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社会越是在经济萧条,娱乐业也越泛滥,参考一下日本经济迷失的二十年——什么行业发达了呢?动漫、二次元、宅文化、AV。如今的中国呢?在经济萧条之时,网红经济却逆势飞涨,是不是觉得很有意思?

我们从资本的角度来解读这一变化!

资本的发展有三个阶段:自由——垄断——崩盘

互联网作为中国15年来资本最集中的流行区域,可以说它的发展格局就是中国资本演变的格局,如今正在将这三个阶段一一实践。

我们先来回顾一下这几年互联网的合并大事记:

2012年3月12日,优酷、土豆合并。

2013年5月7日,PPS、爱奇艺合并。

2013年9月16日,搜搜、搜狗合并。

2014年3月10日,腾讯入股京东(占股15%),并将QQ网购、拍拍并入京东。

2015年1月26日,腾讯文学、盛大文学合并。

2015年2月14日,滴滴、快的合并。

2015年4月17日,58同城、赶集网合并。

2015年5月22日,携程投资艺龙。

2015年10月8日,美团、大众点评合并。

2015年10月26日,携程、去哪儿合身。

2015年12月16日,微影时代、格瓦拉合并。

2016年伊始,美丽说、蘑菇街合并。

也就是说,中国的互联网早已过了自由竞争的时期,开始走向垄断,少数实力雄厚的公司,开始朝着大平台方向发展,人挡杀人,佛当杀佛!

所谓垄断,是把一个或几个经济部门的大部分商品的生产和销售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极少数大企业,为了规定垄断价格、控制原料来源和销售市场,实现规模经济并获取高额垄断利润,达成协议而实现的同盟和联合。

自由竞争迫使资本家不断地扩大生产规模,获得规模效益。所谓规模效益,是指企业将生产要素等比例增加时,产出增加价值大于投入增加价值的情况,通俗来讲就是生产规模扩大而使单位产品所需的生产成本降低。

所以说,竞争的一般趋势总是大企业战胜小企业,大资本吞噬或控制小资本。就算互联网是科技革命下的新兴产业,但它既然属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下的范畴,也不会跳出这个客观规律。

现在互联网创业圈有一种说法,“已经不是BAT抄你怎么办的时代了,而是如果BAT不投你怎么办了”。对于一些小企业来说,BAT等互联网巨头掌握了几乎所有的上游资源和下游渠道,如果无法获得他们的青睐,也就意味着企业无法在这个行业立足。

而作为消费者来说,肯定不喜欢看到O2O企业合并,因为他们联合后烧钱少了,消费者因市场竞争享受到的福利也就少了。例如滴滴与快的合并以后,优惠券给得少了,先是专车涨价随后快车也涨价,如果没有Uber存在,可以预见到快车的价格应该会是与本市出租车价格持平的。除却消费者,对于互联网公司的员工来说,两个相当体量的巨头合并,还往往意味着大量的裁员,然而资本市场就是这样残酷,一切都以资本的利益为先。

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必然会从自由竞争中自然而然的生长出垄断,这是客观规律、基本趋势,无可回避的。除了美国的互联网巨头,中国的BAT同样是典型的代表。

网红经济:大萧条前的彻夜狂欢! 商业见地网

在一日千里的中国互联网行业大战中,表面上的主角是这些陷入剧烈竞争的创业公司,但实际上,它们不过是BAT的代理人——尽管有时这些公司自己对此也可能不自知。

中国有句俗话叫“胳膊拧不过大腿”,58同城和赶集网合并背后有腾讯和百度的身影,美团网和大众点评网合并背后则有阿里和腾讯的身影,滴滴和快的的合并背后同样还是阿里巴巴和腾讯的身影,携程与去哪儿网的合并,背后则又有百度的推动。目前国内互联网行业是BAT三巨头的天下,垂直领域完全无法出现能与三巨头相抗衡的力量,甚至于整个互联网产业的发展方向还深刻的受到BAT三巨头的战略影响。

垄断并不能消灭竞争,垄断时代的竞争具有以下特点:

(1)垄断时期的竞争中,少数实力雄厚的垄断组织主宰者竞争的内容和方向,并决定着竞争的结局,非垄断组织在竞争中总是处于不利地位。

BAT很快就发现,当它们和独立的纯粹的投资机构去竞争一个项目时,往往能更掌握议价主动权,因为创业者会更看重它们的资源可能带来的协同效应,这会产生协同溢价,而BAT往往能获得这种溢价的绝大部分——它们只需用很低的价格就可以获得一个项目的投资机会,而这也会激励BAT更多地去投资新项目。

(2)垄断时期竞争的手段变得更为多样了,不但有经济的,也有政治的,甚至公开地采用各种暴力手段来达到消灭竞争对手的目的。

(3)由于竞争是在垄断基础上进行的,这时的竞争已变得空前剧烈而残酷,因此会产生许多特别尖锐特别剧烈的矛盾、摩擦和冲突。

垄断资本主义时期,会产生金融垄断资本和金融寡头。他们在经济领域中进行统治的主要手段是参与制。所谓参与制,是指垄断资本家通过售卖和持有一定数量股票的办法来实现对企业的控制。

垄断资本家在掌握了垄断组织中占统治地位的大企业之后,可以把它作为母公司,通过它再去购买其他公司的股票,把这些公司辩称子公司,实现第二层的控制,子公司又可采取同样的办法去控制“孙公司”,这样就形成了一层一层的金字塔,而位于塔顶的是极少数金融寡头。他们通过参与制掌控、支配着比自由资本大几十倍、几百倍的其他资本,以实现对整个行业的额控制。

大部分风险投资扶持起来的互联网企业,其背后的资本之间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比如在美团和大众点评合并案的身后,就有一个共同的重要投资人红杉资本,这种背景下,资本其实比创业者本人更有实现合并与垄断的能力与冲动。

到了垄断资本主义时期,脱离生产过程和经营管理的食利者急剧增长起来,形成了庞大的食利阶层。食利阶层是指垄断资本主义时期,脱离生产过程和经营管理的垄断资本家组成的阶层。他们通过攫取的巨额货币资本,把购买各种有价证券作为进一步增加财富的重要手段。他们投资和参与众多的公司,这些公司分散于许多部门和行业,甚至分布于世界各地。他们不可能一一地进行具体的管理,而只能通过雇用大量的经理和技术人员来代为经营。以“剪息票”为生而不参加任何经营管理活动的食利者增加了,他们依靠握有大量股票和债券而获得的股息和利息,使他们可以躺着就过上奢华的生活。

垄断寡头实现了在经济领域里的垄断统治之后,不可避免的要把其触角神喊道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特别是国家的政治生活中,垄断寡头对国家机器的渗透与控制,主要是通过人事参与、实行“个人联合”来实现的。这种个人联合,可以采取收买政府高级官员或议员的办法,也可以用直接派人或亲自出马担任政府职务的办法来达到目的。用列宁的话讲就是“今天是部长,明天是银行家;今天是银行家,明天是部长”。

请看中国这些商会组织:

1、华夏同学会(马化腾、李彦宏、古永锵、刘永好、王健林、冯仑、郭广昌、李东生、曹国伟)

2、泰山会(冯仑、卢志强、史玉柱、柳传志、李彦宏)

3、中国企业家俱乐部(吴敬琏、张维迎、周其仁、许小年,企业家王石、马蔚华、马云、郭广昌、王健林、牛根生、朱新礼、俞敏洪、李书福、李东生、冯仑)

4、江南会(马云、冯根生、沈国军、宋卫平、鲁伟鼎、陈天桥、郭广昌、丁磊八位浙商共同创办)

5、正和岛(柳传志、王健林、刘强东、沈南鹏、李国庆、施正荣、薛蛮子、张维迎等)

6、阿拉善SEE生态协会(王石、冯仑、任志强田溯宁、陈东升、史玉柱、张朝阳、马蔚华)

7、接力中国(成员全部是富二代,每个人都承接着父辈的巨额财富)

8、长安俱乐部(李嘉诚、霍英东、杨元庆)

除此之外,还有地方商帮,比如山东商帮、苏南商帮、浙江商帮、闽南商帮、珠三角商帮成为了中国五大“新商帮”,并且有越来越多的商人开始按照地缘为自己定位,冠以“新X商”的名号。

水木然点评:新兴阶级在经济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功之后必然寻求政治权利。春秋战国时期,晋分三家就是因为地主阶级不满足与既有的权利,他们需要联合起来挑战王权,不仅瓜分了一个国家,而且开启了一个称霸的大时代。

这些新兴的资本力量肯定不会满足与互联网行业的势力范围,传统行业、政治、文化,都是他们想涉足的领域。还记得去年年初的这则新闻么:

阿里巴巴最近搞了一个工业云平台,要求传统垄断巨头如中石油、中石化、国家电网、铁路公司入驻。这就反映了阿里巴巴的雄图野心、所谋甚远。

垄断资本主义对于生产力的阻碍作用有以下四点:

第一,由于垄断,垄断组织可以获取高额的垄断利润,从而一定程度上失去了扩大再生产的动力。就比如说,同样是搜索起家,谷歌在做人工智能,百度在搞竞价排名,一个弄出了阿尔法狗,一个卖掉了血友病吧。这就是典型的垄断企业对于生产力发展的双面性作用体现。

第二,根据规模经济下边际收益递减的原理,生产规模扩大到一定程度,规模经济的收益就会达到瓶颈,反而成为了扩大再生产的阻力。通俗点讲就是企业规模越来越大会带来效率的提升,但是这个提升的幅度是越来越小的,提升到一定程度就没有了,这就叫边际效益递减。

第三,在一些情况下,垄断资本还会人为地阻碍新技术的发明和使用,以免影响现有的垄断地位和高额利润。

第四,垄断还会成为资本转移和新投资形成的障碍。

垄断必将加深社会矛盾,因为垄断的通知大大提高了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而社会化的大生产资料却日益集中在少数垄断资本家手中,这就使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更加尖锐。

(1)垄断导致资本过度集中到某一小撮资本家手里,然后资本家通过大量发行纸币实行通货膨胀政策,纸币不断贬值,物价持续上涨,通过通货膨胀来掠夺人民财富。

(2)由于垄断引起了资本的相对过剩,越来越多的货币资本用色在流通领域里而不能运用于生产过程。借贷资本的大量增加和过剩所形成的投机和冲击,动摇着社会的信用制度和经济。

(3)资本主义为了弥补财政赤字,大量发型各种公债,使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越来越成为债务经济。巨额的债务蕴藏着爆发震撼整个信用制度的巨大危机的可能性。

(4)从国际货币金融关系来看,由于国际借贷资本的大量过剩,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国际收支极不稳定,也极不平衡。

中国货币总量的数据:

网红经济:大萧条前的彻夜狂欢! 商业见地网

经济学的普遍观点认为,适度的通货膨胀有利于经济增长,当经济低迷时,政府会通过降息、降低储备金率、调整贴现政策等积极地货币政策来刺激经济;当经济过热或出现过高通货膨胀影响民生的时候,会实行加息等稳健的货币政策来调整经济。

国家通过增加货币供给刺激经济有一个问题,就是通货膨胀会使我们普通民众的财富贬值,用老百姓的话讲就是钱便“毛”了。

其实我们当年经常嘲笑美国的量化宽松政策和日本的安倍经济学,其实现在的处境差别并不是太大。

网红经济:大萧条前的彻夜狂欢! 商业见地网

从M2/GDP角度分析,截至去年底,中国、美国、日本的这一数据分别为2.06、0.69和1.84倍,中国这一数据也显著高于美国和日本。

网红经济:大萧条前的彻夜狂欢! 商业见地网

股市之后是楼市

毫无疑问,金融是为实体经济服务的,没有实体经济的基石,再华丽的金融设计也是空中楼阁。中央不断地开闸放水、想通过适度的通货膨胀刺激经济,然而事与愿违,放出来的水都在楼市里打转,这就是这一轮楼市暴涨的根本原因。

还记得引发2008年金融海啸的美国次贷危机么?诱发原因就是众多金融机构赢有风险的次级抵押贷款,通过金融杠杆无数倍的放大,最终因为美联储加息而众多次级贷款无法收回(其实名曰次级贷款,就是比一般的贷款还款人信用、还款能力方面有问题,但是为了高额的利润还是众多银行、金融机构趋之若鹜,加息只是诱因之一),导致资金链断裂、百年雷曼兄弟倒闭、房地美房利美危机,进而引发道琼斯雪崩、全球金融危机。

我们回顾一下美国1929、2008年两次金融危机,无一不是高杠杆引来的连锁灾难。散户以1∶N的倍数从配资公司借钱炒股,说实话,炒股的风险可比贷款买房的风险大多了。

——贪婪,是一切崩溃的开始!

——疯狂,是一切游戏的结束!

再放一张图澳门赌场与A股的数据对比:

网红经济:大萧条前的彻夜狂欢! 商业见地网

这就是所谓的“赌场守恒定律”。

股市这个赌场,大家怕了、虚了、畏缩了,但是资本不会闲着,没了股市还有楼市这个赌场:

作为一轮杠杆撬动起来的牛市,一开始就存在泡沫。金融杠杆,场外配资,有木有很眼熟啊亲爱的们?这不就是去年股灾的套路吗!一毛一样啊,只不过赌场从股市换成楼市了啊。

这是2016年以来政府的楼市政策:首套房首付下调至2成,公积金利率提升,契税营业税下调,鼓励二套房,从3月1日起又降准0.5个百分点,中央级别政策齐上阵,接下来的政策将由中央逐步向地方转移,各地根据自身状况再进行调整。

一月份多发放了2.5个亿的贷款,3月又降准0.5个百分点,这是在加杠杆啊亲爱的们!加杠杆啊!

华丽的泡沫

经历了石油危机和滞涨之后,九十年代初美国经济进入了十年发展的黄金期,直到2000年6月,经济持续增长110个月之久。这段时间,被人们称为“新经济繁荣期”。

当时很多美国拟上市公司纷纷改名比如在公司名字上添加“i”“e”甚至“.com”,只要跟IT稍微挂钩,不管主营业务是啥,股票都会得到上到投资机构下到股民的疯狂抢购。在IT热潮的催生下,疯长的股市形成了一个又一个泡沫,彼时互联网公司又没有形成完全的、转化为盈利的生产力,只能靠着不断疯长的股价维系。于是乎财务报表一难看,投资人信心一减,市场一旦嗅出了恐慌的气息,那就是“兵败如山倒”一般的大崩盘。2001年4月4日当天,纳斯达克指数暴跌至1638点,总市值从6.7万亿美元蒸发至3.16万亿美元,3.54万亿美元全部吹了泡泡,随后IT概念股一路下跌,大量互联网科技企业破产,失业率激增,进而影响到大投资公司、债券公司,经济直接丧失了增长的动力,虽然靠小布什两次反恐战争拉了拉内需,但是终究没有逃过08年金融海啸。

媒体人邓璟是这样描述当时互联网泡沫的:

很多网络公司没有可行商业模式,不提供产品服务甚至没有用户,手中只有百万千万风险投资和IPO融资。比如时尚网站boo.com烧掉了1亿美元,这些钱来自摩根大通、高盛和贝纳通家族,但boo.com只建了个网站。1亿美元都花到哪里去了?疯狂地在各大媒体做广告,给旗下员工开出高昂工资,为员工配备近万元办公椅,创业者整天飞来飞去赶场露脸,到处演讲吹嘘……

再比如宠物用品电商网站Pets.com,上市前经营和亏损一塌糊涂,上市后竟然拿到数十亿美金。有一些上市网络公司员工,工作日就在公司附近闲逛散步,或在公司沉迷电玩和桌上足球……

怎么样!是不是很眼熟?美国十五年前经历的泡沫,不就是我们现在一些互联网公司最真实的写照吗?就在两三年前,互联网创业潮火遍大江南北,让你感觉随便一个人,随便一个扯淡的项目,都能随随便便的拉到投资。有人吐槽这是一种新兴的互联网模式P2C(PPTtoVC)。

随便举两个例子,可以一窥这个行业:去年霸道总裁余佳文,说要拿出一个亿来分给员工,结果交给投资人的财务报表里,公司月收入只有5.5k,不知道今年有木有“天使”投资人能帮他还了这个愿。

看我们现在的互联网行业,是不是跟泡沫破灭之前的美国互联网很像?

去年A轮融资的846家创业公司,现在快倒闭完了!

过去两年时间里,每天都有创业公司获得融资,也有创业项目终止、倒闭,2015年拿到A轮投资的企业高达846家。创投泡沫的繁荣下,投资与创业成了时髦的运动。然而,一时被资本烘托得高大上的项目,大多数经不起现实与时间的考验,很快就陷入了困境。过去两年时间里,每天都有O2O创业公司获得融资,也有O2O创业项目中止、倒闭。

这其实就是经济学家们在分析行为市场中所提出的“套利行为理论”。经济学家认为:市场中总会存在相当数量的行为套利者,这些人会受到动物特征“潮流与时尚”“过度信主”等心理因素的影响,在市场中会积极寻求套利交易。理性套利者虽然明白泡沫终究是会破灭的,但是在面对泡沫时,他们都想在泡沫成长的过程中利用泡沫来获取一定的利润。这种理论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击鼓传花,大家都认为自己不会是最后一个接盘的人。

疯狂的套现

怪不得有人说罗辑思维在利用papi酱帮自己套现,大家有没有发现最近这段时间以来,虽然经济形势不好,但是拿到风投的公司特别多?

还有一点必须要说明的是,并不只是互联网创业公司会寻求资本,资本也会非常渴望地去寻求这些创业公司。因为资本不能限制,限制的资本就是吃银行的利息那么通货膨胀会让资本方蒙受巨大损失。可以想象一下,茫茫多的资本就像体内拥有洪荒之力躁动异常而无处发泄的少年,终于逮住一个创业公司虽然说扯淡点吧但是我根本控制不住自己的身体啊。

泡沫破裂会有怎样的负面影响,大航海时代的荷兰郁金香泡沫我就不说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百度,比较著名的还有密西西比泡沫、南海泡沫。1990年前后的日本,是经济泡沫崩溃的典型:战后日本的“经济高速增长”,将财富装进日本国民口袋的同时,也积淀了大量从实体经济投资中游离出来的“投机资本(热钱)”。在资产保值和追求更高利润的原始冲动驱使下,投机资本会迅速向各种可能更快盈利的投机方向——房地产、股市、古董、字画、文物、珠宝等领域腾挪——咦,现在又抓到一个“网红”,怎么似曾相识?

有一个“迪士尼效应”,美国大萧条时期,迪士尼是全美唯二非但没有受损失,反而市值大幅增长的的公司(另外一个是炒白银的公司),萧条结束的时候利润翻了几翻。后来专家们分析,越是经济萧条、失业人数上升、假期延长,迪士尼人就越多,去看迪士尼电影的人也就越多,娱乐业也越发达。相反,经济上升期,人们疲于奔命,反而少有娱乐时间。这就是所谓的经济周期“迪士尼效应”。参考日本经济迷失二十年——什么行业发达了呢?动漫、二次元、宅文化、AV。

怎么样?此次罗辑思维联合papi酱和这个是不是很像?两者不仅得到了风投的青睐,而且还进行了广告拍卖如此花俏的行为。

现在中国,各种无聊的事物备受追捧,看起来繁荣至极,而实际上是资本在实体经济不振、萧条山雨欲来之际,在匆忙的给自己寻找避风港,仅此而已!

本文是水木然(微信号:smr669)根据赵皓阳《疯狂的资本:大萧条前的最后一次狂欢》修改,内容有删减和增加。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

作者:水木然
来源:商业见地网(微信公众号:bwchinesew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