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资本大潮时代来临,创业成为一种时尚的代名词,各地创业孵化基地鳞次栉比。走入代表性的中关村创业大街,一条仅仅200米长的街道,聚集着3W咖啡、车库咖啡以及贝壳·爱喜咖啡等一大批“创业咖啡馆”,形成了一道独特的创业孵化风景,置身其中,任何人都可以感受到创业者的火热与激情。

但根据专业数据统计,2015年中国平均每天新登记注册的企业达到1.16万户,每分钟诞生8家公司,而创企的失败率为80%左右,企业平均寿命不足3年,大学生创业失败率更高达95%。

创业动

首先,从动机角度看,创业不是随性而起的冲动,不是随波逐流的无奈,更不是炫耀资本的筹码,作为一种经济行为的指引,是创业者利用自身资源为社会提供产品,进而积累财富,完成个人财富积累与自己我价值实现的过程。

正如亚当•斯密所说“每个人都在力图应用他的资本使其产品能得到最大的价值,一般来说,他并不企图增进公共福利,也不知道他所增进的公共福利为多少。他所追求的仅仅是他个人的安乐,仅仅是他个人的利益。在这样做时,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他去促进一种目标,而这种目标决不是他所追求的东西。”

作为“经济人”的创业者在创业伊始既可明确——创业动机是在追求利益最大化,所有的行为都要围绕这一动机展开。同时,每一个创客也要充分意识到创业蕴含着巨大风险,每一个决策都可能导致创业的失败,创业可能会享受成功的喜悦,但更多则是承受失败出局的苦果,这是每个创业者必须具备的风险意识。

明白创业动机后,创业者还需分辨创业与工作有着本质区别,创业是一个项目的孕育、出生、发育、成长的过程,是因为某种特定需求聚集,进而创造出新的不同类型价值的过程;而工作往往局限于解决某一领域的问题,更确切说是解决某一个公司内部涉及的某一方面的事情,只有对两者区别有着清醒的认识,才能选择正确的创业方式与态度。换而言之,如果仅仅凭借普通的工作状态进行创业,那失败的概率不言而喻了。

需求

在了解创业动机,坚定创业信心后,每个创业者面对的就是一个最难的课题——创业项目的选择。硅谷最享有盛名的创业加速器Y Combinator不久前发布的《年度创业生存手册》中也提到这个关键的问题——“你的产品满足了谁的刚需?”这个问题最好的答案是“你自己就是一个目标用户或你极其了解目标用户的需求,只有明白这一点,才能挑选出有潜质的项目,而其最根本的要求就是了解市场需求。

当某个产品或者服务出现缺陷亟需完善时,市场需求就此产生,也为创业者提供了可能成功的机会。这种机会的把握需要建立在大量的市场调研、理性的数据分析以及缜密的系统论证基础之上,创业者早期可利用调查公司、网络媒体、数据公司甚至亲入市场自采数据等多元化手段获取创业项目所在行业的市场信息,尽可能查阅一切相关报道;随后对搜集到的所有信息进行重构,找出现在市场内相关项目的共性或者特性,进而挖掘其潜在的全新需求,建立该项目的初步框架;根据框架核算项目数据,可能涉及现存市场规模、潜在市场规模、竞争集中度以及增长率等内容。

最后,创业者需审视自身优势,即创业者是否有具备解决市场需求所需的知识、经验、行为手段等条件,创造出核心竞争力。当然,其创造过程不应被传统束缚,如具有天马行空的思维,能打破条条框框的限制,则距离成功会更进一步。但是,这种创造力也必须建立在坚实的市场论证基础上,否则就只能沦为空中楼阁一样的空想。只有在拥有难被模仿、复制的核心竞争力后,才可能在该市场需求中占得先机。

当然,在做好一切创业准备后,检验创业项目的最好方式不外乎将其付诸实践观察效果,并设法将它营销出去,随后第一时间与(潜在)客户沟通,根据其意见来评估创业者的项目、整理反馈信息后确认自身核心技术并加以完善,从而为开发出一款强大的产品,构筑一个成功的企业奠定坚实基础。

未完待续……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

文章所涉及判断和结论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经理人分享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