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普罗大众的想法一样,我相信在职场建立友谊并不是一件易事,因为你不能完全相信你的同事,并且有时候,你们还是竞争对手。哈佛商学院的琳达·A·希尔和肯特·L·莱恩巴克写过一本《如何当老板》,提到成为伟大领导者的第一条就是老板不能与下属做朋友。但我相信,和你的老板交朋友或者和你的同事交朋友,是一件非常不错的事情。

要把职场同事看成潜在朋友

很多不同的调查显示,友谊或者说人与人之间的亲近感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增强对公司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并且能够促进大家朝着共同的方向努力。所以,如果一个公司推崇建设良好的企业氛围,这种友好型氛围带来的结果就是大大提高公司的生产效率。此外,在办公室的日子至少占了我们人生40%左右的时间。如果没有能力在职场建立友谊,我们到底能在哪儿交到朋友呢?所以,职场友谊是非常便利且有益的,它能够让我们在情绪上更加稳定。这样,我们每一个人才能够更加自信,愿意去相信办公室的同事,对公司也更加尽心,不会觉得自己没有存在感,把自己当*局外人。在一个友好的氛围下,很容易就能让人感到自由舒适,把办公室当成家。

虽然大多数时候,人们都会觉得彼此之间存在一种潜在的冲突。当你和你的同事相处时,你可能发现他们当中有些人得到了晋升,但是你并没有,也许会伤害你们之间的友谊,彼此之间对这段友谊也会产生怀疑。但实际上,只要是真朋友,就算对工作有分歧,有争吵,在工作以外也依旧是好朋友。你可能会换工作,换公司,但朋友不会换得那么快。

如果你的同事和你竞聘同一职位,你还能和他成为朋友吗?我的建议是:还是尽量成为朋友吧。因为在企业中,从中层最终进入领导层就像在跑马拉松,并不是短程冲刺。我们的职业生涯通常比较长,况且这个世界比看上去的也要小得多,所以你要尽量给你的同事留下一个好印象。即使你的同事没有晋升,而你却晋职了。如果你们还是朋友,事情会简单很多。如果你因为谋求高职而背叛了友谊,总是会有报应的。人人都不是睁眼瞎,经过多年的相处,人们总会对你有个整体评价。当然,肯定还是有人得失心很重,为了谋求地位,不惜牺牲一切,但是我并不认为这是明智的。这会带来很多负面影响。野心家就是用来形容那些不惜牺一切代价也要爬上权利高台的一群人。然而,野心家在企业中很容易被发现,他们时刻想要进入领导层。野心家也很容易被大家孤立。要爬上高层,你需要别人的支持。如果你得不到这种支持,你就等于是孤身奋战。

听亚里士多德的,和你的老板交朋友

“友爱是社会的动力。”亚里士多德曾经这样说,“社会依赖于友谊。毕竟,人们甚至不愿意和他们的敌人一起旅行。”我相信同样的原则适用于工作世界,工作通常是社会的一个缩影。亚里士多德认为,有三种不同类型的友谊,基于实用的,基于乐趣的以及良性的友谊。前两种往往是暂时的,而第三种包涵了第一第二种的要素,才是真正的健康的友谊。但这样的友谊存在于商业环境中吗?比如老板和雇员之间?我认为亚里士多德会同意。当然,哲学家也说了,这样的友谊是少见的。

英国当代思想家格雷说,其实历史和文学中充满了上下级友谊的例子:比如埃涅阿斯(罗马人的祖先)和他忠实的朋友,阿喀琉斯(希腊联军第一勇士)和帕特洛克罗斯,俄瑞斯忒斯和皮拉得斯等等,而这仅仅只是在古代世界。老板需要的是他们可以信任,会给他们无私忠告,可以分享他们的想法,或提供安慰的人。格雷认为,作为下属“能够理解上级,能够一起讨论、分享态度和感觉。他们相互有信心和信任对方,就好像他们之间是完全平等的”。

现在有个现成的例子,很火的Zappos公司。Zappos是一家美国卖鞋的B2C公司,如今已成长为网上卖鞋的最大网站,超过了亚马逊。尼克·斯威姆和谢家华是创始人,他们与员工关系亲密,相交甚笃。他们会一起开玩笑,一起玩耍。在办公室,他们营造了一种亲近友好的同事氛围,非常接地气。基本上,如果你观察这类公司,在加利福尼亚,硅谷或者其他创业公司平台的支持下运行起来的一些创业公司,他们对员工都是一视同仁的。有些公司的老板甚至没有自己的办公室,也非常普遍。

可能你会认为这种友谊只能存在于某些类型的公司,但我认为它提供了一个更好的模板,即我们应该如何在一个组织内表现友善,就算它在很大程度上仍是一个理想。总之,比起失去人性(职场无友谊)的那种模型,它的确给人以更大的希望。

从亚里士多德的角度看,上司和下属之间的友谊不应该仅仅基于实现共同的目标或共同拥有一段美好的时光。相反,它还应该包括一个共同的愿景,有卓越的价值观。这使得高级管理者的角色如此重要:领导者必须创建一种组织文化,本着促进公司的原则,体现在它的决策和各成员间的关系上。不谈这个,在工作场所中就没有友谊。

中国的“权力距离”没有想象中的大

跨文化管理中有个“权力距离”的概念,它由学者吉尔特·霍夫斯塔德提出。世界各国在文化管理上是有有些许不同的,其中有一个维度就是权力距离,换句话说,怎样处理和老板或者上级之间的关系。这可以在很多种情况下反映出来,比如你一天遇到老板多少次,是否敢于挑战你老板的意见等。有趣的是,日本这种情况更甚于中国。还有一些拉美文化的国家,比如墨西哥,这种权力距离也表现得更加明显。

和流行说法不同的是,中国的人情等级,亦或是权力距离并不是想象中那么巨大。从我所了解的一些中国公司或者大学里的商学院来看,一方面,大家礼节性地敬重权威人士或专家,也算约定俗成吧;但另一方面,当大家交换想法,就某一观点进行讨论时,他们甚至会探讨某个词的意思,因为中国的语言非常丰富,此时的讨论就会变得非常有互动性和启发性。这就并不仅仅是出于对原作者的尊敬了,而是一种全身心的投入。

既然在中国,权力距离并不像有些国家那样明显。这也意味着,和老板做朋友这个想法,在中国是可行的。不过要提醒的是,你仍然要认识到你们处在不同的等级,也因此担有不同的责任,这一点非常重要。因而对待你的老板不能完全像对待普通同事那样,尤其在办公室里面。你必须要尊敬你的老板。在亚洲,尊敬老板是特别普遍的现象。但是在西方,有时老板和下属员工之间有着很深的友谊,尊敬老板这件事就要注意了。当然对现在的新生代员工来说,不管东西方都需要提醒。

创业者,最好不要和你的合伙人成为朋友

职场上除了打工者,还有一类就是创业者了。如果可以的话,一同组建公司时,最好不要和你的合伙人或其他股东成为朋友。从数据上来说,维持友谊是很困难的。我很好奇,中国的离婚率是怎样的。在没有危机的情况下,国外的离婚率要高于50%。如果这个类比成立的话,我们有理由推断,这些公司共同创始人中,未来至少有超过50%的人最终友谊破裂,分道扬镳,甚至会离开公司,自立门户。现实情况就是这样的,也有很多大型企业的例子可循。

有意思的是,如果公司第一年发展势头很足,合伙人之间的友谊可能很快会有裂缝,因为彼此之间有很多不同意见,会有更多摩擦,更多探讨,更多分歧。但如果公司发展缓慢,并没有从一个中型企业迅速变为大型企业,合伙人之间的关系也会显得温和亲近,友谊往往依旧还在。这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一个企业的规模大小。

当然,所以这一切也和企业家的自身性格密切相关。合伙人在长期工作关系中依然是朋友的例子屡见不鲜,比如比尔盖茨和他的合伙人。当然还有一种不再是朋友的,比如史蒂夫乔布斯,他反对所有那些和他一起创立公司的人。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

作者:圣地亚哥·伊尼格斯
来源:中欧商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