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我们迎来了“独角兽时代”:他们正成群扑面而来。无疑,科技推动了这次繁荣,智能手机、廉价传感器和云计算正使一系列新型网络服务成为可能。这些服务正渗透进对科技最为厌恶的行业之中。优步正在搅动出租车行业、Airbnb正在颠覆酒店行业……投资者们在巨变中看到了巨大机会。而更为宏观的金融趋势也起到了推动作用。公开市场的大牛市已经持续了将近6年之久,给私人公司的估值带来了一股顺风,让新一代的科技创业者相信,只要他们想,他们就总有大把的时间套现。

伴随新创企业的崛起,似乎老牌巨头正在默默抵御科技新风的吹拂。无论是在中国炙手可热的“互联网 ”概念,还是欧美的“工业4.0”“工业互联网”“物联网”趋势,一种殊途同归的指向是,商业世界的权柄正在慢慢转移。

在这个过程中,新旧势力的博弈,使得企业管理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缝隙,诸多经典的管理领域正遭遇全新的塑造。比如,人力资源的角色更加吃重,关于绩效管理的重新探索越来越急切,而组织架构的调整也成为必然需求。在新的一年里,新旧商业力量仍将在博弈中缠斗向前。

《财富》杂志特别为我们梳理了这些值得思考的商业管理话题,他们观照历史,也将反映出未来商业世界的魅影。

独角兽 Unicorns

“独角兽”本来说的是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稀有而且高贵的生物,因头上仅有一只角而得名,而所谓“独角兽公司”则是借指那些估值达到10亿美元以上的未上市初创企业。2013年11月,美国著名风投Cowboy Ventures创始人艾琳·李在博客里首次提出了“独角兽”一词,专指这类公司。但这一概念直至2015年2月《财富》杂志以封面报道形式宣示了“独角兽时代”的到来,才迅即成为全球新兴经济研究的重要主题。

毫无疑问,独角兽公司已经成为全球商业世界的重要角色,甚至在某些领域已经成为绝对主角。但面对质量参差不齐、规则明暗不定的市场现状,独角兽们要想成为扭转商业史的王者,需要在2016年继续证明自己的价值,证明他们配得上如此高的估值。从一个个个体的成功转变为行业性成功。

共享经济 Sharing Economy

共享经济,又称为分享型经济、协作型消费。这一概念早在1978年就由美国两位社会学教授马科斯·费尔逊、琼·斯潘思提出,此后虽有Zipcar等案例,但直至2014年-2015年,随着Uber、Airbnb、Lyft等独角兽公司的崛起,才获得了最为成功的商业案例支持。因此,2015年也成为共享经济的爆发之年。

共享经济的核心是使用权与所有权的分离,即“使用而不占有”,本质是通过新兴技术整合线下的闲散物品或服务者,让他们以较低的价格提供产品或服务。共享经济的兴起,将个别的、细微的消费行为集聚整合为大宗需求,进而优化了全社会资源的分配和利用,已带来巨大的商业变革和社会发展。2014年,全球共享经济的市场规模达到150亿美金,预计到2025年,这一数字将达到3350亿美金,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36%。

21世纪企业 The 21st Centruy Corporation

英国因工业革命而统治了19世纪,美国通过大规模制造和管理资本主义统治了20世纪,那么,谁将统治21世纪?这是《财富》杂志向全球CEO们提出的问题,也是2015年《财富》全球论坛的主题。

《财富》杂志在2015年11月刊中提出的“21世纪企业”这一概念,恰好展示了现代公司的全新内涵。这些21世纪企业至少具备以下特征:1、企业未必拥有很多物质资本,关键在于拥有调动生产要素的商业驱动力;2、人力资本重要性得到前所未有的体现;3、知识产权越来越重要,在国际化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但自然国别边界本身限制作用在降低;4、雇佣关系正在发生改变,员工与企业组织的关系仍在不断探索;5、行业内马太效应将更加明显,行业垄断者所创造的新价值甚至将超越原有整个行业;6、企业生命周期将缩短,更替率进一步提高。

比如,阿里巴巴并没有库存、Airbnb并不直接拥有不动产、Uber也不没有大量汽车,硅谷兴起联盟式新雇佣关系,这些企业都因商业模式带来的巨大资源调动能力占尽竞争优势。毫无疑问,世界正处于由新技术随时随地连接一切人和物的新工业革命时代。在这里,巨量的交互数据和智能化网络就能够以较低的边际成本(甚至是零成本),促成新经济形态的发展。显然,未来属于那些能掌握新经济模式的企业。

绩效评估已死? Performance ratings are dead?

绩效评估是最为经典的管理工具,但其负面效果正越来越引发管理界警觉。多数组织采用的绩效管理都成为墨守成规的官僚流程,不是为了改善绩效,而是为了管理而管理。员工恨它,经理恨他,就连人力资源部也恨它。

2015年,微软、戴尔、埃森哲、德勤、纽约人寿等大公司纷纷放弃绩效评估:取消360度测评、年终总结以及令人生畏的评分制。这种殊途同归的选择似乎在说明,绩效评考核已经越来越不适应新时代的商业管理需求了。

为此,谷歌、Adobe、德勤等企业正在重构绩效管理系统。他们的实践是:以核查制(Check In)替代年度绩效评估、末位淘汰制,员工和经理会在每财年起始时共同设立目标,实时核查目标进度,年终根据任务完成情况给予晋升或奖金。目前这些新方法仍在试行中,但有一点很明确:绩效管理改善的关键在于建立对绩效目标的系统性校准机制,核心在于驱动绩效而非单纯的评估绩效。

这种从个体性的、微观的人力资源管理变革,正扩大至众多企业之中,甚至上升到了更新更高的层面,形成了对人力资源的整体价值的全新认识(详见下一则热门话题)。

CHRO/CCO崛起 Chief HR Officer/Chief Cultural Officer

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

然而,由于人力资源长期处于从属地位,管理界常常会间歇性地探讨人力资源的存废问题,其中最主要的批评是:HR管理者过于关注“行政事务工作”,缺乏远见和战略眼光,批评者主张将其转为战略性业务合作伙伴。2014年-2015年,由管理大师拉姆·查兰再次挑起“分拆人力资源部”倡议,在业界学界引发极大讨论。

事实上,在企业管理的传统层级中,首席财务官(CFO)、首席营销官(CMO)通常手握实质性权利,掌管着企业运营发展的命脉。但随着新兴技术的应用和市场需求的转换,竞争的优势要素已经从传统的资金和硬件设备转移到了人才智力方面,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文化及亚文化管理越发显示出战略重要性。由此便衍生出了首席人力资源官(CHRO)、首席文化官(CCO)这两个角色。他们的崛起,恰好说明了企业管理权利的微妙变化,以及人力资源重要性正在凸显。

未来,人力资源部门、企业文化部门所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就是对业务战略的长久持续支持。他们必须调和业务面临的短期压力与长期人力项目、文化差异之间的矛盾,从企业宏观角度审视具体项目的需求。

触点管理 Touchpoint Management

“触点管理”是近年来欧洲管理界少有的能被全球普遍接受的重要理念。它由欧洲最权威的触点管理与忠诚度营销专家安妮·M·许勒尔在《触点管理:互联网 时代的德国人才管理模式》一书中提出。该书也是“2014年度德国管理类图书NO.1”,一度高居德国亚马逊管理类图书排行榜榜首。

互联网浪潮不仅猛烈冲击着传统的商业世界,也深刻地改变着企业的内外生态环境。传统的金字塔式结构正在瓦解,组织变得越来越网络化和扁平化,公司内部员工与组织和领导之间的接触点数量直线上升,这将直接改变传统的组织管理方式。在新的环境下,公司内任何真相都无法对员工隐藏,任何一个触点上传递的不利因素,都会带给员工“真实感受”,也会被迅速传递出去,对企业可能产生无法挽回的影响。

因此,许勒尔主张,领导者及企业必须管理好每个内部触点,提升员工在任一触点上“真实感受”的质量,增加其对企业的好感,赢得其超越理智的忠诚,激发其自主创造力,积极开展有利于企业的协作,并成为企业积极的代言人。

“触点管理”敏锐地触碰到了新商业时代的神经,是组织对内部领导者与员工之间所有接触点的管理过程和工具,目的是构建激励性的工作条件,营造尊重和协作的氛围,并使员工自觉自愿地对内对外进行有益的口碑宣传,最终为企业赢得难以超越的竞争优势。

合弄制管理模式 Holacracy Management

除了人力资源岗位的转变,更多商业尝试还出现在组织进化本身。合弄制最早由管理实践者布赖恩·罗伯逊于2007年首先提出,后被Zappos、Twitter等企业推广使用,如今已成为硅谷创新型企业的管理新潮流。它“将企业从即将过时的自上而下的专制规划当中解脱出来。”

在合弄制之下,公司组织架构去中心化,员工重新自由组合成工作圈子,并按照一定规则自主行事,而非按照传统上下级关系行事,更不必效忠于任何个人。此时,领导权力真正地分散在管理流程中,决策开始是由团队和每个角色自主做出。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中的管理关系不再是一种固定状态,而是一种动态关系,从而对传统组织结构形成颠覆,而组织则可以通过小的规律性迭代进行更新完善。

该概念引入中国后,存在两种流行观点:一是认为合弄制是一种扁平化管理,二是认为合弄制就是另一种层级管理制,是新瓶装旧酒。但该概念首创者布赖恩·罗伯逊表示,这两种观点都没有抓住合弄制的本质,合弄制表面上是“无领导管理方式”,但本质是基于公司任务的管理模式,而不是传统的管理等级制度。管理的核心应从人员回归到工作事项本身,一旦每个人都遵守规则,规则就会成为人们的第二天性,组织就不再是单纯的扁平化的和高度权力化。

红海陷阱 Red Ocean Traps

跨界创新热潮引发企业纷纷寻找蓝海市场及新的增长点,几乎所有企业都知道开辟新市场的重要性,但真正成功的却非常小,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蓝海战略”理论创始人W.钱·金、勒妮·莫博涅近年来的研究发现,企业决策者们常常有阻碍成功的普遍因素——心智模式:对世界运行方式拥有固有的主观判断和看法。他们将其中六种突出的主观臆断定义为“红海陷阱”,这些陷阱让管理者止锚不前,无法驶入蓝海,无法拥抱前所未知、无人争夺、潜力广阔的新市场空间。这六大陷阱分别是:1:以顾客为中心;2:利基战略;3:技术创新;4:创造性破坏;5:差异化;6:低成本战略。

对应地,这两位管理学者认为,开辟新市场时,不能条件反射般地聚焦于现有顾客,而应将焦点转移到其他人身上,弄清他们为什么拒绝接受自己的产品;成功的新市场开辟战略不会纠缠于细分的利基市场,而是通过寻找不同顾客群的共性,激发出更广泛的需求;开辟新市场并非一定需要技术创新,关键在于价值创新,要在生产率、简洁性、易用度、便利、趣味性以及环保等要素上有所突破;开辟新市场并非总意味着破坏,在不替代现有产品或服务的基础上也可以创造新需求;开辟市场的行动打破了传统的价值成本权衡关系,这意味着可以同时追求差异化和低成本;创造新市场空间的定价参照不是行业内竞争,而是非顾客目前使用的他择品和替代品。

设计驱动战略 Design as Strategy

在个性化产品和服务时代,公司正面临史无前例的技术和业务复杂性,而设计有助于简化复杂的系统并将之人性化。无论是产品、用户体验、战略,还是复杂的系统,都离不开设计。这种设计是流程的再造,是产品的创新,是思维的变革。设计思维在最基础的层面上定义了公司的运作方式——如何理解用户、建立产品原型以及评估风险。因此,设计工作正从默默无闻的后台步入商业前台,越来越多企业开始注重设计思维对企业发展的引导作用。

设计思维的本质是一系列行为原则,其中最重要的是用户同理心、原型机制和对失败的容忍,因而它不再局限于产品研发,而是被管理者广泛用于战略制定、流程再造和变革管理中。目前,苹果、特斯拉、亚马逊、谷歌等公司,早已开始运用设计思维,有的甚至实现了设计中心化管理,可口可乐、百事、耐克等消费品更易接触的行业也在加快从单纯的产品设计向全面的设计思维转变。

设计思维的崛起,反映了商业世界对创新的追求,而一切激发创意、促进创新的流程和尝试,都在近年来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因此,设计思维未来在公司中的地位会如何演变,这取决于能否实现“设计驱动创新,创新激发设计”,真正让设计思维帮助战略和系统创新者将创意变为现实。

人工智能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人工智能并非全新概念,早在1956年便被提出,是一门专门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科学。但随着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等技术的成熟,这一概念由此获得新生。人工智能具有无限可能,比如,它可以检测细胞图像中的异常以发现癌症,帮助机器人与人类互动,构建帮助儿童学习的程序,以更个性化的方式按照孩子的学习进度进行授课等。

真正的人工智能的发展,将颠覆软件业。正如人工智能安全初创企业Spark Cognition公司CEO阿米尔·侯赛因所言,“今天,软件正在吞噬整个世界,未来,人工智能也会对软件做同样的事情。而软银投资孙正义则提出:“未来决定GDP排名不是人口数,而是机器人的数量和智能化程度。”

显然,要达到这一发达程度,人工智能仍处在初级阶段。人工智能不仅要具备认知能力,还必须具备逻辑、推理和学习能力,人工智能未来替代的也绝不是简单工作,而是越来越多复杂的工作。

工业4.0 Industry 4.0

德国的经济思想在遥远的中国获得共鸣。在2013年的汉诺威工业展上,德国联邦教研部与联邦经济技术部提出了一个著名概念——“工业4.0”。这一概念因为契合了中国对强大制造业的期许,迅即在中国掀起的热潮。它至少在两个渠道获得了放大:中德国家元首就工业4.0达成的合作开始落实、《中国制造2025规划》开始实施。

大国重器,梦之所向。十年之后,也许我们将看到一个完全不同的中国制造业。但迭代到4.0阶段,要点是产业链分工的重组。在工业领域,成熟模式受到质疑,重估一切原则的时刻已经到来,中外企业已经表现出了富有活力的探索意愿。

在这样的趋势背景下,过去坚固的企业围墙荡然无存,组织边界正在模糊。4.0对工业组织的结构性改变,作为一组信息,已经蔓延至工业领域之外。在多重复沓节奏的“工业迭代”乐曲中,中国社会的多重机遇正在到来。

虚拟现实/增强现实 Virtual Reality/Augmented Reality

虚拟现实是由计算机完全模拟的虚拟世界,通过给予用户视听和触觉上的模拟体验,带给用户真实的临场感;增强现实技术则是利用摄像头、传感器、实时计算和匹配技术,将真实的环境和虚拟的信息实时叠加到同一个画面或空间。

目前,微软、三星、Facebook、谷歌和索尼等巨头已在这一领域布局,竞相推出虚拟现实设备。《纽约时报》、CNN等媒体、NBA全明星赛、迪士尼、狮门影业、卢卡斯影业等主流娱乐公司都在考虑投身于AR/VR领域。未来,交互电影、360度全景直播以及共享式娱乐体验将成为新鲜有趣的媒体、娱乐及广告传播形式。

不过,尽管业内在热炒“2016年是虚拟现实元年”,但分析师警告,AR/VR领域在2016年或许只会迎来慢热开局。“只要这些设备开始进入消费者手中,并且开发者发布的内容能够超越最初给人的新鲜感,带来真正独一无二的、有用的体验,那么,在未来十年内,随着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技术的发展,娱乐、通信和许多企业功能才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互联网  Internet

“互联网 ”是指利用互联网的平台、信息通信技术,把互联网与传统的各行各业结合起来,从而在新领域创造出一种新生态。这个纯中国化的商业概念最早散见于2012年易观研究报告。在腾讯董事会主席马化腾的大力倡导下,这一概念成为中国互联网领域的重要议题。

2015年3月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制定“互联网 ”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由此,“互联网 ”上升为国家战略。此后,作为产业承接政策,各行各业都兴起了拥抱互联网的浪潮,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更成为各类型线上线下结合的最火热景象。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

作者:佚名
来源:财富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