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陶氏杜邦合并,这些事你应该知道

2015年12月11日,陶氏化学和杜邦正式对外宣布了两家公司合并的决定,合并后的公司将被命名为陶氏杜邦公司,双方各持50%的股份。

陶氏化学和杜邦目前的市值分别为637亿和653亿美元,这意味着一家市值约1300亿美元的新化工巨头即将诞生,本次合并同时也将成为全球化工史上最大的合并重组案。

这两家美国巨无霸公司为啥合并?合并后的公司会是全球最大的化工公司吗?其带来的影响又有哪些呢?

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化工公司?

两家同出自豪门望族,具有213年历史的杜邦生产的产品用于石化、药物、食品与建筑等行业。陶氏化学则有118年历史,生产塑料、化学品、碳氢化合物与农用化学品。此次“联姻”可说是一次强强联手。

合并后,陶氏化学CEO利伟诚(AndrewLiveris)将担任合并后公司的董事长,杜邦CEO埃德-布林(EdBreen)将担任新公司的CEO。

利伟诚表示,这项交易对整个行业是颠覆性的。他说,十年来,我们的行业经历了各种变迁,我们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也是空前的,我们一直希望能将杜邦和陶氏化学这两个材料科学行业的领军者结合起来,这一愿望终于实现了。

根据Dealogic的数据,到目前为止,2015年,全球公司合并的达成量约4.35万亿美元的收购,这也是2007年以来最高交易记录。陶氏化工与杜邦此次若牵手成功,必然成为2015年强强联合的最佳案例。

根据2015《福布斯》全球企业2000强排行榜名单。目前居全球化工企业之首的是来自德国的巴斯夫股份公司,其市值为935亿美元。而据陶氏化学和杜邦目前的市值来看,成立后的新公司陶氏杜邦公司市值将有望超过1300亿美元,双方合并后在市值上超过巴斯夫成为全球第一几无悬念。

不过,根据《财富》2015年世界500强榜单,2014年巴斯夫公司以营业收入985.96亿美元排名全球第76位,同时排在全球化工企业第一位;而陶氏化学和杜邦分别为581.67亿美元和360.46亿美元,两者相加942亿美元的营收还是低于巴斯夫。

但值得注意的是,巴斯夫去年的利润为68.38亿美元,而2014年陶氏化学和杜邦的利润分别为37.72亿美元和36.25亿美元,后两者利润之和73.97亿美元远超前者。因此,合并后的新公司在赚钱能力上或许也将超越巴斯夫。

目前来看,陶氏化学和杜邦合并后约1300亿美元的总市值遥遥领先于巴斯夫,且按2014年的数据对比,陶氏化学和杜邦两者利润总数73.97亿美元也高于巴斯夫的68.38亿,如果联姻顺利,新的合并体超越巴斯夫成为第一在未来不久就将实现。

合并对企业和行业有何影响?

对于两家公司自身而言,合并后,精简业务将会是明显的变化,一些快速增长的业务部门也将得到重点发展。两公司表示,合并后的公司未来将寻求拆分为三家独立的上市公司,分别专注于农业、材料和特种产品。拆分可能在合并完成后的18至24个月内进行。

路透社引用分析师的话称,合并后将带来成本与税负方面的节省效应。进行这种复杂的先合并后分拆交易,潜在的节税效应是因素之一。他们需要首先合并,以便进行随后的分拆,使得交易在美国符合免税条件。

而三家子公司中,每一个企业分别专注一个领域,都将有自己明确的主攻业务方向和各自今后发展的重点;再者,各自互相独立且不失规模与优势,在未来各自业务领域的创新能力也将得到提升。

两公司表示,高度协同的交易预计将导致约30亿美元的运行率成本协同效应,预计将创造约300亿美元的市场价值,还有望实现约10亿美元的增长协同效应。

随着陶氏化学和杜邦两者的强强联手,对于整个行业与竞争对手也将产生一定影响。业内人士分析,行业或将迎来更多新的并购,全球种业和农作物化学品行业的格局也将发生变化。

合并体陶氏杜邦公司将会给整个美洲地区农用化学产品等市场以及欧洲对手企业带来强有力的竞争。BaaderHelvea的分析师预测,陶氏化学和杜邦合体后,在全球杀虫剂销售中将占据16%左右的份额,同时成为全球第三大农作物化学产品供应商。

而他们欧洲化工业的对手们也可能会有所行动,一样以合并重组的方式来提升自身实力,以便迎面对抗这个行业新巨头带来的挑战。目前行业内的主导企业有拜耳、巴斯夫、孟山都和先正达等企业。

此前,孟山都曾向先正达提出了一份价值450亿美元(约合2904元人民币)的收购要约,不过被后者拒绝。而此后,巴斯夫也曾被曝出有意和先正达联手。陶氏化学和杜邦两家公司的超大合并或将令孟山都重启对先正达的收购进程。

越大就越好吗?

对这两家美国巨无霸公司的合并并非一片叫好。美国《财富》的一篇题为《陶氏杜邦合并是“美国抱负的倒退”》的文章评论说,“除非是投行人士,否则就很难对陶氏化学和杜邦公司的合并产生好感。”

文章认为,本次合并“和美国经济增长缓慢以及投资者步调迅速有关”——“公司的增长赶不上投资者的期望,为了保持增长的速度投资人选择了合并带来规模效益,本次大规模合并也许能让股东获利,但最终的结果必然是裁员和削减研发预算“。评论者认为,“这两家化学巨头的合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面对渴望收益的投资者,老牌美国企业已无法通过内生性增长来满足他们的要求”。

实际上,正如业内人士分析的,做大并非两公司合并的主要目的,以做大图做强,通过资源整合和协同效应,优化产业和资本结构,提高创新能力,扩大市场和减少支出,才是陶氏杜邦公司成立的初衷。 

陶氏化学与杜邦之所以在这个时候选择合并,还是与两家公司业绩下滑有关。两家公司最新交出的今年三季度业绩单都不甚理想。 

杜邦最新财报显示,第三季度营收下降17%至48.7亿美元;税息折旧及摊销前利润(EBITDA)为5.77亿美元,较上年同期下降45.8%;利润为2.35亿美元,同比下降45.9%,合每股盈利26美分,低于去年同期的4.34亿美元及每股盈利47美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种子的销量减少和对害虫控制产品的需求减少,第三季度杜邦公司农业板块的销售额为10.93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15.63亿美元同比下降30%。 

10月份陶氏化学公布了2015年第三季度的业绩报告显示,第三季度销售额为120.36亿美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6.4%,公司表示其原因主要是价格和货币汇率的变化;净盈利从上年同期的8.52亿美元增至12.9亿美元;税息折旧及摊销前利润(EBITDA)为29.23亿美元,较上年同期下降28.7%;每股收益0.82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4%。 

相当程度上,此次杜邦与陶氏化学的合并,也可以认为是对股东诉求的回应。 

从深层次分析,陶氏化学和杜邦公司的大股东中,不少都是大的基金公司,对于公司业绩倾向于追求高期望值和短期回报。因此,在股东意愿的推动下,包括这两家公司在内的很多化工巨头,都寄希望于通过重组拆分来提高公司的业绩和在资本市场的表现。 

对于类似陶氏杜邦的合并重组,战略管理大师明茨伯格在谈到大组织效率时的观点可以给我们提供考察的思路。

明茨伯格说,“我们身处一个大型组织的世界,一个强调大写管理的时代”,“我们需要大型组织为我们有效提供大规模生产的产品和服务",但对于体格越来越巨大的公司组织,我们应当质疑它们的效力,"'你们为什么该维持这么大规模',要是它们无法显示自己在运营效率上有什么突出贡献,或是无法快速响应目标服务对象的需求",那它们大的必要性就值得怀疑。

“我们也应当质疑大型企业联合的必要性”,明茨伯格质疑的原因是,往往在大组织的并购重组中,“人们把所有的能量都投入到了企业重组和其他财务游戏上了,而不是致力于生产更好的产品,提供更好的服务”,由此明茨伯格认为,”国际间公私营组织的契约联合趋势,也很值得怀疑,有些联合能够为我们提供更好的服务,但大多数做不到"。

“如何有效管理多元化的业务,领导者如何有效地发展重点新兴业务,带来更多的生产力,而不是仅仅在成本底线上多计点分的财务数字游戏”——未来的陶氏杜邦公司们,也许它们能用自己的行动来给出不同的答案。

版权:本作品首发于经理人分享(managershare.com)若非授权,转发时切勿删除版权信息,否则追究相应责任。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

(本文属 @经理人分享 整合共创,编辑:,参考内容:中国化工报、界面、财富中文网、北极星等,转载请注明出处并附上链接。)