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9日央行宣布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对此我们解读如下:

去年10月23日双降以来,在外汇占款流入不断减少、市场降准预期浓烈的情况下,央行迟迟不降准。我们此前曾指出央行不降准的逻辑:

一是,迫于汇率的约束。降准作为流动性调节工具,其蕴含的货币宽松信号太过强烈,会加剧人民币贬值预期,而此前汇率是央行最关切的因素。

二是,利率市场化后期,央行要抓紧布局货币政策由数量型向价格型框架的转型。1月以来,央行可以说是各种形式和期限的流动性调节工具“齐上阵”,除了拟打造为利率走廊上限的SLF外,还通过多次的MLF操作勾勒出了3个月到1年的中期政策利率曲线。

三是,调整货币政策框架也有配合结构性改革之效。对银行来说,这种流动性调节方式的变化意味着,未来资金的松紧将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在去产能、去杠杆的背景下,“央妈”开始变得更加名副其实。

 延续上述逻辑,央行此番降准的原因也是非常明确的:

1、当前汇率阶段性企稳,央行货币政策的关切点开始转向经济下行压力。年初的天量信贷投放,就反映出货币政策在对抗经济下行方面依然有较强的诉求。

2、只要外汇占款流入持续减少的格局不变,基础货币缺口不断扩大的格局也就不会改变。无论是从与经济增速的匹配,还从是基础货币投放方式的变化来看,降准的空间都是非常充分的。

3、央行的“花样”放水,规模上可以比拟降准,期限上却逊于降准。虽然央行不断拉长流动性管理工具的期限,但与降准永久释放流动性相比期限依然偏短。随着地方债发行进一步扩容,通过降准优化银行的资金结构是极为必要的。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

作者:钟正生
来源:微信公众号:阿尔法工场转自 莫尼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