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聪明人,大部分的人脑子里第一印象都是智商高的人或者那些名校校毕业的人。聪明人在学校里面通常比较受尊重,他们也自然而然的享受这种尊重。

但是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大部分的聪明人到了社会上就失去了优势。拿世俗的标准来看,那些社会上的成功人士大都不是学校里的好学生或者连有名的学校都不是。

马云说:中国最好的大学是杭州师范大学。这固然是调侃,但其实很有道理。

那么,聪明人为什么难以成功呢?搞清楚下面的4条规则或许对聪明人有帮助。

最好的成功策略是:找到傻瓜

PeterThiel在他的书《从0到1》里表达过类似的观点。最容易成功的领域不是聪明人和聪明人竞争,而是要找到那些和傻瓜竞争的地方。

那些从事律师、咨询师职业的人很多都是从哈佛、耶鲁、宾大等常青藤名校毕业的,但是他们都没有成为最富有的人,原因何在?简单的讲:一个人获得的价值不等于一个人的聪明程度。

一个人获得的价值=其聪明程度-周边人的聪明程度。

所以,你获得的价值是相对价值。当你选择高大上行业的时候,你的同类都是聪明的人。于是,你的价值基本上就被cancelout了。

广告行业里头有一个定律和这个道理类似:你投放的广告效果不直接和你投放广告的声音(银子)成正比,而是取决于你的声音比别人的声音大多少。

很多聪明人享受高智商竞争带来的快感,但是忘了高质量的竞争对聪明人其实是消耗战。

回归平均原理(Returntomean)

统计上一个非常重要的定律是回归平均原理。

什么意思?打个比方,你是一个普通人,朝着墙上的一个靶心扔飞镖,如果第一次能够击中靶心,那么第二次肯定偏离很多。而如果第一次偏离的非常远,第二次偏离就会变小。

要清楚这一点,就要了解什么是运气。

运气在数学上可以看成是个随机的函数。

西方有个名言:success=sometalent+luck;greatscucess=sometalent+greatluck;一件事只做一次,运气对成功而言会扮演重要角色。

但是当你做多次以后,运气的成分就会渐渐消失,因为运气是随机函数会抵消,技术(talent)变为主要的决定因素。

当你扔一次飞镖的时候,如果碰巧命中了靶心,运气扮演很重要的成分,但是当你多次扔的时候,就会回归到你的技术能力。

发展事业也是同样的道理,很多聪明的人,由于机会成本高,通常不太愿意坚持。

也就是说,他们通常不去尝试,或者尝试了一次就放弃,而由于只尝试一次,运气会起很大作用,他们的聪明天分不一定帮上忙。

但是反过来,如果他们坚持尝试,他们高于常人的聪明天赋就会起重要的作用。这就是我们经常讲的,冒险精神很重要。冒险的本质就是不断尝试。

复利原理

巴菲特说:复利是最伟大的金融工具。复利的原理就是正向迭代。利息越高,时间越长,产生的结果就越惊人。这给我们的启示有三个:1)正向2)进步步长要大3)要长期坚持。

聪明人经常犯的毛病就是赢在起点,但也输在起点。他们通常比别人有一个好的开始,但是在他们的人生中忽视了持续的学习进步。

一个人的起点即使比普通人高10倍,只要对方的进步快,加以时日,就可以获得远远超过聪明人的成就。曾国藩的一句名言就是:聪明人要下死功夫。

系统基准(baserate)

聪明的人经常把注意力投射在自己身上,强调自身的天赋,强调自身的努力,而经常忘了外部的系统和规律。

中国的古代就意识到这个问题,所有才有“天时地利人和”的说法。在这一点,西方人不如中国人。什么是系统基准?举个例子来讲,人人都希望获得长寿,但是长寿这件事放到一个超越个人的系统里来看,就是人的寿命。

人的寿命,几千年来就有一个比较明确的分布,基准是70,波动的范围一般而言(统计学规范讲可能说3个sigma)是(-20,20),也就是说大部分人会活到50~90岁。这个时候,个人的努力在这个范围内是有效地,但是如果非常努力希望活到150岁,就是违背了系统基准的事情。

创业和工作也有同样的情况。

毕业找工作有句老话:男怕入错行。创业也怕选错了行业。每个行业都有不同的基准,可以看成是这个行业的局限或者规律。如果不了解这个,只是一味强调团队的优秀和努力,结果很难好到那里去。

这个道理,其实也简单,你在沙滩上用手堆沙子,任你如何聪明勤奋,你也不可能堆出1米的高度来,你面对是沙子的粘性这个系统基准。

说了这么多,总结起来就是下面4条:

1)聪明人不要和聪明人竞争

2)要敢于多次冒险

3)要长期学习进步

4)要理解所处系统的规律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

作者:佚名
来源:创业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