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phaGo首战赢了,李世石输了!

Managershare:抛开胜负,谷歌人工智能的胜利提示我们的是一个关于正在到来的趋势;我们该如何面对人类自己创造出来又注定比我们聪明的人工智能。

3月9日,首尔四季酒店的一场“人机对决”成了大家关注的焦点,谷歌人工智能系统AlphaGo在与围棋世界冠军李世石的第一场对决中获胜。

从中午12点开始,经过3个半个小时较量,李世石宣布认输。今天的比赛结束后,双方还将分别在3月10日(周四)、12日(周六)、13日(周日)、15日 (周二)的北京时间中午12点进行剩余4场比赛。

其实这不是机器第一次战胜围棋大师了。今年农历年前,谷歌AlphaGo就在没有任何让子的情况下,以5:0完胜欧洲冠军、职业围棋二段选手樊麾。

事实上,1997年,人工智能机器人就第一次打败了顶尖的国际象棋人类选手。到2006年,人类最后一次打败国际象棋人工智能机器人,此后就没再赢过。

这场比赛之所以引起了科技领域和围棋领域的高度关注,因为相比而言,围棋比中国象棋、国际象棋等知名棋种都更加复杂,对机器人的运算能力和计算容量都有很高的要求。

在此之前,大多数国际象棋电脑依赖的依然还是穷举法,计算机每走一步都要耗费大量时间进行计算,这样下去根本连普通选手都下不过。

AlphaGo人工智能程序结合了深度神经网络机器学习方法和树搜索算法。简单来说,就是先让AlphaGo观察人类下围棋,然后通过将不同决策进行比较来提升技能,这一过程被叫做强化学习。经上百万次重复后,AlphaGo就可以进行对战了。

据AlphaGo之父戴密斯·哈萨比斯介绍,AlphaGo的优势在于它有两个神经网络。第一个神经网络是观察棋盘布局,找到最佳的下一步,原理是预测每一个合法下一步的胜算概率;第二个神经网络是预测每一个棋手赢棋的可能,分析未来局面的“好”与“坏”,去决定怎么改变。

那么这样的一个胜利意味着什么呢?

就智能围棋而言,Facebook围棋项目负责人田渊东说:AlphaGo已经达到凭“感觉”下棋,也就是说,人工智能运用深度神经网络进行的下棋决策,已经非常接近于人,就是凭“感觉”选择下一步棋的落子。

深度学习初创公司Skymind的创始人克里斯·尼克尔森则认为,鉴于AlphaGo的学习能力,赢下一盘也意味着AI征服围棋的进程大大缩短了。

有评论认为,如果最终AlphaGO胜出,这将是机器人的一次标志性事件,其意义不亚于“人类登月”。谷歌AlphaGo在第一次与世界顶尖围棋手的较量中取得胜利,这是人工智能发展史上重要的里程碑,代表人工智能已经能在诸如围棋等高度复杂的项目中发挥出超过人类的作用。

但其实,谷歌做人工智能围棋程序AlphaGo并不只是想做一个棋类程序,而是想做一个通用的智能计算系统。如果解决了围棋问题,谷歌希望能把这套人工智能算法用于灾害预测、风险控制、医疗健康和机器人等复杂领域。也就是说,谷歌的目的还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人类,而不是要和人类大脑分胜负。

可能我们的关注点跑偏了,就像DeepMind(AlphaGo的研究公司)创始人哈萨比斯所说:公众对人工智能的警示掩盖了人工智能带来的帮助。实际上,我们距离人脑水平的人工智能仍然相当遥远,可能还需要几十年。

好吧,其实即使我们被机器人战胜了,也并非不是好事,谷歌董事会执行主席埃里克·施密特就说:“这次对决无论哪方笑到最后,终究都是人类的胜利,人类的智慧又向前迈出一步,我们的世界将更加美好。”

人们在面对机器战胜人脑的这个事实的第一反应,是有恐慌在里面的。

正如凯文·凯利在《必然》中说的:“我们面对数字领域中极力向前的新科技时,第一反应可能是退回原位。”但是他认为“与其螳臂挡车,不如睁大眼睛,以一种警醒的态度来拥抱新科技要有效得多。”

抛开胜负,谷歌人工智能的胜利提示我们的是一个关于正在到来的趋势,“我们会认识到,基于所有制的商业模式正在发生改变,虚拟现实正在成为现实;我们也无法阻止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改进和创造新的商业,从而抢走我们现有的工作。”

人工智能其实是凯文·凯利预测的人类大趋势,即他所说未来的“四个必然”之一,他把这叫做知化,即“赋予对象认知能力。” 他预测,廉价、强大、无处不在的人工智能样拥有“改变一切”的力量。

根据量化分析公司Quid的数据,自2009年以来,人工智能已经吸引了超过170亿美元的投资,仅2014年,322家拥有类似人工智能技术的公司获得的投资就超过20亿美元。人工智能领域的民间投资在过去四年里平均每年增长62%,这个速度还会持续下去。凯文·凯利甚至预测,再过10年,到了2026年,谷歌的主营产品将不再是搜索,而是人工智能。

其实未来,人工智最有趣的并不是类似AlphaGo大战围棋选手这样的大事情,而是它将能将像现在的互联网一样无孔不入地出没在我们的生活中,而且,“我们在改变人工智能的时候,人工智能也在改变我们”——“新的人工智能还会通过加深我们的记忆力加速我们的认知能力等方法来强化个体以及全体人类的能力。”

面对我们人类自己创造出来又注定比我们聪明的人工智能,“我们需要依据这些科技的特性来"教化”“驯服”它们。我们必须要深度参与、亲身体验,谨慎接受。唯有如此,这些科技才不会弃我们而去。"凯文·凯利认为,面对新科技最务实和积极的态度,“只有与这些科技协作而非阻挠,我们才能最大程度的获取到科技所要给予我们的。”

其实最有趣或者说最有价值的问题或许是,当我们发明了那么多那么强大的人工智能之后,到底什么才是“人类独有的”,或许人工智能可以告诉我们——我们是谁,因为它们比我们聪明?

版权:本作品由作者首发于经理人分享(managershare.com)。若非授权,转发时切勿删除版权信息,否则追究相应责任。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

(本文属 @经理人分享 整合共创,编辑:miku,参考内容:界面、澎湃、21世纪经济报道等,转载请注明出处并附上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