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投资理财最赚钱?互联网金融理财的更多选择

多年前,当我们谈到投资理财,首先想到的无疑是银行,那时候的银行与所有金融名词挂钩,其次便是股票,而股票对一众不明就里的投资小白们而言,只是高风险的代名词。那时候,投资理财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是遥远的,是上流的。

现在,文化金融、互联网金融、普惠金融、消费金融……新名词不断,花样百出,传统商业银行的市场压力在不断增大。虽然要一个一个的去理解以上这些新名词,确是一件费力的事情,但通过这些名词,我们可以看到,金融行业正在一步一步走下高台,面向大众。“有钱人才理财,穷人哪有财可理”的传统观念被逐步打破,投资门槛被无限降低,全民理财正在走向现实。

投资理财意识在普众间的觉醒,意味着将有大量的新人进入理财领域。而大部分的理财新手往往一开始都只关注“如何投资理财最赚钱”,这类最直白的话题。以前,或许我们会说,有钱就去银行买基金,收益稳定靠谱。现在,互联网金融的介入,带来如此众多的纷繁复杂的投资理财产品,光是那些大同小异的理财平台名称就已经看的够迷茫了,要回答这类问题,实在是一件伤脑筋的事情。

因此,作为一名投资理财新手,高收益率并不应该成为首要关注的问题,先要做的是对行业及市场发展趋势的简单观察,这种观察不需要去深入了解各种行业数据或者各类专业名词,哪怕只是简单的行业动向,也会更加有助于帮助我们做出更好的判断,。

互联网金融市场发展趋向平稳,投资理财迎来新一轮的契机。从15年下半年至今,国务院、央行、银监会等机构连续发布了一系列的针对互联网金融市场的“指导意见”和“决定”,伴随而来的还有公安机关对P2P问题平台打击力度的加大,以及中国基金业协会对私募基金公司备案门槛的提高。监管加强,政策落地,宣告了在新常态下“十三五“时期的互联网金融将进入平稳发展的轨道。对于想在互联网金融市场中肆意掘利的”阴谋家“而言,无疑是致命打击,但对于普通投资理财者而言,行业规范之后,将不用再过多担心被”坑“,可以更加专注于投资理财产品之上。投资者顾虑的降低,也会加速互联网金融向其他领域的渗透,推动互联网金融产品更加的多样化,从而形成一轮新的投资理财契机。

消费金融获大力支持,消费与理财携手共进。3月底,央行与银监会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大对新消费领域金融支持的指导意见》,明确表示了对发展消费金融体系、推进消费信贷管理模式及产品创新等的鼓励与支持。消费金融这种现代金融服务形式,刚进入市场时还曾引发过一阵争议,但随着政府态度的逐渐明朗,以互联网巨头为代表的各类消费金融产品纷纷推出,微众银行、天猫分期、芝麻信用、蚂蚁花呗、百度有钱、京东白条等等。巨头们依托自身资源基础自我构建消费金融闭环体系,而其他消费细分领域的行业企业则与P2P等互联网理财平台展开合作,理财平台可与实体商业企业共享用户资源,消费型理财产品也可以成为投资理财者更好的选择,由此而形成消费与理财的衔接,构建消费金融生态圈。

文化金融创新发展,泛娱乐产业引领投资热潮。文化金融做为消费金融的“前辈”,多年前便被市场所关注,但与消费金融、P2P网贷等相比,却“低调”的多,这与其行业特性及以往与互联网“交往“太少有关。如今,借助了泛娱乐产业的高速发展,文化金融终于开始向互联网金融的主力阵容靠近。2016年,是文化金融创新发展的全新阶段,第一季度刚结束,泛娱乐便抢了数次”头条“。星爷的《美人鱼》引领电影票房市场,背后高达十几亿的投资保底形式也被曝光,最大的赢家和和影业借助信托基金完成注资,成为典型的电影投资运作案例。之后的《叶问3》《火锅英雄》等均采用类似的金融手段。除电影市场之外,各类国字号背景的文化产权交易所也在积极借助互联网开展文化金融服务:上海文交所推出文金所,用众筹的形式,在文化产业领域开展互联网金融平台服务;内蒙古文交所成立数字产权交易平台,采用多样的凭证化形式,面向所有大众投资人进行包括影视、游戏在内的泛娱乐全产业链的投资服务……

不论是整个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发展趋向平稳,还是消费金融与文化金融的双双崛起,都将给普众投资者提供更好的投资理财环境和更多的理财选择,泛娱乐理财项目将逐渐向大众开放。

未来的金融投资市场,将借助互联网强大渗透力,覆盖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并持续打造垂直化的投融生态链。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

文章所涉及判断和结论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经理人分享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