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创建任何公司时,你都有两件事情必须要做:弄清楚你想打造怎样的企业文化,以及吸引怎样的人才。我希望给员工创造舒适的工作环境,彼此透明,坦诚相待。有趣的是,在筹划要做什么,与谁共事的同时,你也要决定哪些是公司中不允许存在的。因为融合不意味着无缝,坦率不等于粗鲁,透明也不代表可以对同事恶意攻击。明确哪些事情是破坏规则的,你的底线在哪里。这就是职业和不职业的区别。

在我们公司,我会穿着牛仔裤工作。我喜欢和员工交朋友。我希望我们的企业文化是开放的,让年轻的团队感到亲切。在我们的办公室里,社交生活和职场生活交织在一起。但交织不意味着没有界限。

我喜欢一句老话:不要去做任何你不愿意被《纽约时报》头版报道的事。我认为这同样适用于职场关系甚至与同事的谈话中。你在工作中结交的人可以成为相知多年的好友,但你要保证自己在谈话和行为中不要越界。当你朝九晚五的职场生活和社交生活产生冲突时,确保这条界线的清晰很困难,当酒精发生作用后,尤其需要注意这一点。

酒精能让最理智的人说一些他们不应该说的话。这点很危险,因为即使他在会议上或客户面前都表现得体,老板和同事也会重新考虑这个人是否值得信任。有些人在掌握这一界线上做得很好。你需要在社交上足够精明,搞清友谊和职场声誉的重合之处,确保自己离潜在的越界点至少保持五步之遥。

我认为,在其他人面前公开地斥责或纠正某人是很不职业的行为,也不礼貌。我们当然欣赏坦率的行为,开放直接的交流可以大大提高效率。但是,我们必须清楚,开放直接的交流,与突然斥责某人、让他当众没面子是不一样的。如果你这样做了,他会觉得自己很傻很尴尬。这显然弊大于利。

因此,如果有人需要在某事上改进做法,或是有问题需要改正,应该请他去房间里或是私下说。显然,有建设性的批评和关键的反馈对于成长很重要,但如果那个人感觉你在与他合作,而不是与他作对的话,效果会更好。

不要诽谤、苛责他人,不要对人指指点点。因为这无济于事。

透明并不意味着你有权利在背后随意抨击他人。即使是公司流程出现了问题,或者你不喜欢某人的行为——无论是什么问题——在背后说人坏话都无济于事,反而只会散播负面情绪。

作为公司的领袖,如果有人这么做,我会考虑这个人是否合适被提拔或是承担更大责任,因为这种负面行为无处不在。无意义地宣泄,与公平公正、实事求是地看待和解决问题,这两者之间有很大差别。

行为方式是否职业常常取决于公司文化,不过即便这是你自己的公司,确定人们的界线也可能很困难。做得职业,就意味着不断证明自己是一项资产——而不是债务——所以要三思而后行,尊敬他人,不要做那些父母不会为之骄傲的事情。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

作者:佚名
来源:财富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