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石再输一盘,就像三体舰队即将到来地球,朋友圈炸开了锅,各种刷屏。

在身边突然涌现无数围棋高手,对围棋的技战术暴风骤雨般分析之后,大家终于开始关注一些更为深远的问题,人工智能会带来什么?有人说独裁、有人说失业、也有人认为从此人类过上幸福的生活。

作为韩国顶尖九段选手,李世石开赛之前其实更被看好,国内不少了解人工智能的人士也觉得他胜算很大,倒是对围棋了解不少的《财新》主编王烁一开始就更看好AlphaGo电脑。“人机对战”有五局,但是无论胜负如何,剩下的战局已经没有太多意义。作为Alphabet旗下人工智能产品,AlphaGo已经证明了自己,至少是可以在同一水准上与围棋顶尖高手对弈中获胜。更可怕的是,它(或者应该说他)的进步速度是如此惊人,考虑到它在短短几个月之内可以自己与自己对弈数万盘,或许短时间之后,已经无人可以再击败它。

早在1989年,IBM研制的计算机“深蓝”(Deep Blue)就可以和国际象棋高手对弈,1997年更是击败国际象棋世界冠军。那么二十年之后,为什么这一比赛意义还是如此重大?因为围棋如果不是人类游戏中最复杂的一种,那么也是最复杂的之一。从算法难度而言,围棋的难度比起国际象棋不在一个数量级层面,按照AlphaGo的设计方的话说,围棋的变化比“宇宙中的原子数量”还多。AlphaGo能够迅速掌握这一技能,其学习能力以及智能水平确实令人震撼。如果说过去深蓝赢得象棋更多依赖计算,而AlphaGo目前已经可以通过大量自我对盘来学习自我评估,通俗地说,深蓝是一个专门为计算象棋而生的笨重机器,AlphaGo则是可以学习围棋以及其他领域的聪明机器人。

其实在一个多月前,AlphaGo已经证明自己,以五比零的战绩击败了欧洲围棋冠军,而更早几年,IBM超级计算机“沃森”(Watson)在智力类节目《危险边缘》(Jeopardy)击败了两名世界冠军。这些事件虽然没有今日李世石之败那么赢得关注,但是其中逻辑则是类似,即人工智能技术正在成熟,奇点正进一步临近。所谓奇点(ingularity),这一概念最早来物理学,数学家与计算机先驱约翰·冯·诺依曼五十年代就提及这一想法,而最为注明的引申来自美国预言家雷·库兹韦尔(Ray Kurzweil),他认为指数式的进步速度将最终将使得人工智能出现飞跃,在大概2029年左右,机器智能将赶上人类。而到了2045,人和机器将会深度融合,那就是奇点时刻。

虽然雷·库兹韦尔以及其追随者,带有某种狂热的宗教色彩,但就某种意义而言,对照计算机芯片性能翻番的摩尔定律,将奇点之类说法视而不见,才会显得有点疯狂。那么,人类水平的人工智能什么时候能实现呢?在《机器人时代》一书中,在一次针对两百名人工智能相关领域研究人士调查显示,有42%的人认为能思考的机器将在2030年前制造出来,甚至有人提议增加一个2020前的选项,只有2%的人认为永远不会发生。

AlphaGo赢了,人类则未必输。未来充满不确定性,但末日恐慌则未必需要,如何看待这些景象?

首先,从经济领域来看,虽然互联网文化流行颠覆经济学的思路,但是长期来看,经济规律在未来仍旧适用。短期的冲击不会缺席,最为明显一点是金字塔尖的工作可能会减少,而且中层原有不少白领工作将会遭遇淘汰,机器人从打扫家务下一步将会进化到写新闻稿审查账目阅读法律文件,这一天不会很遥远。

但不可否认,人类有乐观的理由。经济的历史揭示,每一次机器的跃升,都会带来生产力的极大进步,也会创造出更多的工作岗位。无论从纺车还是蒸汽机,最终我们减少了纺织工人,却收获了更多的机织精品。人工智能时代的逻辑类似,虽然这一过程的曲折程度或许超过预计。AlphaGo所依据的算法具有极强的通用性,意味着它不经改写就可以应用于别的游戏或者工作。这一通用性有可能让人工智能真正开始具备改写经济业态的能力——就如同电脑技术或者互联网技术改写经济业态一样。我们不难想象,当这一技术与各行各业的需求相结合的时候,更多的创新将会呈现,其结果不仅是效率的提升,而且是人与人互动的方式都可能在机器智能的辅助之下进行,管理方式与商业模式可能再次被改写。

另一方面,这也意味着政府在培训以及补助方面将需要做出更多工作,机器人带来的失业潮,最早将会从低端开始,中国等人力大国应该尽早做好准备。未来来看,人类比起机器人的比较优势,可能在于高感性、高创意类。

其次,从社会来看,这一现象的冲击将会更为巨大。经济学家的乐观基于长期,但是老话说长期来看,我们都会死,对比之下,短期的阵痛则更为现实。这种冲击不仅仅在于经济层面,更在于社会层面和伦理层面。以失业为例,白领工作的减少,意味着中产阶级赖以生存的基础遭遇动荡,这对于民主制度也会带来潜在冲击。虽然我们抱怨工作,但不少研究也揭示,人们工作时刻其实可能比休息时候更快乐,而且工作带来尊严与社会认同,即使短期失业可以得到经济补助,但是如何给予人们再就业机会以及减少挫折,这将是社会更值得注意的地方。

最后,从未来角度如何审视人工智能?更进一步,人工智能在超出人类智能之后,如何控制?这是一个大话题,甚至也涉及伦理之类极容易被忽略但是需要积极注意的话题。严肃物理学家如史蒂芬•霍金之类,近年就发出警告,能思考的机器将是人类历史的大事件,将这一切仅仅视为科幻可能引发“最糟糕的错误”。如此来看,围棋之类的游戏并非无关紧要,甚至对于人工智能的问题也变成一个有趣的智力测试:你越早意识到机器比人聪明,你可能就越聪明。哲学家尼采曾经说过,我们使用的工具最终会改造我们思想,也许最后时刻,在机器越来越像人的时刻,人可能也越来越像机器。

目前关于人工智能时代诸多猜想,无论悲观还是乐观,大部分都可能是错误的,但并不意味着这些意见毫无价值。一个开放社会形成的基础,正在于容纳各种公开讨论。也正因此,桑德尔这样的政治哲学家也积极参与基因工程等讨论。人类命运转折特定时刻,需要不同领域的合作,精英的努力和大众的理解或许同等重要。

人工智能时代已在路上,恐慌和无视都不明智。人脑对弈人工智能,输赢仍旧未定。虽然在所有规则明确的游戏中机器都正在展示越来越强的优势,但人类的优势可能正在于规则不确定之下的应对,换而言之,人类的动物性其实是人类最终能否胜出的关键因素。这就仿佛我们在谈论AlphaGo之后就迅速遗忘,投入新的一天。对于普通人来说,除了茶余饭后谈资,太阳照样升起,但是对于少部分人而言,世界已经与昨日不同。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

作者:FT中文网专栏作家 徐瑾
来源:FT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