事多年,谁结过婚、谁有几个小孩,出身背景或者求学经历,诸如此类的话题,除非当事人主动提起,否则鲜少打探。隐私是非常个人的事,必须给予充分尊重,况且知道太多,对自己也没有明显的价值,只是增加八卦的信息,让自己成了是非之人。

最敏感的话题是关于个人钱财的,特别是对“薪资”的相关讨论,必须避免。“薪资”属于个人信息,也是个别机构运营的机制,不宜公开讨论。在国际职场任职过的人都知道,透露或与无权限者谈论薪资,可能成为被解雇的原因。年轻人喜欢与同侪攀比,是人情之常;但攀比直接或间接造成的妒忌忿懑、或暗中贪图不义,以致为月薪数百元之差跳槽,对所服务的单位欠缺忠诚度等,这实与“薪资”未予适当保密的陋习,密切相关。

过去经济不发达时,多数人的工作属于生产型工作,工酬与工时的长短直接相关,薪资通常齐头平等,论资排辈是升迁的规矩,那是可以理解的。然而近几十年里,不同产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也出现了很多能为组织创造特殊价值的人,他们的薪资所得与其工作经验和资历如何,已逐渐脱钩。若心态上仍旧随意与他人比较收入的高低,除了自寻烦恼,也会激化很多人与事间的矛盾及冲突,这是社会浮躁氛围的帮凶,不可不慎。

工作上表现好的人,薪资奖金应该比较高。若是你赞同这个方式,那么,提及两人间的薪资比较,有何意义?能比较吗?重视人才的企业通常要求同仁彼此互相尊重,绝不私下谈论薪资所得之类的议题。随着经济与国际化的迅速发展,我接触过的尖子年轻人,对职场已渐具较正向的态度,即使与他人顶头较量,也不会以薪资为单一的衡量标准。

在社会里或职场上,大家更关注你的品格及才干,至于个人口袋或家里的事,还真不需要向其他人告白。除了不该讨论薪资外,工作或是生活面临很大苦恼时,也不宜在工作或社交场所随便向陌生人吐苦水。工作有困难障碍是很正常的事,领薪水正是为了处理这些难解的事。所以,最佳策略是专注解决工作上的问题。相反的,若你经常抱怨,可能会在其他人眼中形成你的负面印象。

本文节选自作者所著《“芬”解上班族──全相职场素养课》。

作者为资深国际投资银行家,现任教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清华大学经管院MBA、EMBA,及台湾大学财金系。更多内容请关注陈嫦芬微信公众号《芬解上班族》及喜马拉雅FM电台节目《卓越之路》。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

作者:陈嫦芬
来源:财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