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我学到了这些关于市场的知识

2015年就这样匆匆而过,留下了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知识和经验。今天我就把我总结的关于2015年的市场知识拿出来,抛砖引玉,希望跟大家交流一下。废话不多说,直入主题。

一、一个理念

日事清

严格来讲这不是一个市场的知识或者理念,但是我觉得对于我来讲这是这一年最大的收获。最早接触其实是一款软件,也是叫日事清,我觉得名字挺好的,然后就用起来了。没想到一用便一发不可收拾,每天坚持。后来我便养成了日事清的习惯,每天规定的事情一定要做完。如果实在因为有些原因没有当天完成,那么我也会给自己限定一个deadline保证自己完成。因为市场工作有时候很多事情都是没有个准确时间限制的,当你给自己进行这样一个限制的时候,实际上就是在逼自己把事情往前推。

 

二、两个教训

1、在没有明确自己所要达到的目的以及对整个推广流程了解之前,千万不要轻易开展活动;

这是笔者通过自己的经历得到的教训。今年下半年APP的推广工作似乎陷入了僵局,所有的免费方法都不能有任何增长了。然后我就跟老大说咱们花点钱吧,老大看到现在的僵局也有心打破,于是说花钱可以,你找一个渠道去吧。然后我颠颠儿的找了一个流量很大的网站,然后价格也谈的差不多了,最后报给老大。老大也没看只是问我,所有的一切你都掌握了是吧,我说是。然后老大把钱给了,我也把广告上上去了。最后的结果呢,一共有30个注册。真的,看到这个数据的时候想死的心都有了。幸好老大大度,也没提什么,只是让我分析原因是什么,吃一堑,长一智。最后分析原因,归根结底,我从心里根本没有对这件事情有一个深入的认识。它只是一个广告吗,不是,它是一个路径,是一个从用户看到你这个广告到被吸引再到下载注册,最后使用的路径。在这个路径中的每一环出问题都会影响最后的结果,而我的广告在第一个环节就出了问题。

2、不要听风就是雨,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

这是笔者朋友的经历得到的教训。笔者的朋友是个讲座狂,任何行业内的交流必参加,只要有所谓的行业大牛开讲必到现场,比追星族都狂热。然后开口闭口就是哪个大牛说,哪个大牛怎么做的。但是后来那次教训之后就收敛了很多。因为他曾经特别信奉的那个大牛曾信誓旦旦的跟他说,你采用这种形式宣传会非常有效果。于是他听在心里了,找公司的技术产品专门弄了小半个月的更改,结果发出去之后屁用没有,数据没有任何变化。本来公司的技术力量就紧,现在技术人员又得加班了,可把他很惨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从根本上说是他对他掌控的生意没有一个通盘的了解,不知道该怎么做,所以只能受人摆布。

 

三、三个案例

2015年有那么多营销事件,但是现在能让我想起来并且对我有影响的的也就这三个了。

1、柴静雾霾演讲

当时两个多小时的演讲我是从头看到尾,一帧也没有放过。说实话,当时只是想看一下这是什么的,但是看了个开头就刹不住了。最后在结尾我看到了一大批社会知名人士的支持,大部分我都不熟,但是对罗永浩非常熟悉。后来据了解说,当时为了这个演讲排练了有两个多月,柴静在台上的每个动作,每个走位都有专人纠正,最终才呈现出那么有力度的演讲。而我也在这个演讲后记住了一个电话号码——12369,同时配了口罩。

 

2、借贷宝现金推广

老实讲借贷宝这个事很多营销人是不屑拿来说的,为什么,因为太没有技术含量,不就是砸钱吗,不就是砸了二十亿吗,有钱就了不起,有钱就牛逼呀!说起来,其实我也挺不屑的,但是我为什么还要说呢,因为他确实影响了我。曾经有不下五个朋友和同事给我推荐,更不要提遍布线下的下载注册送毛绒玩具了,烦不胜烦。而且他的激励机制跟传销没什么两样,虽然在明面的舆论上没什么身影,但是已经渗透到我们身边每一个人。

 

3、《大圣归来》的逆袭

笔者平时是个微博控,平时最大的乐趣就是刷微博了。我就是在微博上那些自来水的轮番轰炸之下去看的《大圣归来》,从我自己来讲满分十分最多给七分。但是就是这样的一部差强人意的电影,为什么就完成了这样的大反转呢?最终要的原因我相信来自于对比,大家可以自行搜索一下“2015年在中国大陆上映的动画片”,看看这些动画片的评分再看看定位,也许就不难理解了。另外需要强调一下,在广大自来水的安利过程中,宣传方也配合着出了一百多篇影评式的软文,很关键的哦!

 

四、四个机会

1、渠道营销:

渠道从没有像今天矛盾,看不懂的人感觉又多又杂,看懂的人觉得又少又精。你所要做的就是把所有渠道列出来,记住是所有,然后逐个测试,直到找到最符合你的产品的渠道。

2、产品营销:

在这个人人都是媒体的时代,你需要做的就是把产品做好,做精。当然,顺带设计一些利于传播的机制或者功能会让你的产品锦上添花。

3、借势营销:

谁都想蹭别人的光,借他人的势,成自己的事儿。所以一定要保持一个发现的眼光,谁能取得先发优势,谁就借势成功了一半。也请记住,借势重要,产品更重要。

4、跨界营销:

现在营销讲究的就是一个吸睛,怎么吸引眼球怎么来,怎么好玩儿怎么来。跨界混搭无疑是一条不错的路子,天知道能蹭出什么样的火花。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

文章所涉及判断和结论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经理人分享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