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狂人们跑跑跑,把功能饮料、智能手环和李宁都给救了

每个人朋友圈里都有一群健身狂魔们整天秀地图,秀装备。这两天球鞋发烧友们秀的是争购阿迪达斯新品NMD。

伴随着“这双鞋哪里好看了?!”的疑问,是你怎么也“买不到”的现实——3月16日中午,上海南京西路便已经开始有人排队,到了傍晚由于人数过多,阿迪达斯取消了南京西路店的发售。随后北京三里屯店也取消了销售计划。3月17日发售的15款NMD原价在1099元至1499元之间,价格在非官方购买渠道已经涨到2500元至4000元。

阿迪一款很多人觉得不那么好看的新鞋被追捧,举这个例子,其实是想说明健身潮已经疯魔到一定程度了,对耐克、阿迪等品牌新品的追捧原本只是是爱好球鞋一族的小众行为,现在竟然上了社交媒体和传统媒体头条,成了大众热点话题,实在是因为现在喜欢跑步、健身的真假健身达人太多了。

实际上,如今这股越刮越猛的健身潮把跟跑步、运动相关的几个产业都给带得火热起来,且不说耐克、阿迪这样的国际品牌,一直老大难的中国运动品牌李宁也借东风实现了盈利。

作为八大跑鞋里唯一的国产品牌,李宁有着足够亲民的价格优势,而且有着自己的核心科技,但业绩问题一直困扰着它——直到健身狂人把它救了。

3月17日,李宁有限公司宣布2015年全年业绩,2015年年度收入为70.89亿元,较2014年上升17%。年内经营溢利为1.57亿元,而2014年经营亏损6.43亿元。在此之前,李宁公司2012年起已亏损三年。2012年,李宁公司率先开始传统批发模式向零售为导向的快速反应商业模式转型,启动了耗资14亿-18亿元的“渠道复兴计划”,支持经销商清理库存、回购、整合销售渠道。

李宁给自己的定位为专业运动,并不等于放弃运动休闲。“根据地区及消费者类别进一步区分细化产品搭配”的策略,未来李宁主品牌主要针对专业运动参与者,价格为低至中;而LNG价格为中偏高,走时尚商务路线,立足一线城市核心商圈;弹簧标则定位为运动休闲的快时尚,以二三四线城市为主。

李宁自身的调整和努力肯定有效,但这三年恰恰也是运动和健身在国内逐渐风行普及的时候——真正拯救李宁的更可能是大的市场环境的变化。借助行业整体复苏的东风,不仅是李宁翻了身,安踏成为第一个过百亿的本土品牌,营收达111.26亿元,特步、匹克、361等虽然在营收上仍有较大差距却也虎视眈眈。

“在中国日益富裕和具有健康意识的人士中间,跑步已成为风靡一时的活动,”研究机构尼尔森(Nielsen)在最近一份报告中表示。“消费者愿意在这项运动上投入许多资金。”

中国的健身潮让阿迪和耐克这对外资品牌里的老对手在大中华这块市场上全成了赢家。

2016年1月6日,阿迪达斯大中华区公布了其2015年收入,全年实现20亿欧元纯收入。2010 财年,阿迪达斯大中华区的收入是10亿欧元,以2015年20亿欧元计算,五年间增幅达到 100% 。耐克2010 财年大中华区的收入是17.42亿美元,2015财年增加至30.67亿美元,五年增幅约为76.1% 。

健身狂魔们不只跑出了一片天,从头到脚的行头、到智能可穿戴设备、到饮料都要专业——为了秀也要专业。

拿功能性饮料来说,曾经,功能性饮料因为人们认为其配比加工方式对人类的身体健康是有害的而黯淡了一段时间,但健身狂人们救了它。

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11月份,纯天然和功能性饮料品类在2014年以双位数增长。其中,矿物质天然饮用水销售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23%,远高于包装水的整体增长率(14.3%)。富含维生素的饮料销售增长率为30%,富含蛋白质饮料(24%)和能量饮料(21%)紧随其后。

脉动、可口可乐“水动乐”、统一“海之言”等功能饮料都成功占领市场。原本非常不起眼的“体质能量”运动功能饮料,据传2014年销售额高达二十多个亿,还是在没有任何大的广告运作和品牌运作前提下,就实现了企业从山寨到品牌的华丽转身。

而且据专业报告显示,功能性饮料在中国的消费量同比其他市场份额还不算高,但是前景非常可观。有数据说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饮料市场,而这其中功能性饮料和健康饮料有着更大的发展空间。

健身狂人们还捧红了智能穿戴里的电子手环。健身狂人让电子手环、Apple Watch等智能手表真正能派上用场。

Apple Watch去年销量只有1200万,但也是至今最成功的穿戴式设备了。智能根据市场研究公司IDC的数据,运动手环制造商Fitbit去年其设备销量达到2100万。IDC中国发布了一篇报告,指出2015年第四季度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出货量为790万台,同比增长 404.9%;累计2015年全年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出货量为2370万台,同比增长 428.1%。

这里面有运动追踪功能的电子手环功劳大大的。以小米为例,仅在去年,小米手环销售量超过1200万只,助华米科技登上了全球第二大可穿戴设备公司的位置。

健身潮的大风来了,运动休闲产品市场迅速加大,这对这片江湖里的领头者、跟随者和新进入者们都是好事,但是,显然竞争也更激烈了,就像李宁在宣布扭亏为盈的同时,也坦言要“构建持续盈利的系统,未来要更累了”——为了保住已有市场、争夺扩大了的新市场,运动品牌商们必须睚眦必争,线上线下渠道之争、媒介的营销战,要为各种细分市场专门提供子品牌和产品。

总之,运动健康品牌的激烈竞争对应的终归还是健身达人们的钱袋子。

健身狂人们,准备好了,继续买买买吗?

版权:本作品由作者首发于经理人分享(managershare.com)。若非授权,转发时切勿删除版权信息,否则追究相应责任。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

(本文属 @经理人分享 整合共创,编辑:,参考内容:界面、金融时报等,转载请注明出处并附上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