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这正是进行回顾总结的最佳时机。过去的2015年,我在投资创业公司的过程中犯过一些错误,2016年,我希望自己能避免重犯同样的错误。失败很多时候是难以避免的,不过通过对自己之前在投资中犯过的错进行总结并从中吸取教训,我希望自己在2016年尽量少犯类似的错误,也希望对投资者同行有所借鉴。

如果创始团队不靠谱,坚决说No

在我的风险投资职业生涯中,我犯的第一个也是最大的一个错误在刚刚过去的2015年又犯了一次。回想起来,这其实是一个很容易辨别的错误。作为风险投资者,有些时候我们会为一个致力于解决某个问题的创业公司的发展前景和由此给行业带来的颠覆所激动不已,这时我们就很难注意到头脑中的时不时出现的另一种质疑的声音,这个质疑是对公司创始人的质疑。如果你对一家创业公司创始人的人格、创业激情、能力等方面有所质疑,这时一定要相信和听从自己头脑中出现的质疑声音,那就是:不要投他们。2015年,我自己管理的风险投资公司Sand Hill East在去年也做过几笔投资,当时我们多所投资的创业公司的管理团队是有一定质疑的,但由于这几家公司的技术太牛逼或是他们所在的领域太热门,我们还是说服自己投了他们。

领导和管理一家创业公司是一项非常艰难和极具挑战性的工作,只有真正合适的管理团队才能做好这项工作。作为投资者一定要投那些有一支强大、专注的创始团队的创业公司,永远不要在创始团队的能力上做任何妥协。

借用沃伦.巴菲特的一个理论,我2016年的目标是遵循巴菲特的“20个打孔位法则”。巴菲特曾经这样说过:我可以给你一张只有20个打孔位的卡片,你可以打20个孔,代表着你在这一生中所有可以做的投资,从而最终增加你的财富总值。但是一旦打完了卡上所有的孔,你就不能再做任何投资了。根据这些规则,你将会真正认真地考虑你的每一次投资,你会被迫三思而后行,所以这样一来你自然会做的好得多。当你被迫将所有的精力和注意力放在更少的任务上时,你实际上提高了成功的机会。一定不要因为这是个热门领域或热门技术而进行投资。如果创始团队不靠谱,坚决拒绝投资。

“产品快完成了”中存在的陷阱

投资任何没有一个可交付产品的科技创业公司都是一个错误,除非对方创始人是马克.扎克伯格或史蒂夫.乔布斯这样的人才。因为进行太早期的投资所带来的风险太大。当创始人对你说“产品很快就要完成了”这样的话时,一定不要相信。我看过很多这种“很快就要完成的产品”最后三个月甚至三年时间都没出来。

沃伦巴菲特曾说过:“当垒球在手套里时,我从来不摇摆挥击。”对于做风险投资而言,这也是一个非常好的建议。

除非你打算投资的产品是能治愈癌症的良药或是可以自行充电的iPhone,如果不是这样,那最好等产品出来以后再考虑是否要进行投资。我可以几乎向你保证,在产品出来之后,你同样是可以以相似的条件对这家公司进行投资。

我想说产品是从来不可能真正“完成”的,它是一个进行时。LinkedIn的创始人Reid Hoffman曾说过:“如果你没有为推出的产品的第一版感到尴尬,你已经推出太晚了。如果条件成熟,就立即发布产品,否则会造成时机延误。”

有些创始人也赞成精益创业里的最小可行化产品原则,但依然会找出很多理由来延迟推出自己的产品。你的产品永远是无法尽善尽美的,总会有这样那样的bug,也会有引发用户不满的功能,这是无法避免的事实。但是根据我的经验,一些早期的创业公司如果认为自己的产品还没有近乎完美之前,他们是不会将产品推上市的。如果是这种情况,不管你多么看好他们的技术,都要谨慎投资。

技术外包

对于科技创业公司而言,技术是战略性工具,一定不能将其外包出去。如果技术在你的创业公司里不是核心资产的话,只能说明你的公司业务是很容易就能复制的。

之前我曾犯过一个错误,就是投资一家将软件产品的核心功能部分外包出去的创业公司。负责外包开发的工程师都是一些业内的顶尖人才,他们曾经很很多大客户合作过并为他们进行外包开发,他们的很多客户如今都已成功上市。这些负责外包的研发工程师的工作本身没有任何问题,问题是他们并不是这家创业公司的员工。他们可以说只是这家创业公司的临时工。

不管你和这些外包开发人员的工作关系有多么紧密,他们都不是你的员工。他们最关心的还是他们自己所在的公司,而不是你的公司。只是因为你支付给他们了外包开发费用,所以他们才会帮你开发产品。他们在开发产品的过程中积累起来的知识和技能本应该是属于你的公司的无形资产的,实际上这些宝贵资产你是无法拥有的,它们属于他们自己所在的外包研发工作室。再说深一点,如果你的公司遭遇了什么困境,创业公司遭遇困境也是非常正常的,这些外包开发人员是不会陪你坚持到最后并和你一起挺过难关的。就算你的公司挂了,他们会继续接其它的外包开发任务,甚至不会对你有任何同情和惋惜。

投资自己不擅长的领域

我管理的投资公司主要投资的领域是金融科技、软件和企业级服务产品。技术是一个涵盖范围很广的词,很多公司只要和技术沾一点边就可以声称自己是技术公司。我们曾经也投资过不是我们所擅长的领域的创业公司,其中一些后来证明也是成功的投资决策。但通常情况下,你一旦投资了不是你擅长和熟悉的领域的创业公司,很多麻烦将接踵而至,这时你是无能为力的,只能眼睁睁地等待着失败。

我曾经投资过一个音乐技术公司,它不是我擅长的领域。不过当我看到这就公司的技术和实际应用的视频介绍时,我惊呆了。当时我没有静下心来评估自己的能力和擅长的领域,我当即决定投资,相信它一定能成为下一个SoundCloud。我当时甚至没有问那些在我投资其它公司时必须要问的那些问题,因为我不知道要问什么,因为音乐不是我擅长的领域。后来,我将所投的这就公司产品展示给一位音乐行业资深人士,他听后疑虑很深,问音乐供应商如何深度参与其中,我之前都没想过这个问题。但这个问题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那家创业公司对此也没有让人满意的答案。当时我的心冰凉冰凉的,知道这笔投资又要打水漂了。我从中得到这样一个教训:不管一家公司的技术看起来多酷、多性感,如果不是你擅长的领域,尽量不要投资。

如果你投资的公司所在的领域是你非常熟悉且擅长的话,当公司遭遇困境,你知道如何帮助他们走出困境,为他们提供有价值的意见建议。不管是招聘、市场推广还是产品方向方面的问题,你都能利用自己的知识储备和积累的人脉去帮他们一把。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

作者:佚名
来源:36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