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浪潮推动了这一轮的IP圈地运动。大量影视公司高价收购网络小说,并以期通过IP开发“一本万利”。狂躁的产业氛围下,投资方与内容生产者如何抉择?

华谊兄弟传媒集团执行总裁王中磊在博鳌亚洲论坛上表示,中国电影市场是一个非常浅的海滩,在等待巨大的浪潮。浪潮来时一定会形成很多泡沫,也有很多海里的东西被吹上来。简单来说,中国电影市场是存在泡沫的,但是市场也给予了很大的想象空间。

王中磊认为,现在电影工业已经跟不上市场容量增长的速度。从一个专业制作人角度来讲,第一,我们缺少一个工业体系,第二,缺少专业的人员。我们以前传统的行业人才产出方式现在已经落后。从前依靠专业学校来培养出演员进入电影行业,但这个产出方式现在来看速度其实很慢。而且,每年新进入行业的新人,往往呈现给我们的仅仅是表象。

表象具体来说,就是“红”现象。有很多“红人”或“网红”一夜成名,然后迅速进入娱乐行业。他们给这个行业带来很大活力的同时,也带来了跟他们的活跃度不相匹配的工业价值。他们没有好的表演,没有对行业充分的理解。财富的累积或许容易,但是也会让内容生产者心生忧虑,担忧作品水平快速下降。

除去对电影本身质量下降的担忧,王中磊还指出,在中国,现在基本上电影还停留在PPT文化里,每一个项目都会写一个非常类似的项目介绍,而似乎每一个项目,不管多大多小,PPT当中有一半以上是在讲这个项目将来如何会变成游戏、舞台剧,甚至主题公园,并且预估卖到十亿票房。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有巨大的诱惑力,使得超出这个行业所需要资本一百倍以上的钱投入了进来。“我最焦虑的,就是每一个电影制作人都成为一个金融高手。中国电影的金融,就是应该用它的方式,融到懂得这部电影的钱,而并不是说每一个电影项目都要成为一个上市企业。”

在美国每年大概会上映的电影当中,票房支持的电影差不多在50部左右,其中20部是既有票房又有文学性的电影。在中国,一年也差不多有30部电影来支撑70%以上的票房,但这30部当中,最后能被大家认为是好电影的数量太少。王中磊认为,如果这个数字不增大的话,市场再大,也只能是一个电影的市场大国,而非电影强国。

中国这两年很多电影的工业质量提高了很多,但是票房和口碑并不尽如人意,观众也没有买账。但是有些并未获得大笔投资、工业质量也未提高的电影,情感表达非常准确,让很多观众喜欢,造成了所谓的“现象级”电影。不论是喜剧、悲剧还是怀旧,只要情感质量足够高,也会有很好的市场价值。

最后,在中国电影业的国际化方面,一些好莱坞的大制作,为了得到他们所认为的中国市场,把中国演员生硬地塞到自己的电影中去,作为一个二级或者三级的明星,扮演一个小角色,但是在中国进行宣传的时候,以大规模的宣传来突出所谓本地色彩。王中磊认为,初期,尝试这样的合作方式并非不可,虽然它并不是为了作品的完整性和提高电影质量,但这可能会带动合作升级,没有这个初期也不会有下一步。

不过现在美国制作公司已经越来越懂得如何跟中国的电影工作者合作。很多新的合拍项目,已经并不是完全生硬地以演员为联接,以一个符号为联接,而更多是从文化和内容的角度上,来思考与中国的联系,打进中国市场。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

作者:刘皓琳
来源:FT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