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同鸡肋的工作,要不要辞?

Managershare:“如果你只是一坨石头,那么,即使搬到御花园里也是石头,并不会因为环境的改变而发生质的变化。”说得对!

简单来说就是:付出在先,索取在后。与此同时,你必须接纳一个事实:回报永远低于付出。不会等于,更不可能大于。无论是心理上,还是事实上,付出与报酬从来都是不相匹配的。这是剩余价值存在的基础。

1、

在一家不大不小的公司,做着可有可无的工作。也许这就是你目前的状态。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这种感觉,我懂。心里已经挣扎了无数次:要不要辞职呢?要不要辞职呢?……

“你说,我到底要不要辞职?”心里斗争了半个月后,L悻悻地问我。

他给我讲了自己在公司的种种“遭遇”:奇葩的领导,奇葩的同事,奇葩的制度,奇葩的业务……就差公司没取名“奇葩文化有限公司了。我叹了口气,也不知道说啥。

这已经不是L第一次跟我发牢骚了。恍然间我又看到了尿盆里的自己过去的影子。

2、

记得我第一次辞职的时候是刚出差回来,差旅费报销流程都没有走完。因为出差的花销是我自己垫付的。出差五天,我觉得自己已经很努力地去完成领导交给我的任务了。但并没有得到认可,反而在开会的时候把我臭骂了一顿。

一怒之下,我当天上午就提交了辞职申请。

“报销的钱老子不要了!”一种愤怒的情绪将我积淀四个月不满全都激发了出来。当天下午我就收拾好铺盖,“大义凛然”地离开了公司。

那是毕业后第一份工作。我强烈地认为,公司的总经理就是一个傻逼。我无数次听到身边的同事抱怨,总经理太难相处,人品都有问题云云。此时,这些俨然就是辞职的最好佐证。

想不到我意气风发的姿态在初次跨进职场就遭遇了霜侵。

从情感的角度说,带我的直属上司真的对我很好,跟着他我确确实实学到了很多东西。但整体来看,繁重的工作、恶劣的老板、长时间的熬夜,让我感到前途渺茫。那时,与我同来十几位小伙伴都快走光了,包括我在内,仅剩两个。

那是一家制造业龙头企业的分公司,中国民营企业前十。虽然工资不高,但包住宿、有餐补,关键是离家近。就离家近这一点,我爸妈也坚决反对我辞职。

我顶住家人的阻力,毅然决然地辞了。那时我相信,我可以找到更好的工作,做更有存在感的事情,追逐更有价值的人生。我天不怕地不怕,我还年轻,我有试错的成本。一种愚蠢的自负统治了我的内心。

但具体到自己要干嘛、能干嘛,心里并不清楚。

3、

在我对自己的定位丝毫不清晰以及头脑发热的状态下,我的朋友M“怂恿”我去帝都。

M说,你来北京发展吧,我们公司正在招人,凭我对你的了解,我相信你一定能胜任这份工作。他知道我喜欢文字,但喜欢文字和做文字工作是两码事。

当我交了辞职报告之后,我第一时间给M发了一条短信:我辞职了。他说,赶紧过来吧,我给你订机票,公司可以会给你报销路费。我一听,心里还挺高兴。但我告诉他,我想休息一阵,过几天再启程。最后我们达成一致:我11月7号飞往北京。

那是我第二次来到北京。时值冬季,万物萧条,寒风刺骨,雾霾氤氲。所有的一切,和我一年前来的时候迥然相异。只有一点是相同的:我对这个城市没有好感。或许这也注定了我在帝都呆不了多久吧。

这家公司包吃住,早上提前五分钟起床,两分钟洗漱,三分钟步行公司打卡。非常紧凑。中餐会有餐厅把盒饭派送到公司,下班则我和M一起四处游荡,体验北京的各种美食。吃完再慢悠悠地晃回宿舍。

所谓的宿舍,不过是公司租的一间十几平米的仓库改装房。白天进去也是黑漆漆的,没有窗户可以透光,像是在隧道里穿行。北京冬天是要用暖气的嘛,因为没有通风口,所以室内温度比夏天还高。我第一次体会到,原来冬天可以这么热。而正好我睡在上铺,正上方就是暖气进风口,整晚我都要忍受热浪的炙烤。

因为需要我做的工作要求太高,作为一个刚毕业四个月又没有受过针对性训练的新手,压力山大。我很迷惑。从跃跃欲试,变成了苦苦挣扎;从满腔热血,变成了僵持不下。进退两难。在我“悄悄”浏览了几天招聘网站之后,不愉快的事情提前降临。

我被辞退了。没想到,公司的动作比我的想法还快。走就走吧,反正我也正好想走。

不过,当初承诺的机票并没有报销。令人愤懑的是,干了一个月,前十天因为没有办理入职手续而被记为“试用期”。而公司规定新人试用一周,说是说让你适应环境,因而不能算正式雇佣关系。

我又不是法盲。但考虑到朋友M的处境(毕竟是他介绍我进来的,直属上司又是M的朋友),也就忍了。所以,最后我只拿到了20天工资的80%。连来回路费都不够。倒是自己带来的钱花得一干二净。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应该说,这件事对当时的我刺激是很大的。我从未质疑过自己的能耐,更没料到自己会竟然会被辞退。为此,我失落了好几天。那时离过年还有一个多月,直接回家太丢脸了。我决定,避一避风头再回去吧。

这么想着,半个月时间,我在北京城走了许许多多的地方,也不算白来一趟。

4、

第三次辞职是在深圳待了一年之后。那时,M邀请我加入他们的创业团队。从3月份催我,一直催到第二年的四月份。我终于还是辞职了。刚开始我是拒绝的,因为刚来深圳我就喜欢上了这座城市,单纯地想在这里待一段时间。好好沉淀一下、磨炼一下。

我再也不想经历从前那种遭遇了。我觉得自己刚刚适应了这个行业、这个岗位,以及这里的人。因而,尽管M给我前前后后打了几十个电话,我都没有动摇。

但你知道,在一个体量越来越大的公司里,岗位的划分、职能的安排是精细化的。几个月后,我就开始感到厌倦。每天重复来重复去,都做那些事儿,和搬砖没多少区别,只不过是换了个环境在互联网公司搬砖而已。我经常怀疑自己的价值,对自己前途的担忧再次沉渣泛起。不过,这一次,我动作没那么快。

不过我是一个执拗的人。我很早就决定了要在这家公司至少干一年,不到一年我不走。除非再次被炒。频繁的换公司对我的伤害已经不止一次了。我决定沉下心,放下所有的顾虑,专心致志做好力所能及的事。

事实证明,那一年收获满满。我不光做成了好几件从前我觉得自己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事,还结识了不少优秀的小伙伴。尽管没有攒下多少钱,但这些收获已经让我感到欣慰。

自然而然,我觉得自己可以去尝试换一种生活方式了。毕竟,在一个边缘性岗位,想出头并不容易。虽然我喜欢这个领域,但我希望做更重要的角色。离职的幻影再次映入眼帘。

辞职的那天,是我年后刚返回公司的第二天。头天我挣扎了好久还是忍住了。毕竟开年第一天辞职好像真的不太好,在第二天义无反顾提交了辞职申请。先是HR谈话,后是直属上司谈话,好说歹说,我都一幅“壮士一去不复返”的心态。

一个月之后,流程全部走完,正式离开。

那是我来深圳后第一份工作,虽然不那么重要,却是我步入职场后真正意义上的一份工作。我对它投入了许许多多的感情和精力。距离我理想中的结果还很远,却也无怨无悔。

5、

顺其自然,我加入了M所在的创业公司。待的时间很短,充其量就两个月。但离开的时候非常失望。公司的老板是个大忽悠。原先承诺我的薪水一拖再拖,创业公司嘛,发不起工资也正常。但他一再承诺,又一再撕毁承诺,这让我无法接受。

我第一次在职场中亲口尝到了轻信别人的味道,很苦。

当我第一次和老板要工资的时候,他说星期一发。星期二的时候,我去ATM机一查,没有收到一分钱。再次询问,再次承诺,再次违约。一连反复了六七次。终于,我忍无可忍了,撂下一句狠话:30号以前不发工资我就不来了!

那时是六月底,正常发工资时间是每月15号,此时我连四月份的工资都还没拿到,承诺的其他条件就更别提了。我太信任他们了,既有朋友关系,甚至还有一星半点亲戚关系夹在中间。如此种种,让我非常为难。

我一连几天没去上班。直到30号,老板七拼八凑给我发了五月份的工资。那一天,我纠结了很久。终于还是决定离开。我最不能忍的就是不讲信用。而我已经被欺骗了七八次。与不讲信用的人一起做事,我找不到丝毫安全感。

朋友的面子也顾不上了,尽管一再挽留,我也不会回头了。那一天,我突然感到前所未有的轻松。如释重负。虽然在大公司就是一颗螺丝钉,但起码生活是有保障的。关键的一点,我重新认识了自己,还不具备独当一面的能力。无论哪一个方面都尚欠火候。

想来想去,还是打工最适合我。现阶段最紧迫的是养活自己,而不是赚多少钱。当年八月,我选择再次回到深圳。

6、

L不止一次跟我讲过辞职的想法。从L辞去上一份工作,到两个月之后再次产生离职的念头,我的建议都是一致的。

“不要辞了,安安心心学点东西。”我说,“你刚毕业几个月,就换了这么多次工作,你收获了什么呢?无论在哪一家公司都大同小异,你以为换一家公司你就会时来运转吗?没那么简单。”

这是我经历了许许多多变故之后才明白的:

如果你只是一坨石头,那么,即使搬到御花园里也是石头,并不会因为环境的改变而发生质的变化。此时你真正需要的,不是挪窝,而是冶炼、锻打、淬火、提纯……去除身上的杂质,让自己变的更优秀、更专业、更有品位。这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但一定是增值的过程。

你不想做现在的工作,那你好好想想:你能做什么工作?如果你有能耐,换工作也没什么大不了啊。但如果换了一个工作也和现在差不多,依然可有可无,那和不换有多少区别呢?你换来换去,最后哪一个岗位都没有做熟、哪一个专业都没有做精,何必呢?

你说,只有试了才知道合不合适。哪有那么多机会给你试?你已经奔三的人了!你好意思说你还年轻、还有机会重头再来?没错,你比六十岁的老头年轻,但六十岁以前,留给你穷折腾的时间还有多少?

我的态度是:既然要跳,那就跳得高一点。如果不是跨越式提升,还不如不跳。

三千块和三千五有区别吗?五千八和六千一有区别吗?你说有也无可厚非,但这几百块恐怕还不够抵消你找新工作的成本呢。

你说,你想换工作不是因为钱,是因为领导不好相处。这确实是个挺棘手的问题。不过,为什么别人能够相安无事,偏偏你忍受不了呢?我并不想说教。关于这一点,我只能说需要看缘分。

如果你觉得领导无法相处,那我就想问:当初你为什么要选择留下来?看人何尝不是一种能力?与领导相处又何尝不是一种能力?你确定真的只是领导的问题?……

7、

我不想逼问下去了。

总而言之,无论辞职与否,在下定决心之前,务必对自己进行重新认识。暂且不管你想做什么,先考虑一个问题:自己究竟能做什么?

其实很多人对自己的定位是非常不清晰的。很可能,既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也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对于这样的人,我觉得你辞与不辞结果都不会好到哪去。或许你一时辞了,工资也增加了一千两千,但你的天花板也显而易见。

你有多大的能量,就发多大的光芒;你能发多大的光芒,就照亮多大的天地。光芒无边,天地无限,除了最大限度的集聚能量,恐怕没有更好的办法。

当你真真正正沉下心来,值得你钻研的东西是很多的。这个世界不怕没有能力的人,怕只怕没有能力还想索取更多的人。事实上,当你能够做出更大的贡献了,你收获的回报也不会太少。

有位朋友对我说,他的老板曾对他说过一句话:“做事情要做到让老板觉得欠你为止,而不是老板欠你。”他说,那时的他并不明白这句话的深意,甚至是抵触的。工作了若干年之后,他明白了。此时的他已经是某公司的市场总监。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简单来说就是:付出在先,索取在后。与此同时,你必须接纳一个事实:回报永远低于付出。不会等于,更不可能大于。无论是心理上,还是事实上,付出与报酬从来都是不相匹配的。这是剩余价值存在的基础。

但你完全不必因此而吝啬自己的付出。

因为你的工作,不仅仅是让你收获了薪水。更重要的是,它让你收获了谋生的本领。兴许是你安身立命的技术,或许是为人处世的能力,再或是独一无二的资源,等等。这是一种难以准确用钱来衡量的回报,很可能在你未来的人生中持续为你带来收入与增值。

比起这些,眼前的那一点点工资,又算得了什么呢?

来源:未见(ID:weseer )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

作者:魏渐
来源:CEO管理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