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写的主题,来自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最年轻的终身教授亚当·格兰特(Adam M. Grant),也许你拜读过他的《沃顿商学院最受欢迎的成功课》,这本书已被翻译成20多种语言出版,登上了2013年《金融时报》《华尔街日报》《福布斯》等几乎所有一线媒体的好书榜。如今他又有新书《Originals How Non-Conformists Move the World》出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这位商学界的精英,用别具一格的角度谈到“How Adults Can Encourage Kids To Be Original Thinkers”(如何鼓励孩子成为天生的思考者)。

其实亚当·格兰特在成为沃顿商学院的教授之前,是个典型的学霸,是屡屡刷新销售记录的广告总监,还是奥运会跳水选手、冲突调解员、职业魔术师……多种生活体验给了他更丰富的视角,在教育问题上也不例外。他这里说的Original Think,实际上就是孩子天生的思考能力,在他看来,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思想家,他们总是对所有事物充满了疑问和好奇,对自己周围的一切有着朴素和敏锐的观察力,甚至有时会抛出许多具有哲学意味的问题并刨根究底……可是,是什么让他们慢慢失去了思考的兴致和能力?以至于许多父母后来都在学习如何让孩子学会思考。读完他的几个建议,也许你会豁然开朗!

一、丢掉你的一大堆规矩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矩二字对我们中国人来讲是刻骨铭心的,所以家长们花了很多时间和心思给孩子制定一大堆规矩,亚当·格兰特以前也这样,例如有次他的小女儿做错事,就喊到“OK,我们得有新规则”,但他后来发现,这样会让孩子变得小心翼翼,他们会为了讨好父母而选择沉默,选择躲避,选择不思考。长此以往,孩子变得不敢冒任何风险,从而不敢尝试新鲜事物。

美国著名教师雷夫认为:“在教导孩子了解规则之余,我们应该把眼光放远,不受教室墙上的班规所限。人的一生中有时并无规则可循,更重要的是,有时规则根本就是错的。”的确,许多精英人物,在回忆童年时,什么上树掏鸟窝,去地里偷西瓜,一个月不洗澡,打架等等,所有这些“坏行为”反而成了童年最有趣的记忆,也完全不影响他们成年后的道德面貌和行为能力。

说到底,孩子的天性是要他扩展自我,探究世界,但如果环境处处加以约束和限制,就会让他变得小心谨慎。他既本能地想听从内心的召唤,又要被动地迎合别人的要求,这令幼小的孩子疲于招架,不知所措。哲学家弗洛姆说,“教育的对立面是控制”,所以我们不要再把“立规矩”当作教育,在不触犯原则的情况下,让孩子自由去探索和发挥吧!

二、给孩子价值观而不是规矩

上面说到不要给孩子立太多规矩,在这个问题上,也许遇到一些反驳,如,孩子不能完全没规矩,适当的规矩还是需要的。所以,在没有太多规矩的情况下,如何保证孩子的行为向善呢?答案是教给孩子价值观,让他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至于怎么去体现这些价值观,我们应该放手让他自己摸索自己决定,这样才会让他有一些不同常规的新做法。例如,让孩子多参与家务,但让他知道他做事情的目的不是为了奖励或惩罚,而是为了让家干净,也尊重我们的所有物品。

所以,当你对孩子有什么要求,只需要把这种要求变为一种价值观讲给孩子,并做出示范,同时想办法让孩子愉快接受就可以了。在正确价值观的引导下,我们几乎可以允许孩子去做一切他想做的事,不要担心他闯些小祸,不要害怕他做得不够到位,不要为他的无心之过而责备他。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如果你必须要定一些规矩,那么也让孩子感受到这些规矩其实是在帮他更好地去完成一件事,就像我们制定游戏规则是为了让大家在游戏中玩得更尽兴一样。

三、头脑风暴不总是个好主意

头脑风暴(brain storming)在许多企业都很流行,也深受大家的喜爱,因为一次奏效的头脑风暴是有趣而充满活力的,能产生许多好主意。但很多人不知道,一场差的头脑风暴却令人受挫,消磨动力。亚当·格兰特在采访中就说到,有人做过这样的对比实验,让5个孩子毫无准备地凑在一起头脑风暴,相对于让这5个孩子就某个话题先分别独立思考,然后再汇总idea,结果是后者得到的好主意大于在一起风暴。

这是因为在一起的时候,也许会有孩子觉得自己的想法很蠢所以不敢开口,或者在没有固定想法的时候难免有从众心理,容易被别人的思维带走,在讨论时出现一两个好主意大家就跟着都同意了,也就没有更多的新点子和更深的想法了。这也是为什么近年来有人提出提高头脑风暴效率的方式,其中一种就是“头脑写作”(Brain writing),参与者不允许交谈,而是把自己的想法写在便利贴上,放到桌子中间,让大家都看到。

这其实就是一个提前思考的过程,我们平时在和孩子一起讨论问题时,不妨也先提出问题,然后各自思考,最后汇总,再在汇总的idea上头脑风暴去改进,总之,在头脑风暴中我们应更注重“头脑”而不是“风暴”,这样才更能鼓励和保护孩子天生的思考能力。

四、做事麻利并不一定是好事

现在的我们,动不动就讲“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生命……”总之,时刻让自己处在快的节奏下生活。慢慢地,在教育孩子时,也不知不觉形成了这种模式,总觉得孩子不管是学习还是做事,都应该讲效率。所以当发现孩子做事磨磨蹭蹭、慢条斯理时,很多家长都会着急或焦虑,于是经常河东狮吼,跟在孩子后边不停催促,可是这样对孩子一点好处都没有,不仅会让孩子更加叛逆,也会抹杀他的思考力。

因为如果一味讲求效率和速度,会让孩子养成用最常规、最无风险的思维和方法把事情搞定的习惯,而不去思考那些咋一听不太靠谱的想法,但有许多好点子都是在不靠谱的“磨叽”中产生的。所有父母都深深地爱着自己的孩子,但是对待孩子真正有耐心的,却没有多少,不妨先调整下自己的心态,把“慢慢陪孩子长大”落实到实处吧!

《小窗幽记》中有一段这样的话,“童子智少,愈少而愈完;成人智多,愈多而愈散。”说的是孩童的智力发展虽然不够,知识也不多,但是因其知识少,看问题的角度反而更直接,所以智慧就会愈加完整;成人的智力已经发育完全,知识也多,但智慧却因其分散而不完整。这与亚当·格兰特教授的观点不谋而合,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出于爱和关切,也许会用自以为更完整的智慧和经验强势地给孩子定规矩,焦躁地催促,想尽各种办法让他学到更多东西……可是我们往往忽略了,每一个孩子天生都是一个独特的精灵,他们与生俱来的思考力和智慧更值得我们用心保护。你说呢?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下载最好用的管理类联考备考学习APP——MBA宝,您的全能备考导师!关注MBA宝微信公众号:mbabaoapp;还可以加入2017MBA管理类联考交流群:512220459。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

作者:佚名
来源:新东方家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