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非只有“钱生钱”才是财务自由之路

在大家心目中,哪些方式算得上“理财投资”呢?

  • 存银行,吃一年2%-3%的收益

  • 买银行理财产品,享受一年3-5%左右的收益

  • 买基金,享受-n%到n%不等的收益

  • 买股票(包括做期货),享受-n%到n%不等的收益

  • 买P2P,享受-n%到n%不等的收益

  • 买房子或者商铺,享受每年3%-4%左右的收益

  • 创业,享受前几年都要亏损的收益

后两项因为起步要求比较高,暂时不算。那么1-5项的方式,就是大家俗称的“钱生钱”理财方式。

换个角度想想,在人生中,是不是只有“钱生钱”才算是理财投资,没有其他的渠道可以给自己的生活带来收益?

你的时间很值钱,请努力珍惜每个小时

一个有趣的现象:

收入越高的群体中,总有一部分人看起来越忙碌。再仔细观察,他们越忙碌,对时间珍惜的程度就越高。无论是赶飞机、坐火车,在等待客户,在谈判生意间隙,他们总是不断地再学习。

收入不高的群体中,总有一部分人很懒散拖沓,时间浪费很严重。面对项目任务,总有本事拖沓到最后一刻才能仓促完成,而早些时候宁可玩手机、刷网页、聊天购物,但绝对不会去工作。久而久之,他们喜欢给自己冠一个称号:我是拖延症晚期患者,这是病,怪它不能怪自己。

有人可以抱怨自己出身低微,起跑线比别人落后,但绝对不应该抱怨自己的时间比别人少吧。

如果说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可以称之为“公平”的话,那只能是“时间”,一天24个小时,1440分钟,86400秒,不多给一秒,不少给一分,无论你是达官贵人,或是乡野农民,都一样。

可是,面对这么“公平”分配的时间,仍然会有人不公平的对待它,继而随着不公平的程度越来越大,而有了完全不同的命运。

我曾问过一个月收入2万的朋友,为何总是很忙碌,总是在哀叹时间过得太快。

他说,“你有算过你每小时能够挣多少钱吗?我每天工作8个小时,每个月22个工作日,折算出来,我每个小时的收益是113元。如果我可以把8个小时的工作提高效率,变成6个小时完成,那么多出来的2个小时就可以增加额外的收入。如果我拖延时间,把8个小时的工作量延长到10个小时,就意味着我每小时的收益在下降,我既不可能有额外的收入,也会占据我娱乐的时间。”

被朋友这么一提醒,我赶紧拿起计算器算算自己每小时的工资收益,只有人家的一半不到,情何以堪啊。

我开始意识到为何这位朋友从最初进入职场的3000元/月进化到如今的20000元/月。他心里有一笔明账,在年轻的时候,对时间越浪费,就是变相地阻碍自己的成长,阻碍自己的收入进一步提高。

在3000元收入的时候,他每小时(以每日工作8小时计算)的收入是17元,如果他可能努力上一个LEVEL,寻求2000元的加薪,那么每小时的收入就会增加11.3,变成28.3元,随后那些日夜的学习瞬间变得可爱又有吸引了起来。

我有位朋友每月为两个杂志写专栏,她非常珍惜自己的业余时间,套用上面那位2万兄的时间逻辑,在她看来,每日能利用的业余时间不过3小时,每月也就是70个小时,按照一篇专栏1000元来计算,两篇专栏2000元,平摊到70个小时里,每小时的潜在收益率就是28.5元。

如果朋友能够在提高工作效率,多产出几篇文章,就意味着每小时多挣了28.5元。倘若她利用这业余的时间进一步学习提高文笔,很有可能每月接到的专栏会从2篇变为4篇,看中的杂志媒体越来越多,那么单价会从1000元提高到2000元,甚至更高。

这是我身边“拎得清,想得明”朋友对于“时间投资”最真实的示范。

以20000元薪酬的朋友来计算下收益率吧:

  • 2007年原公司3000元收入;

  • 2009年原公司晋升4500元收入,增长50%;

  • 2010年去上海,入职新公司10000元收入,增长110%

  • 2012年新公司晋升14000元收入,增长40%

  • 2014年跳槽新公司20000元收入,增长42%

谁能说,这个收益率比股票基金投资差?

恰恰相反,这是风险最低,收益率最稳定的高效投资回报。从2007年至2014年年底,收入从3000元增长到20000元,增长了566%,年化收益率接近30%,而2007年至2014年的股票基金投资回报呢,有多少大牛可以穿越牛熊转换,赢得566%的资产增值?

而那些瞧不起时间的人,那些拿着手机刷屏,点着鼠标购物的人,他们的时间单位价值不会高到什么程度。

他们一定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想自己的生活为何如此一团糟,经济收入为何总是提不上去。他们也一定会在日常工作的时候抱怨,“为什么要为这份低廉的薪酬而努力”。他们更会在聚餐八卦的时候羡慕精英朋友的收入,嫉妒升迁快的职场同辈,失望自己的落魄现状。

可是,他们偏偏不去想想自己为这份工作,这份薪酬,自己职场规划追求又付出了多少努力?那些本应该拿来进修、学习、研读的时间,被各种各样八卦闲聊晃悠给填满了。既然时间被挪作他用,又如何换取经济收益呢?

你的知识很值钱,请努力成为行业精英

一个行业的顶尖人物,值多少钱?

我想,行业高手还是可以开价的,他们还需要去求职,去应聘,去寻找工作机会。但行业的顶尖人物就是“无价之宝”,永远都是被猎头公司追着,永远有人拿着天价的合约等着他们点头。

看看自己所在的领域中,那些最最牛逼的人物,他们缺钱吗?我想,他们只会缺少理财投资机构,帮助他们打理那些数不清的资产吧。

花上10年的时光,默默去打造自己的核心实力,也许在一些人看来,不值得,10年,太长久,为何不能赚一票走人,去其他行业找空子呢。可是,这样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人永远在追逐热点,那么再怎么四处奔波,都依然是原来的那个自己。也许经历丰富了,但内涵并没有。

但守得住寂寞的那些人,用10年的时光把一个行业的里里外外摸索清楚,用10年的经验换得一个随时可以指点江山的知识宝库。他们成了行业中专家,拥有了绝对的话语权,也会拥有行业中最高的收入溢价。

一个人从一年4000元的月收入,5万的年收入开始,花上10年的时光,变成年收入100万。10年时光,1900%的工资增长,年化收益率接近60%。大家想一想,这是不是回报率最高,最值得投资的方式。

健康很值钱,请努力锻炼你的身体

常常听见老年人说,年轻的时候拿命去挣钱,年老的时候拿钱养命。太多太多的人,总是认为工作的忙碌就必须要用健康作为回报,似乎职业发展有一个魔鬼交易员,手中有台称,左边放着事业和财富,右边放着健康和生命,只有放弃了一方,才能拥有另一方。

如果说职场上真的这个魔鬼交易员,那么年迈且成功的企业家是不是都应该病入膏肓呢?而事实上很多事业成功的人,往往也有着很棒的身体,他们非常清楚如何去平衡“健康”和“事业”之间的关系。

曾经有一个帖子,列举了全球500强的很多CEO是如何锻炼身体的,我们会看到他们无论多么辛苦,依然保证每日1-2个小时的强度锻练。在他们看来,健身是最棒的工作减压方式,而健身换来的身体健康,精神充沛又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工作,换得更高的经济收益。

这就是良性循环带来的美好结果。

  • 维持健康,也许就是一双跑鞋,一身跑步行头,总花费或许不到3000元;

  • 维持健康,也许是一张健身卡,总花费不到5000元;

  • 维持健康,也许是一两年的瑜伽课程,花费不到1万元;

  • 维持健康,也许是一两年的私教课程,去让专业人士帮你打造健身塑形计划,总花费不到4万;

  • 维持健康,也许是更加高级的攀岩、冲浪、射击、拳击,甚至有铁人三项、全能十项目,总花费也许10万也许更多,但是依然值得。

如果没有健康,那么会如何?

在当下的社会中,依照年轻人对身体极不负责的态度,也许不需要年长后,只需要三五年时光,而立之年也是生病之年的开始,小病不断,体检报告年年显示亚健康。

拿一个感冒发烧打点滴为例,一趟下来等到身体痊愈,基本上2000大洋就报废了。如果更加严重点,需要住院治疗,基本上1万元也白挣了。

从而立之年到退休颐养天年还有30年的时光,如果拖着一副糟糕的身体,每年恐怕因为身体问题就要花去好几万,30年下来这要多花多少钱?

用不到5万元的健身支出,用2-3年的健身兴趣习惯培养,给自己一个健康的身体,一个充沛的体力,一个良好的精神面貌,换得可能长达30年的丰富人生和精彩职场,是不是相当划算呢。

“钱生钱”也有另一种解读

大多数人认为,“钱生钱”方式就是去存银行、买理财产品,或者干脆在基金和股市上赚一票,高买低卖,追求趋势,扮演上帝,猜透涨跌。但这真的是“钱生钱”的表现方式吗?

在我刚入证券市场的时候,问朋友说,有没有那种风险低但是收益高的买卖股票方式?他们说,“怎么可能,高风险才会有高收益,低风险只能低收益啊!”

这些朋友是趋势投资理念的拥趸,追求坐庄股票,寻找那些小票,因为他们信奉高风险才会有高收益。

但真的如此吗?

当我去研究股票市场,当我开始拿自己的真金白银去尝试的时候,我发现只要守得住寂寞,只要耐心持有,只要选对行业和企业,依然有风险低但是收益高的投资方式。

这个方式实践的最彻底的人就是巴菲特和查理芒格先生,他们的口号就是“价值投资”——发现优秀行业中被错杀的企业,在股价被严重低估的时候大笔买入,当行业转坏,或者企业股价被严重高估的时候,卖出。就这么简单的买入和卖出,或许一整年只操作几次,每日安枕入睡,依靠时间来等待“时间的玫瑰”。

之后巴菲特先生为普通投资者考虑,提出了一个更加便捷、更加傻瓜的投资方式——熊市的时候,大盘指数萎靡不正的时候,积极买入指数基金,然后长期持有。拉开美国股市的历史曲线图就会发现,市场上能够跑赢指数基金的人,10%都不到!

这个“成为百万富翁”的秘密公开了几十年,但依然大把人认为“钱生钱”的投资就是去股市做波段,听所谓股神推荐去买卖,听从K线图的趋势去买卖,只有追涨杀跌才是“钱生钱”的真实内涵。

结语

发财致富也好,投资理财也罢,“钱生钱”永远都不可能是唯一的投资理财方式,生活中创造财富的渠道太多了,当我们把眼光都局限在证券市场的话,注定只能成为失败的90%,即便是活下来的人,大多数也在精神和肉体上受到很大摧残。

想想去年融资杠杆爆仓之惨烈,那些生不如死的人在一年前可是相当风光啊!

生活的真正内涵在于寻求满足和幸福,快乐和充沛,这些东西光靠金钱无法获取,健康的体魄,职场的顺遂,同行们的尊重,家庭的幸福,这些才能够构建成一个完整的生活。

所以,请跳开那个“钱生钱”的思维模式吧,看看自己的职场,看看自己的擅长,看看自己的身体,那里都有宝藏,深挖其中任何一个部分都有可能让自己的人生变得精彩纷呈。

作者:三公子,理财达人,豆瓣红人,现已出版《工作前五年,决定你一生的财富》和《明天过得怎么样,取决于今天的你怎么做》。

转载自公众号:三公子的人生记录仪(ID:sangongzi0609),作者三公子。本文已获得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要转载,请联系原公众号。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

作者:三公子
来源:长江商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