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任老板是自嗨型的开会狂,一个人讲两三个钟头不嫌累。好不容易让别人发个言,也是没几句就被他打断。那种话没说痛快的郁闷,写在我们每个人脸上。后来有个新同事,竟然常常能在老板面前把话说完。

我仔细观察,发现他讲的内容未必如何高明,但是他说话时“吐纳”的方法有特别之处,比如他会这样说:“可能大家会觉得这个问题……没什么。但是在我看来,这个问题的研究和解决恰恰是下一阶段……工作的重点。”

要知道,一般人讲话,都是在出现逗号和句号的地方换气,这是我们在小学语文课就被训练出来的习惯。所以我们也习惯在对方换气的时候插话,而且这时对方一句话说完,我们也自认为明白了他的观点,觉得没有听下去的必要。

但那个同事独辟蹊径,只在“……”的地方换气,其它的标点几乎不停顿。于是在他换气的时候,老板因为没搞明白他的观点,只好听他讲;等他说完一句话,老板刚要打断,他又已经一口气往下说了。

我暗暗拍手叫绝。可惜正当我摩拳擦掌准备步其后尘时,他这招就被老板破了:在他“上气不接下气”滔滔不绝的时候,老板就跟近旁的同事咬起耳朵,声音很小,可大家又都模模糊糊听得见。于是很快大家的注意力都被吸引过去,而老板的声音也渐渐大起来,那个同事越讲越没趣,自己就闭了嘴,让老板继续自嗨。

现任老板则完全是另一种开会风格:整场会几乎都是我们在说,他只是静静地听。尤其是单独汇报的时候,我说到一个段落,停下来想看看他的反应,却只见他平静地看着我,一言不发。那种沉默产生压力,能把我有些原本不想说的观点都逼出来。而到了我真的无话可说的时候,会议也就结束了。然后到第二天,他的指令才会由助理传达下来。

跟前任老板开会很轻松,即使是要审核我部门的绩效,我也一点不担心,材料随便一整就敢单刀赴会。因为我知道,我讲不了两句,他就会自嗨起来,把要审核我的事忘得九霄云外。跟现任老板开会,压力真是比山还大,团队合力用一个星期做材料,才敢战战兢兢地去。

前任老板经常上午开某项工作的动员会,下午就通知该项工作暂停,因为睡个午觉起来,发现上午的自嗨有大破绽。所以他的动员基本动不起来,因为大家都在等着看他啥时又变卦。而做起来一不顺,大家心里就各种怨气:“当初要是听听我们的意见,怎会做这么多无用功?!“

现任老板的指令,即使不那么“英明神武”,我们也不怎么憋屈。因为他是在听取了我们全部意见之后做出的判断。

不夸张地说,两位老板一项能力的差异,决定了各自公司的兴衰,那就是“倾听”。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

作者:燕子坞主人
来源:茶水间传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