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 you wanted to get rich, how would you do it? I think your best bet would be to start or join a startup. That's been a reliable way to get rich for hundreds of years.

如果你想发财,你会怎么做?我想最好的办法是自己创业或加入一家创业公司。数百年来,这一直是一个比较可靠的发财之路。

——Paul Graham

自古以来,创业是通向致富道路的最靠谱的方法。并且科技领域的创业公司成活率更高,尤其是当前互联网飞速发展的环境下更是如此。

“创业公司”这个词最早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但实际上类似的公司模式可追溯到中世纪有风险投资支持的航海贸易。

创业公司通常涉及技术,以至于“高科技创业公司”几乎是个多余的词。一个创业公司就是指解决技术难题的小公司。很多人对于创业公司的了解仅止于此,但是不影响他们富起来,就跟做好销售不需要精通物理学一样。但是若能理解基本原理,你会有更大的优势。

为何创业公司必须小?是不是它长大了就不再是一个创业公司?为何他们通常专注于开发新技术?为什么那么多创业公司在销售新的药物或计算机软件,而不是卖玉米油或洗衣粉?

创业发财的构想

从经济学角度上看,你可以把创业公司看成整个工作生涯压缩成几年的一种途径。你不是低强度地工作40年,而是尽力拼命地工作4年。在科技领域,这个模式可以得到很高的回报:通过飞快地工作来赚更多的钱。

让我们简单阐述这个经济学命题。假设你是一个二十多岁的优秀黑客,你可以得到一份年薪8万美金左右的工作。雇佣你的公司要达到盈亏平衡,因此平均而言,你的工作必须能产生至少8万美元的价值。作为企业的员工,你也许可以工作两倍多的时间,如果你专注,每小时的产出或许可以高达三倍。 如果你的老板不是像大公司里无能又喜欢指手画脚的中层经理一样,您的工作效率应该可以提高好几倍。

此外,创业还有一个加速器:你的智力实际上比简历描述所期望的的高出多少?假设倍数是3吧。结合所有这些倍数,我可以说你的生产效率可能是一个任意的企业职位要求的36倍。如果一个不错的黑客在一家大公司创造的价值是每年8万美金,那么一个聪明而努力并且没有企业扯皮折磨的黑客能产生每年约300万美元的工作价值!

跟所有的粗略计算一样,上述算法有很多回旋的余地。我不想争论数字的准确性,但我坚持上述计算逻辑是合理。我也不是说效率相差的倍数正好是36,但肯定超过10,或许有些情况下可以高达100倍。

如果每年300万美金看起来很高,要记得我所假设的情况包括了极限情况:你没有闲暇时间,工作非常辛苦,甚至危及你的健康。

创业公司没有魔法。它们不会改变财富创造的规律。他们只代表创富模型中的一种极端模式。工作有一个守恒定律:如果你要赚一百万,你就必须忍受价值一百万美元的痛苦。

例如,在邮局工作要挣100万的话,你要在那里呆一辈子,并存下你的每一分钱。想象一下,在邮局工作五十年要忍受的压力。而在创业公司,你将把所有这些压力压缩到了三四年。虽然批量购买这种痛苦会得到一定的折扣,但不能回避基本的守恒定律。如果创业很容易,每个人都会做(现实并不是)。

百万级,而不是亿万级

每年300万美金对于一些人来说是个大数字,而对于另外一些人则不是。300万?我如何成为像比尔盖茨一样的亿万富翁?

我们不能拿比尔·盖茨来讨论。用一个有名的富人来当例子不是一个好主意。因为记者只写那些非常富有的人,而这些往往是异类。比尔·盖茨是一个聪明、有决心并且勤奋的人,但你获得和他一样的钱,仅此不够,你还需要非常幸运。

任何一家公司的成功都有一个大的随机因素。所以,你在报纸上读到的富豪不仅聪明敬业,而且运气非凡。比尔当然聪明敬业,但微软也碰巧成为商业史上最壮观的失误之一的受益者:DOS的授权协议。毫无疑问,比尔竭尽所能引导IBM犯下这个错误,并且充分的利用了它,但是如果IBM当年决策时有一个有头脑的话,微软的未来又是另一番景象了。当年,微软对于IBM没有什么优势可言,他们只是一个零件供应商。如果IBM曾要求独家授权(他们本应该如此做),微软仍然会签署协议。这对他们来说仍然意味着很多钱,而IBM公司可以很容易地在其他地方获得操作系统。

相反,IBM利用自己的市场地位把PC标准的垄断让给了微软。从此,微软所要做的就是执行。他们从来无需把公司赌在一个大胆的决定上。他们所要做的就是对被授权人采取强硬态度并且及时的抄袭创新产品。如果IBM没有犯了这个错误,微软仍然会是一个成功的公司,但它不可能长那么大那么快。比尔·盖茨仍然会富有,但他会在福布斯400富豪榜的底部,类似他这个年龄的其他人。

有很多方法可以致富,而这篇文章中的方法只是其中之一。本文是关于如何通过创造财富然后获得报酬来赚钱。还有很多其他的方法来挣钱,包括运气、投机、婚姻、继承、盗窃、敲诈勒索、诈骗、垄断、贪污、游说、伪造和勘探。大多数巨大的财富里都可能涉及到上述的几个。

创造财富是发家致富的一个途径,这种方法的优势不仅仅在于它更合法的(许多其他的方法现在是非法的),而且它更简单。你只需做人们想要的东西。

钱币不是财富


正确理解“财富”的含义可以帮助你创造财富。财富和钱币不是一回事。 财富和人类历史一样古老,甚至更古老,而钱币是相对比较新的发明。

财富是根本的东西。财富就是人类想要的东西:食物,衣服,房子,汽车,小工具,到有趣的地方,旅游等等。你无需钱币也可以拥有财富。如果你有一个魔法机器,可以听从命令制造汽车、煮晚餐或洗衣服,或做其他任何你想要的,你就不需要钱。如果你是在南极,那里没什么可买的,你有多少钱也没意义。

财富是你需要的,而不是钱(货币)。但是,如果财富是最重要的事情,为什么大家都谈赚钱?它是一种替换说法:钱是调动财富的一种方式,并在实践中它们通常是可以互换的。但他们是不一样的东西,除非你打算通过伪造来致富,谈论赚钱反而使你更难理解如何赚钱。金钱是专业化的副产品。在一个专业化的社会里,你不可能一个人生产大部分你需要的东西。如果你想要一个土豆或铅笔或居住的地方,你必须从别人那里得到它。

你如何让那些生产土豆的人给你一些土豆?给他一些他想要的东西。但直接与有需要的人物品交易走不远。如果你生产小提琴,当地的农民没有人需要它,你将如何填饱肚子?

随着社会变得更加专业化,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把贸易变为一个两步的过程。小提琴不直接和土豆交换,作为替代小提琴和银子交换,然后你可以拿银子和其他你想要的东西交易。中间物——交换的媒介——可以是任何东西,只要是稀有并且便于携带的。历史上,金属是最常见的中间物,但最近我们使用一种交换的媒介,被称为美元,物理上它不存在。然而,它可以作为交换媒介,因为它的稀有性是由美国政府担保的。

交换媒介的优点是,它使贸易变为可能。其缺点是,它往往掩盖了贸易的真正含义。人们认为企业为的就是赚钱。但钱只是中间阶段——只是一个简写,目的是用来交换想要的物品。大多数企业真正要做的是创造财富。他们创造人们想要的东西。

馅饼谬论

很多人保留了一个从小就有的想法:世界上的财富是固定数量的。也就是说,他们一向认为对一般的家庭而言,任何时刻都只能拥有某个固定数量的“钱”。但是,这不是一回事。

有上述观念的人在谈论财富时,通常把财富比喻为一块“饼”。政客会说“你不能把蛋糕变大”。当你谈论一个家庭银行账户的钱,或政府从税收收入获得的金额,这个说法没问题。如果一个人多得了,别人就会少得。

我小时候就相信,如果少数富人有了所有的钱,其他人就拥有很少。许多人进入成年以后似乎仍然这样认为。这一谬论之所有有市场,是因为你听到有人谈论:人口的x%拥有财富的y%。如果你准备开始创业,那么无论你是否意识到,你正在计划的事业将伪证这个“(财富是)块饼的谬论”。

金钱的抽象性导致人们误入歧途。金钱不是财富,只是我们用来移动财富的东西。因此,虽然在某些特定的时刻(你的家庭在这个月)可用来和其他人交换你想要的东西的数额是固定的,但是世界上的财富不是固定的。你可以创造更多的财富。人类的历史上,财富不断被创造和销毁(但总的来说是在不断增长)。

假设你拥有一辆破旧的老爷车。与其明年夏天屁股受罪,你可以花时间把这部旧车改造翻新。这样做,你就创造了财富,世界因此(特别是对你自己)又多了一辆崭新的老车。这不只是隐喻。如果你把车卖了,你会得到更多的钱。

翻新旧车让你变得更加富有,而这个过程中你没有让其他人变得更穷。因此,这显然不是一个固定的馅饼。而事实上,当你这样看待世界,你会奇怪为什么有人认为财富是固定的。

孩子们知道他们可以创造财富,尽管无意识:如果你需要给别人一个礼物但却没有钱时,你就会自己做一个。孩子们不擅长做东西,他们认为自制的礼物比商店买来要差。的确,我们为父母做的笨拙烟灰缸并没有太大的零售市场。

工匠

最有可能相信财富可以被创造这个概念的的是那些擅长做的东西的人:工匠。他们手工制作的物品可变成商店里商品。但是,随着工业化的兴起,工匠越来越少。剩下的一个最大的手工群体就是计算机程序员。

程序员可以坐在电脑前创造财富。一个好的软件,本身就是一个有价值的东西。因为不经过“工厂生产流程”,对这个过程的理解应该没有歧义。你键入这些字符是一个完整的成品。如果有人坐下来写了一个不错的Web浏览器(这是个好主意),世界将更富有。

公司里工作的每个人一起共同创造财富,某种意义上创造更多别人想要的东西。很多员工(如在收发室或人事部门)所从事的工作不是直接制造物品。但是程序员不一样,他们是通过思考来制造产品的。所以,对程序员而言,财富是被创造出来的,而不是像一个馅饼被一些虚构的爸爸分配。

同样,对程序员而言,创建财富的效率是千差万别的。在Viaweb,我们有一个工作效率超级高的程序员。我记得观察过他在长长一天内所完成的工作,并统计出他那天的工作为公司增加了几十万美金的市场价值。一个伟大的程序员,顺利发挥的话,几个星期内可以创造价值100万美金的财富。一个平庸的程序员在同样的时间里,可能创造零甚至是负数财富(例如给软件产品引入了缺陷)。

这就是为什么有这么多的优秀的程序员都是自由主义者。在我们的世界里,你下沉或游泳,没有任何借口。当那些远离财富创造的人(本科生、记者、政治家)听到最富有的5%的人拥有有一半的总财富,他们会觉得觉得不公平。一个有经验的程序员会想:这有什么?有经验的程序员也许更有可能会想“不仅如此吧?”最顶尖的5%程序员也许负责写出99%的好软件。

财富创建了,却不一定会被出售。科学家,至少最近,已经有效地贡献了他们创造的财富。我们因为掌握了青霉素技术而变得更加富有,因为我们死于感染的可能性降低了。财富就是任何人们想要的,而不死亡肯定是我们想要的东西。黑客经常通过编写开源软件贡献他们的工作,任何人都可以免费使用。我因为我计算机上安装的免费的FreeBSD操作系统,变得更加富有,雅虎也一样,它所有的服务器上都运行了FreeBSD。

工作是什么

在工业化国家,20岁以前人们通常属于某个机构。毕竟这些年,你习惯属于同样一群人:早上起床,去某个建筑,做通常不喜欢做的事情。归属于这样的一个群体成为你身份的一部分:姓名,年龄,角色,机构。如果你介绍自己,或者别人介绍你,它会像这样:约翰·史密斯,10岁,就读于某某小学的学生”或者“罗志国,现年20,某某大学的学生”。

当约翰·史密斯完成学校教育,不出意外他会得到一份工作。找工作似乎意味着加入另一家机构。从表面上,这很像大学。你选择你想工作的公司并申请加入他们。如果某个公司喜欢你,你将成为这个新组织的成员。你早上起床跑去一个新的建筑,做你通常不喜欢做的事情。这里,有几个不同之处:生活并不算十分有趣,你得到报酬而不是支付学费。但相似感大于差异感。约翰·史密斯现在是约翰·史密斯,22岁,一名软件开发人员,在某某公司。

事实上,约翰·史密斯的生活发生了比他认知更大的变化。在社会上,一家公司看起来很像大学,但你越了解底层的现实,差别就越大。

企业所做的一切(为了生存而不得不做的一切)是为了赚钱。而大多数公司赚钱的方式就是创造财富。企业经常由于极其专业化,导致这个相似性被隐藏了,但不仅仅是制造公司才创造财富。财富的一大组成部分是位置。还记得那个可以制造汽车、煮晚餐等的魔法机器么?但如果这部机器把为你做的饭传送到中亚的某个地方,它就没啥用处。如果财富是指人们需要的东西,那么负责移动物品的公司也是在创造财富。同样道理,很多其它不直接制造物质产品的企业也可以创造财富。几乎所有企业的存在价值就是制造一些人们需要的东西。

这就是你去一家公司的时候要做到的。但有另一层往往掩盖了底层的现实。在一个公司里,你做的工作是和很多其他人一起的的平均。你可能甚至没有意识到你在做的事情是人们所需要的,你的贡献可能是间接的。但公司作为一个整体必须给人们他们想要的东西,否则他们会赚不到钱。如果他们支付你X美元一年,那么平均而言你必须至少贡献x美元一年的工作价值,否则企业所花费的钱比赚的还多,并且将破产。

刚毕业的人会想,或者被告知,他需要一份工作,似乎重要的事情是成为成为一个机构的成员。更直接的表达方式应该是:你需要开始做人们想要的东西。你并不需要加入一个公司做到这一点。企业就是一群人一起工作制造一些人们需要的东西。做人们想要的东西才是重要的,而不是加入一个组织。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最好的计划很可能是为某些现有的企业工作。但是,你这么做的时候,应当了解发生了什么。工作意味着做人们想要的东西,只不过和公司里面的其他人一起。

努力工作

大公司的问题就在于他无法准确衡量一个人是否足够的努力,平均主义降低个人工作积极性。一个人如果玩命疯狂的工作,生产效率将十倍甚至百倍于大公司的普通职员。虽然大公司有相应的奖励机制,但是你不能跟你老板说:从现在起我将以十倍的干劲工作,你给我十倍的工资吧。这是不可能的,因为老板不知道你真的能否产生十倍的价值,这是无法度量的。

不过销售和公司CEO的努力是可以度量的工种,比如销售额、公司业绩等,都可以按比例给这两个工种提成。此外其他岗位基本都是一种耦合性极高的考核方法,你无法衡量一个产品的成功是因为好的设计、好的制造还是好的客服,只能采用平均主义。

在大公司的职员经常有种感觉,你想努力的干出惊人的业绩,受制于体制和他人,单凭你个人取得成绩微乎其微,其他人将你的努力平均掉了,他们拖了你的后腿。长此以往,一些能干的有野心的人跳出创业去了,另一些人随波逐流成了庸才。

可度量、影响力

想获得巨大的财富,你需要让你的工作具有可度量性,还要善于利用你自己的影响力。

只有可度量性是不够的,比如计件工资的工人,工作量是可精准度量的,但是因为他缺少影响力,没有话语权,基本不可能发财。CEO之所以比较富有,是因为他们的工作可度量(公司业绩),他们具有足够的影响力(做决策)。

具有这两个能力的人都具有致富的潜力,比如CEO、演员、对冲基金经理、运动员等等。这些人的命运和前途掌握在自己手里,他们需要足够聪明足够努力,稍不留神就名败身裂。这些工作风险都很高,如果你的工作比较稳定(如公务员),那注定了你无法获得高额回报。

高风险,高回报。就这么简单。

不过你也不一定非要去当CEO,在一个规模小的创业公司,成为骨干力量,一样具有上面两个因素促使你成功。

规模小=可度量

如果无法精准度量每一个个体的价值,起码你可以估算一个小团体的价值。用划船比赛来比喻公司和职工,大公司就好比一千个人一起滑动大船,一个人的努力或者懒惰不会带来太大影响,而小的创业公司划船者都是精干力量,每个人都很卖力,自然能取得更惊喜的成果。

斯蒂夫.乔布斯曾经说过:“一个创业公司能否成功取决于开始阶段的前十个员工”。这最开始的精干力量你可以精挑细选,他们可不止是十个人,而是十个像你一样的干将,是一支全明星队伍。

真正崇尚自我价值的人,是不屑于混迹在大公司臃肿的团队里的,他们乐于在小团体里挥洒自己的智慧与干劲,与志同道合者一起创业,为用户创造无限的价值。

技术=影响力(杠杆力量)

创业公司之所以能产生巨大影响力,是因为他们大多借助技术的杠杆力量。

纵观人类历史,技术革新者往往取得巨大的收益,让技术发明者致富,让培养革新力量的国家强大。

公司规模小并不会影响技术革新,反而更有利于发明新技术。一些前沿技术变化太快,淘汰也太快,大公司往往来不及做出应对策略,而小公司不受约束,船小易调头,更容易取得惊人的成绩。

一些需要高额投入的技术研发,如航天航天、生物基因工程等,大公司更擅长,但即使在这些领域,他们也需要小创业公司的帮助。在创新领域,小即是好。

在创业初期,要注意构建技术壁垒,防止过多竞争对手的快速跟进,还需要做好专利保护工作。不过靠专利不是太高明的办法,因为大公司可以故意侵犯版权,而打官司这事他们最擅长。

因此最好的方法还是让你的技术足够领先,让对手无法复制。毫不犹豫选择解决最困难的问题。

注意事项

一旦走向创业的道路,你可能就无法选择在何处停止。你不能认为自己已经比别人努力两倍、三倍,就想获得同等的待遇。努力干到什么程度,不是你自己决定,而由你的竞争对手决定。

并不是说你付出就百分百有回报。大部分创业公司都在无声无息中消亡了。假设创业的平均收益是三十倍,那最高的可能达到1000倍,绝大多数人可能收益是零,什么都没有得到,除了教训。

满足用户

我们建议创业到一定阶段,卖掉公司,进行更多元化的价值创造。因为运营一家公司和创业是完全两码事,技术的更新换代很快,让我们将时间和精力放到更有价值的事情上,商业运行交给穿西装的那些人吧。

为了让你的创业公司卖个好价钱,你需要确保自己的创业产品真正的满足了用户需求,拥有忠诚的用户群。这是你谈判的筹码。

另外,有个小窍门让你更顺利的卖掉自己的创业公司。引入多个买主,让他们竞争。一般大公司都很担心竞争对手的强大,也很担心竞争对手抢得购买先机。

 财富与权力

财富的形态多种多样,人类历史上奴隶、土地、矿山都属于财富的象征。财富还曾经被赋予坏名声。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发生了两件事让社会财富得以正名并促进其发展,一个就是法律的诞生,另一个就是工业化。

中世纪的欧洲出现了法律,它保证了财富创造人能够享用自己的成果,而不用担心强权者的掠夺。这也是促进工业化进程的一大因素。

创业者是那种想加倍努力换取高额回报的人,如果高额的付出换取的财富无法得到保护,或者社会不允许他比别人更卖力的工作,那这样的社会其实是在鼓励平庸。这将导致技术革新不会出现,人类社会文明停滞不前。

发明创造技术革新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革新者有权利获得高额的回报,只有如此才能促使更多人投入到创业、技术发明中。

欧洲之所以在工业化进程中积累了大量财富,不是因为他的地理位置优越、不是因为欧洲人更聪明、不是因为他们人种优秀,而是他们承认:创造财富的人有权利保有并享用财富。

技术革新让一个国家更强大,一个简单的例子是,隐形飞机的技术原理是一个苏联的科学家发明的,但是因为苏联缺少高性能计算机,这个理论对他们毫无价值,而美国人利用这一理论率先制造出了隐形飞机。

冷战以及二战的种种结果表明,掌权者千万不要折腾创业家,只有这样才能让技术创新,社会财富增加,国家强盛。Let the nerds keep their lunch money, and you rule the world.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

作者:Paul Graham 译/戴汨 愉悦资本创始合伙人
来源:逐鹿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