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一份最近针对千禧年出生的年轻人所做的调查,有超过8成的年轻人表示他们的人生目标是“想成为有钱人”,而有5成的年轻人说他们另个人生目标是“变得有名”。

其实并不难想像调查中年轻人对于名利的想望,起因于我们时常被规劝要在工作上全力以赴、接受更多挑战、达成更高目标;这个想法也使我们对人生产生了一种想像:为了要有美好生活,必须实践“拼命三郎”的行为模式与生活形态。

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塔尔班夏哈(Tal Ben-Shahar)所撰写的畅销书《更快乐》(Happier :Learn the Secrets to Daily Joy and Lasting Fulfillment)中,以“正向心理学”说明了拼命三郎型的人们把达成目标当成衡量成就的标准,而不重视追求目标的过程,以致于他们无法享受所做的 事情,老以为达到某个目标就能得到快乐。

班夏哈教授指出,实证研究和名人事迹的确显示,设定目标和个人成就确实有关联,不过,和快乐之间就没有直接关系。这也解释了为何有些人达成目标后,却没有感受到原本预期会获得的快乐感。

撇开功成名就,但如果其实快乐、健康、满足感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人生终极目标,那又该如何达成?

哈佛大学医学院临床精神病学教授罗伯威丁格Robert Waldinger从他所主持的史上最长的“幸福感”(Happiness)研究,给了我们一个值得参考的答案。

这个哈佛大学针对成人生活所作的研究至今已进行75年,而威丁格教授是该研究的第四个主持人。从1938年开始,研究总共追踪了724位成人,每一年研究团队都会询问研究对象的工作、生活、健康等状况。

类似如此长期的大型研究都会面临一些挑战,例如:受测者中途退出、研究经费不足、研究员研究重心转移或死亡而无人接手。但是基于坚持与运气,原先的700多位受测者中,至今还存活的大约有60%,而他们也都已经90多岁。

研究是从两大群背景迥异的美国波士顿居民开始。第一组是哈佛大学的大二学生,他们后来在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全都完成大学文凭,并且大部份的人都从军参与战事。第二组则是从波士顿地区最贫困的地区挑选出来的居民,他们住在破旧的房舍中,许多人家中都没有干净的冷热水。

当他们同意参加研究后,所有的青少年都被逐一访谈并接受医疗检查,除此之外,研究人员还到所有研究对象的家中拜访,亲自与他们的父母亲面谈。后来这些青少 年长大成人了,进入各行各业,有工厂工人、律师、瓦工、医生、某一任美国总统等;也有些人酗酒,有些人患有精神分裂,有些人从社会底层一路往上爬至上流阶 级,也有些人则往全然不同的方向走。

大概在75年前没有人可以想像这个研究至今仍持续进行,只是目前研究对象也开始转向原先700多位老先生老太太的2千名子孙。

那么,从70几年来、几十万页的访谈资料与医疗记录中,究竟带给我们什么样的研究结果与启发?

“有个很清楚的讯息:良好的关系让我们维持快乐与健康。就这样。”威丁格教授微笑表示,关于“关系”有三个重点:

孤单有害,社交活跃有益健康

与家人、朋友、社群保持较多联系的人,心灵比较快乐、身体也较健康;研究也显示,社交活跃的人比较长寿。孤单的感觉对身心都是毒害,如果人们非自愿地感到孤独,会容易感到不快乐,在中年时健康状况会提早衰退,大脑功能较早开始退化,因此容易早逝。

友不在数量多寡,而在关系深浅

我们在人群、聚会或婚姻中也会感到孤独,所以真正重要的是:关系的“质”。高冲突的关系对我们的健康有负面影响,例如:身处争执不断的婚姻,可能在健康上,还不如离婚的好。而反之,在良好与温暖的关系中,对健康就有保护作用。

根据研究,人们进入50岁时,影响他们日后的健康状况的,不是胆固醇高低,而是他们对目前所在关系的满意度。意思是说,在50岁对关系拥有最高满意度的人,在80岁时是最健康的一群。显然,亲密的关系能减缓老化带来的生理与心理冲击。

良好关系不只保护身体,也保护脑力

研究显示,是否能在年老时感受到仰赖与信任另一方,对于脑部健康有重大影响。80几岁的老先生若能感觉到有可以依靠的对象,他的记忆力就能更长时间地保持清晰;反推之,若老先生没有这种感受,他就可能提早面临记忆力衰退。

从这个75年研究结果所得的智慧,在在说明了关系的重要—最快乐健康的人是与家人朋友拥有亲密关系的那些人。只不过,对绝大多数的人而言,维持关系并不是件简单的事,如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也曾说过,人的烦恼都是从人际关系而来。

“美好人生建立在良好关系上。”威丁格教授在结语强调着,虽然不容易,但是却值得我们投入精神时间。不论你现在是25、40或60岁,问问自己,除了追求工作成就,你是否也想开始打造你的美好人生呢?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

作者:佚名
来源:互联网创业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